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在佛光里行走(组章)

标签:
2019细水长流散文诗刊发 |
分类: 万物有灵:[散文诗] |

在佛光里行走(组章)
莲洋午渡
五朝恩宠之地,香火鼎盛之所。
是前世之约吗?大水如歌,引领我的脚步。就这样一路向着神圣的佛光前行,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莲洋的波涛,神秘幽邃,一层一层微耸。
普陀山第一景就在眼前。明媚的阳光,用金线描摹一朵莲开,之后是千朵万朵的绽放。
那么多的人把自己送往蓬莱仙境,送往佛教圣地,用六字真言来打扫内心。
那么多文人雅士也来此山游览,隐居,修炼。
山海风光,荡漾十里。
亦如有根的水,亦如有蓬的莲。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承袭了海的辽阔。过往的鸥鸟,时而驻足,时而飞翔。
莲花在演奏。
一曲曲海水,涌来。大匹的善,眷顾人间。
此去蓬莱,就做一个如莲的女子吧。在禅境中与山,与寺,与佛结缘。
拂去额头的沧桑和悲愁。
短姑圣迹
潮水放慢脚步。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放下俗世的肉身。
由天然的石埠,登岸。
旧时,进入普陀山的唯一码头。用铿锵的步履,运送古国文明。短姑道头,发祥的丝绸,一匹匹,质感里的美好,交织成美。
一身灵气。
岸上的翘首期盼,形如巨石。
浑圆的红,浩瀚的潮汐,都源自这里。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短姑圣迹”,姑嫂两人发愿礼佛的动人传说,在时光里浮出。
一次一次被提及。
雷声隐隐,观音菩萨的慈悲,像月光倾泻大地。石块踩脚,救了饿得发慌的妇女。
这里的岩石不大,但胸怀辽阔,语义颂扬。
信众求拜,灵验频显。灵性的石头,额头明净,熟稔经卷,它们是俗世之人的福音。岩石上闪闪发光的部分,如仁慈的灯盏。
默念于心,佛的慈爱。
怀抱虔诚,愿远道而来的人都成为观音。
在人间,愿你成为自己的佛。
梅湾春晓
遍山野梅,香满山谷。
高风亮节的梅福,于此地,广植梅树。
梅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梅朵的红,香火缭绕,刚好落在普陀山的早春。
僧人诵经之后,在山野像蜂蝶一样忙碌。
结茅隐修,梅花用胭脂似的红唇,唱出春天的窈窕。每一朵都似乡愁,春光辽阔,每一朵都有古意,也有妖冶。
潮声朗朗。
词语里的暗香,在浮动。花神铺开纸宣,我闻香而去,提着骨头里的火焰和脸上的红云。
穿行花丛,领略海天佛国的神韵。
每一抹浪都是青春的。在普陀山,一杯月光倚窗而立。
月色的美与一株株梅一样,早就隐去疼痛。
春色迷蒙,婉约出芬芳。
远眺,有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抬头,有疏枝淡月,幽香扑鼻。
这里是理想王国。
磐陀夕照
磐在下,陀在上。
佛由上而下,打坐。双手合十,膜拜一座山。言辞盛开,仿佛一块是另一块的天,一块又是另一块的地。默念彼此姓名。
磐陀石上三生话,蝴蝶庄周也不知。
渔舟唱晚,海火荧涛。太阳也是一尊佛,从喉咙里掏出金子,把成吨的祝福,分发给大海的臣民。
瞧,磐陀头顶的羽毛多么神奇,带着火焰的蜜。
我插上一炷香。虔诚的石头在一阕历史里,恰逢一只打鱼船。一盏渔火乘风破浪。从先祖那里而来,浩淼的大海备了文明的烟火。
时间的袈裟,就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无关风雨,我小小的身子里,一抹夕照,泛着波光。
远古的搏击,不过是巨浪的一滴点缀。
顽强的琴弦,呼应万丈霞光。我喊出骨头里的另一个自己,饮酒,备马。把孤独和悲伤清洗。
灿烂生辉,余下的时光。
我穿过梦境,穿过湿漉漉的钟声,用潮水做韵脚,把身体里的海,铺展成纸。
把磐陀写进一首绝句。
莲池夜月
一株一株的莲,在海印池,在普陀山。
月光喂饱了她们。
这些婀娜的女子,像是从明朝走来,她们不悲伤不自哀。以花朵的身份,礼赞海天佛国的丰饶。任海浪送来菖蒲,礁石,荡漾着古刹的倒影。
梵宇披上了银袍,内心的光芒四溢。
风吹,樟树香。
一排绿荫,发芽的佛心。
月色洗涤远足的尘埃。脸上浮现,一片海域的丰润。
饱满的海水啊,不会明争暗斗。
放生的鱼,婉转其踪。像一根闪亮的骨头,免了刀术,渡了苦厄。
在池里重新进入花好月圆的生活。
夜月,游鱼。清莹,静谧。在山水中参禅。
旗袍携带了清脆的鸟鸣。
摘一片月色,一池的亭亭玉立,随婉约而至。隐去大海的澎湃,我一片小小的唇,赶上月色的薄。
心无杂念,一炷香火娓娓道来:远和近都是一把时间的尺子。
莲瓣从海底,
一路开来,有多少灯盏,点燃今夜的我。
归于尘世的灵魂,有鸥鸟飞翔。
法华灵洞
在普陀山,法华灵洞。
数十个洞穴,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奇石峻拔,海光迷幻。
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
有人从山上走下来,坐在洞口吹风。得道的僧人早就了悟生死。轮船突突地行驶,好风把我送到这里。
送到普陀山,朱家尖。
哪怕做一块小小的石头,一滴小小的水,在这里都是幸福的。
一滴海水所拥有的,只有生,没有死。
一万千年前,就看到了。
和失散多年的自己相逢,木鱼声声。
洗手,念经。相信海水的高贵。
岩壑奇秀。灵洞,是大自然的造化,像是命运给出的一个个圆满的句子。潮声回响,愿把洞穴匀称的呼吸抱紧,写一封信。
伊人宛在,游子关情。大海一直向东流去。
高举星光和酒樽,我多么爱这片土地。
佛陀可以作证,禅坐的普陀山。
古洞潮声
一记一记新鲜的潮声。
领着我。
躬身向莲花,向观音。用圣洁的佛光来洗涤灵魂。
在古洞,我有难言之隐。
像一滴水一样,我有潮湿的忧伤,把一个名字刻在心上,还深怕它丢了。
放不下的水复山重。血液里堵塞着词粒的重,身子被西风追赶。像一个古代失魂落魄的书生。
洞幽岩奇,潮音不绝。幸好潮声如醒世惊钟,一下一下,势如飞龙,声若雷鸣。白浪漫上石级,删除欲念的枝叶。
在普陀山,我愿退回到一粒莲子。
换上月光的羽衣,从身体里诞生出新的春天。
把密匝匝的希望开在水光里。
安之若素。再用潮水轻轻压住,那些浪花和洞口的惊慌。
压住心尖上的一个名字。
朝阳涌日
普陀山看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在语义中先来一回叹为观止。
后登摊霞亭。近崖,濒海。
一轮红日高举一个女子的情窦初开。我想,把千吨孤独卸下,信手翻阅大海的苍茫和磅礴。
热烈如火的眼睛在打量,千万只耳朵在聆听。背负上苍的使命,把耀眼的金冠颁给普陀山,朱家尖。
朝阳洞的经卷上,没有尘埃和霉迹。
阳光不熄,潮声不灭。
我曾是那个失眠的旅人,在此得到洗礼。
内心的马匹腾空而起,挽紧旭日的馈赠,把春天引向身体深处。
“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
最后在观日阁,由观音默默的指点。退回到古色古香的时光里,脚步轻快,双臂把温暖抱紧。
剔除尘埃和阴影。
千步金沙
细数沙粒。
普陀,舟山群岛,就是我的故乡。
把内心的不安和焦躁交由一粒一粒的沙,修正。
谁说一粒沙,是渴死的水。
金沙绵亘。我把这细小的沙粒放大,浑圆的,细腻的。这一粒一粒沙,内心住着明月和桂树。这一粒一粒沙,从没听它们说起过孤寂。
这一粒粒的沙,像细碎的心。依偎出一地纯净松软,旖旎风光。
有潮水涌来,或飞瀑,或白练。我在沙中淘洗的一个名字,被浪头冲刷,留下痕迹。
与沙作邻,细腻的呼吸,带着神谕。
每一道指令,都是不言而喻。灵魂紧贴着这些金黄的细雨,这些大地的丝绸。我安静下来,想象大海站立起来的模样。
怀抱海鸟,那个大写的人字,深入到海鸟的鸣叫,一声声吐出自由和光明。
沙滩拥抱清凉的夏,不惧轰雷成雪。
一边听潮声,一边听梵音。思念连绵出千里。
在普陀,满天星辰之下。每一粒沙,省去了华丽和浮躁。
闭口不谈命运的咸腥与苦涩。
光熙雪霁
似莲花,白雪积峰。不含杂质,一湾澄明。
经年的等待,只为一场遇见。
素衣的山,挺拔的峰。海与冻云齐平。肌理的肤色,净土之上,一枚大词的洁白无垢,颔首十里春光。
想去看你,并经久地守候。在光熙,我取出唇齿间的爱恋给你。愿与梦境里的一场洁白,举案齐眉。
感恩阳光的青睐,我穿行在人世,和一匹白马。
深深地膜拜,以一颗水晶的心。
我用纤细的手指,描摹你的呼吸,在普陀,在光熙。
四周静极了,一切都是从新从头开始,雪水孕育的山峦,最接近神祗。愿在圣洁的光里一次次沐浴,迎接美好。
在这温暖的黄昏。
连绵的鸟声,从树枝上倾泻下来。
像幸福前来敲门。
光熙雪霁。拿你的思想与我交换,我的江南就多出一座青山。
茶山夙雾
这一山的翠绿,是一剂清醒。
青峰翠峦,一些渴盼在想象中存活。
佛顶山后,茶山蜿蜒绵亘。拨雾穿云,每一片叶子像刚越过沧桑。从简册或墨痕中醒来的人,怀抱光芒,守候夙雾缭绕。
茶水,在杯盏里安身立命。
不起波澜。
一山茶树,别具情韵。不会被雾霭打败,忧伤告别唇齿。
生活不言疼痛,梦境燃烧着,一切都在加速它的繁荣。庙堂,青山。越过了 命定的艰难。
我向茶山行,与一群牛羊,共享新鲜的粮食。而后像一片雀舌在春水里回味它的青春。一座山挺直身子,碧绿的回声遍布山谷。
别辜负袅袅茶香。
有雾的日子,坐在窗前,新鲜的鸟鸣会剔除骨头里的疼痛。
心的上面,放牧晴空,大团大团的光阴盛开。总有一个秋高气爽属于我,放下命中受难的词粒。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一幅水墨里脱颖而出,我和我的故乡。
在白云深处,美丽到老。
天门清梵
山色清黔,苍崖兀起。
去青鼓垒山,听佛音;去梵音洞,听禅声。携带身体里的寺院。
去天门,在莲花上听心。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晨钟暮鼓,经声佛号。
风暖,荷开。在东南佛国,我想问一问情愁。在普陀,有太多虔诚的人在叩头,也有太多抱头痛哭的亲人。
我跋山涉水而去,只为朝拜观音。用一记一记的佛音洗心,也祈求国泰民安。
问一问敞开的海,什么也不去计较。
闻一闻海水的咸淡,除了鱼,也是我所要的。
向观世音讨要肉体和灵魂的良方。
心尖每一寸新生的绿叶,都应归于佛的青睐和眷顾。
沐浴梵音圣钟,洗去俗世铅华。我渐渐明了,一株莲能结出多少莲子,取决于它能迎风挺立多久,和它根部所受的深深磨难。
慈悲的观音,医治了我在人间的疾病。现在,即使光阴流逝也安静。
圣洁的清梵浇灌整个身心,在佛光里行走。
风吹着我,也吹着无。
——发于《普陀山文化》2018秋之卷。
点评:
前一篇:散文诗:茶事悠悠(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