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让我们忘记了什么
(2013-05-30 09:22:02)
标签:
反日亲日妖魔化日本杂谈 |
分类: 所谓人生 |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言论:“我们在妖魔化日本”,佐证是说出这话的人的侄子(10岁)逢日必反。
这个言论让我想起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博文《先学会恨,还是先学会爱》,那么,今天就再谈谈对日的态度问题。
当时之所以会写《先学会》,是因为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日本小朋友到一个中国家庭中做客,日本小朋友非常友好,中国小朋友却对日本小朋友抱有很大的敌意,他教日本小朋友说了认罪的话(类似于“我是日本鬼子”),中国小朋友的父母很生气,动手打了他。
这篇文章下面,很多人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向孩子们灌输仇日的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日本更友好一点。
然后,在这篇文章出来后不久(应该是这之后不久),钓鱼岛事件爆发。
我一直觉得,我的同胞,中华民族,是个特别可爱的民族。在我们的民族性中,在我们悠久的农耕文明影响下,我们总是十分包容,渴望和平,厌恶战争,同时拒绝让仇恨的气息流淌在社会中以及我们子女的观念中的——这个说好听了,叫包容,说难听了,叫奴性,叫下贱。
公元2013年,距离公元1931年,只过去了短短82年。这片土地上的人,就已经在原谅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了——在这个,钓鱼岛事件被密切关注的时刻。
中国人,特别是已经做了长辈的中国人,我们总是带着一股天真。我们希望把我们的孩子保护得很好,我们希望让孩子与人为善,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在仇恨中长大。
所以我们不喜欢电视里总是播放那些日本侵华时期的电视剧,我们认为舆论教坏了我们的小孩,我们不希望上一代的仇恨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然后和平让我们忘记了,历史是个圈,总是不断循环,不断上演的。
曾经反侵略成功,并不意味着再也不会被侵略,这一点,我们究竟有没有意识到?
居安思危这种观念,到底存在在多少人的脑海里呢?
现在的和平,意味着永久的和平吗?我们是属耗子的撂爪就忘,一定要等到再挨打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世界并非那么单纯美好,是吗?因为我们自己吃草,所以全世界人民都是羊,对吗?
呵呵。
看这篇文章的人,大概已经比10岁大了。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儿童时期的赤子思维:非好即坏,非是即非,非白即黑。
让一个孩子明白“曾经的仇恨不应该延续到现在这批人身上”,其实是非常好笑的。
在少年儿童时期,孩子并没有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让他们用辩证科学的态度,从正反两面去看到问题——这个并不现实。
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正面或者反面。
我们只能选择,告诉孩子“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中国死去了很多人”,还是告诉孩子“日本真的很发达,是我们的友邻之一”。
我不知道社会会如何选择,但是我选前者。
我选择把曾经的仇恨告诉我的后辈,然后让他自己去认清现状;我选择把警醒和戒备教授给我的孩子,然后让他自己去学会宽容和接纳;我选择让我的孩子成为具有攻击性和自保意识的狼,而非温顺的、只有被宰割时才会反抗的羊。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被侵略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敌意和恐怖。我不希望我孩子在倒在废墟下的一刻,才看到,他眼中“友邻”的真面目。
先学会恨还是先学会爱?我选择恨。
我宁愿有朝一日我孩子指着我的鼻子说,妈妈你太狭隘了我们跟日本是全球合作关系从小你就在我面前妖魔化日本!——至少这样,他的脑子里有根弦,他不会再想历史中他单纯可爱的祖宗一样,只知道用笑脸去面对敌人的刺刀。
中国人都喜欢反省。这很好,毕竟,吾日三省吾身。
那么就让我们反省一下吧。
想一想,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未到百年的时候就开始思忖如何放下仇恨,这种想法正常吗?在我们的祖父、外祖父曾经上过战场,甚至就是死在战场上的年代,开始对曾经的敌人谈宽容,谈理解,这种想法正常吗?抗拒基本的历史教育,把自己的孩子保护成玻璃娃娃,不允许他们接收到客观的史实,把近代教育宣传称为“妖魔化”,这种想法,正常吗?
摊开中国地图看一看。
东北,有长白山争端。
新疆,有东突恐怖组织。
西藏,有藏独分子。
看南边,西沙与南沙争端从未停止。
看东边,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还有一触即发的钓鱼岛争端。
领海,争议连连;领空,提心吊胆。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
这就是现实的世界。
我们想跟别人做朋友,那别人,是不是想跟我们做朋友?
国际友人的确存在,但是国际友人的态度,能否决定对方政府的态度呢?
有朝一日战争爆发,当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得不拿起武器时,你会怎么做,你的国际友人,又会怎么做?
每个人都渴望和平。但和平不是靠息事宁人得来的,不是靠忘却仇恨得来的,不是靠步步退让得来的。
同胞们。
国家已经站起来了,你的思想,还跪着吗?
前一篇:随笔——记得给妈妈打打气
后一篇:万花谷幼儿园(三)——儿童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