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之前我找地方看复联2的国语版,摸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小影院。
影院好像只有不到五个放映厅,售票的是个长得还不错的大姐,带着个眼镜,售票的动作慢条斯理的,她用胳膊压着先前正在看的书,我偷偷地瞄了两眼,只记住“导演艺术创作理论”这几个字。
写手病发作,我忍不住脑补:一个坐在电影院售票处里学习导演理论的中年女人,也许一直有个导演梦吧?她选择在这里工作,是不是为了离心目中的圣堂更近一点呢?
实际上,我碰到过跟我脑补境遇相似的人。
那是在济南的一个小剧院,有一次我参加集体活动,在院子里攀谈看上了看门大爷的美色,仗着年纪小跟人攀谈,大爷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他曾经也是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后来练舞受了伤,转而去做舞蹈老师,年纪到了做不动老师了,就到剧院做看门大爷,每天坐在小屋里看年轻的舞者们进进出出,就觉得心里很安宁、很幸福……
所谓梦想,就是终其一生的热爱,是即使死皮赖脸,也要扎根在挚爱的领域,即使连滚打爬,也要行进在前往目标的路上。
追梦人有很多。
早一两年的时候,我很喜欢把“梦想”挂在嘴边。后来见识多了,就不太好意思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只放在心里默默去拼……因为我见过太多拼尽一切同时还有天赋的追梦人了。
我曾经觉得自己在工作八小时之后还能写3000字的小说非常了不起,直到我认识了晚上8点才能到家存稿写到凌晨两点然后早上七点起床的兼职写手、认识了每个星期必然有一张全彩大图产出的画手;
我曾经觉得自己无论看什么小说都过脑子分析结构人设手法非常了不起,直到我认识了从高中至今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每周都去图书馆借书的写手、认识了随身放速写本只要闲下来就做速写的画手;
我曾经觉得自己天天想着“啊啊要写出好看的故事!”挺疯魔,直到我认识了一个月出一篇25万字小说自己到出版社跑出版的写手、认识了黑着眼圈连吃饭都没精打采只有拿起画笔才好像活了的画手……
追梦人都是疯子。
在任何有梦想的人眼中,努力是本分,拼命是常态,休息是奢侈,放弃是末路。
哭诉自己的努力,吹嘘自己的拼命,只是忽悠那些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不曾拼搏过的傻孩子的油腔滑调。
此处应该煽情。
但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煽情,不是为了感动谁,只是想对觉得有些感动的人说——如果你还会被这种东西感动,那说明你真的还没有为你的梦想努力过,你真的没有热爱过。
你有没有因为想情节睡不着觉、半夜三更像鬼一样爬起来敲键盘?有没有太入戏,写抑郁的部分逼得自己也低落,写开心的部分自己就在电脑前吭哧吭哧笑起来?有没有因为人设去看纪录片,扣大头书,翻着白眼做笔记?你有没有咬着手指头看别人的评论,看到表扬就笑,看到批评就偷偷嘤嘤嘤?
——每一个用心了的写手都会会心一笑,有些人甚至会付出更多。
你有没有为了写生跑去喂蚊子、拿着相机在凌晨外出取景?用没有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线条、阴影、色彩练习?有没有把自己弄得浑身都是水彩和油画颜料的味道?有没有感觉自己是一只长在画室角落里的蘑菇?有没有皱着眉自己找笔刷、做笔刷、眯着眼睛画图?有没有把所有磨坏了的笔头都收集起来,暗暗为自己骄傲?
——这些都是我听画手朋友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过的,也许也有很多人有共鸣。
追梦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感动谁。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归根结底只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已。我们从来没想过要贩卖自己的梦想或者贩卖自己,我们想要的,是作品得到认可,被贩卖出去。
没有什么比看到别人说“我好喜欢看你写的《XXX》!”“那张XX的图是不是你画的?”更开心的事情了,真的。
虽然现在,无论是选秀节目里还是出版业,都把“梦想”作为噱头和资本。但我还是想说,有梦想,没有什么稀罕。为梦想努力,更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值得自己吹嘘,也不用他人赞扬。
不要去贩卖梦想本身,不要去炫耀自己怎样地拼搏努力——太容易被戳穿、被耻笑、被嫌弃了。这件事,就好像跟别人炫耀“为了活下去我每天都吃饭哦”一样。
如果你有梦想,就脚踏实地地朝它前进吧~在这条路上,你绝对不孤单。
加油哦。
后一篇:希望不会有另一个“南康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