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尔品牌如何定位更精准?

(2006-12-27 00:26:59)
标签:

海尔

张瑞敏

张道奎

建议

一字定位

分类: 张道奎商业观点

                  海尔品牌如何定位更精准?


    笔者最近发现,作为中国企业品牌中的明星企业海尔,虽然其核心理念、管理规范、传播表现等均已具有了非常厚实的底蕴,然而却缺少一根清晰的主线自始至终且全方位地贯穿,依然显得稍有含糊和零乱,仍需进一步提炼和理清。比如,“有生于无”(文化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战略观)、“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管理理念)等,分开看时每一块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但连起来看时彼此之间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必然的关联,缺乏整体感。
    虽然笔者对海尔内外部真实运作情况都没有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但从海尔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以及外界对海尔的大量评论来看,海尔给外界的不论是其核心理念还是内部管理运营以及外在形象,实际上都在围绕着一个字展开,那就是——“真”字!尤其是,一句“海尔真诚到永远”广告语以及“真”管理形象、“真”服务形象等都已经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
    因此,笔者认为,海尔不妨就把“真”字作为企业理念、行为指南和传播诉求中核心的核心而明确且清晰地提炼和梳理出来,从而清晰地全方位地指导并贯穿于海尔整个企业品牌理念、管理行为和传播表现全过程。
    比如:
    1“真”文化——“有生于无”
    张瑞敏认为,企业家首先要掌握的知识就是哲学,他从《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悟出了“无”比“有”更重要,他认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企业家不应当仅看重产量和利润等有形的东西,而更应当看到,企业文化观念和企业氛围等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运用在实践中则是,海尔不仅以自己独有的深厚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激活了多家被兼并的“休克鱼”企业,而且“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即“真”创新)这一海尔文化核心,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进而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借用著名经济学家艾丰的话说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因此,笔者认为,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普遍“有文无化”相比,海尔文化当之无愧应归属于“真”企业文化之列。
    2.“真”人才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海尔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这种人才观在目前中国企业普遍“任人为亲”管理现状下也应当之无愧地归属于“真”企业人才观之列。
    (2)“授权与监督相结合”(略)
    3.“真”战略观——“先谋势,后谋利”(略)
    4.“真”管理观——“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略)
    5.“真”市场观——“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场”(略)
    6.“真”品牌营销——“品牌是帆,用户为师”(略)
    7.“真”服务观——“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略)
    8.“真”国际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略)
    9.“真”管理之道——“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略)
    10.“真”形象——“真诚到永远”(略)等。
    笔者认为,经过对“真”字内涵的深入提炼,然后围绕提炼后的“真”字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继而以梳理后的“真”字全面引领和贯穿于海尔理念、管理行为和外在表现全过程、把海尔设计成为名副其实的“真”企业,那么,海尔不论对内管理还是对外形象展示,都将会比目前更加一目了然,执行时都将会比目前更加精准。
    当然,由于笔者对海尔内外部真实情况均缺乏全面而细致地了解,此建议难免错位之处,仅供张瑞敏先生并海尔管理层参考。

                                               2006年3月19日写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