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评文化 |
分类: 笔底留香:[我评] |
去年符利群的长篇小说《爱在左》出版并获得了宁波市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符利群在代后记说希望读者能读到她下一部作品,希望是更好的。没想到来得那么快,我的案头又有了符利群的新作——长篇散文《你给村庄打个结》,封面清新淡雅,书页图文并茂,让人爱不释手。
“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勤勉而聪颖的符利群用纤巧的手指秉笔,把关于青砖黑瓦村庄博大而丰盈的记忆,用一行行灵动或绵长的文字,拉成丝线,轻轻地给村庄打了一个温婉而美丽的结。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我坐拥小城的灯海深处,认真地阅读着符利群的村庄。文字依然轻灵飘逸,行文依然如行云流水,目光一行一行轻抚而过,这个结便一点一点松开,村庄里的一切重新苏醒过来,记忆里的村舍、农庄、田园和乡亲,那熟悉的一幕一幕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带着熟悉而又亲切的气息。凝神聆听,村庄的微细之声隐隐约约地从远处传来,庄稼和泥土交谈的声音,大片烂漫春花开放的声音,小孩子河边村口追逐玩耍的声音……慢慢地靠近我,围拢我,把渐行渐远青砖黑瓦的原乡拉近,拉近,似乎就在眼前,伸手可及。
“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古老村庄晨昏朝夕的风景,孕育了符利群丰富的想象和诗人的气质。虽离家多年,但童年村庄里的一草一木一直搅动着符利群心灵的湖水。因为爱,因为记得,所以符利群用笔花四照的文字轻轻记述下了眉间心头那些稍纵即逝的影象,以形象、感性和顿悟的姿态在纸上悄悄说话。她只是轻轻地拧开记忆的“水龙头”,关于村庄的一切便缓缓地流淌,一个自然的原生态的村庄便流于纸上,不冷清也不热闹。这是一个阳光照耀,雨露滋润着的村庄,这是一个有着石头或棉花一样质地的村庄,这是一个稻穗或葵花点亮的芬芳的村庄,温暖而朴素,沉稳而安详的村庄。
“文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符利群一路叙述着村庄的各种瓜果、野草和孩子们的零食,一路歌咏着村庄的湿地、河湾和开着各色柔柔弱弱木槿花的篱笆,也一路赞美着辛勤的农民、质朴的农具和繁忙的农事……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流畅而干练,那么沉静而心动,那么清晰而忘我。生命是一只透明的杯子纯洁而脆薄,美丽的符利群在自己的命运处于低谷时幸运地投入了文学的怀抱。今生,文字就是符利群的稻谷和棉朵,文字给了她幸福和安好,也给了读者无比的收获和温馨。
符利群特别喜欢台湾女作家简媜,以她的“把背后射来的挫折二箭围成一对翅膀,在人生的薄冰之上飞扬。”作为人生挈语。昨天,她一次次地驾驭着这对灵动轻盈的“翅膀”掠过村庄的上空,扇动思绪,用笔作犁,在生命中那些曾经点点滴滴的忧患和挫折之上,栽下一片春的希翼,收获一片秋的丰盈。读完《你给村庄打个结》,感觉符利群的这本散文集子真是好,不但结构精巧,语言优美,而且视角独特,选材独到。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这本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统一,篇章安排精巧。近百篇文章按内容归属于“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四个部分,正好村庄一个四季的轮回。而每一部分的诸篇文字刚好又与二十四自然节律吻合,可谓匠心别具。如果说读者你是一个走入叫“后水坵”村庄的游人,挨篇读着,会从立春的村庄口出发,穿过朝云暮雨,感受春花秋月,一路走到村庄寒冷的烟花舞动的年关。你会听到村庄的第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你会看到农民如何春种夏收,你会听到乡村的各种俚语。你走进一片柔软的湿地,风从衣袖间细腻滑过,带来各种花的香味。流年似雾,村庄过往的一切多么美好,行走在文字的村庄里,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小小的身影曾嵌于池岸,藏于花影,隐于树阴。而当回到现实,如梦初醒,心莫名一阵感慨和悸动。
许是一颗恬静的女儿心被古典诗词浸润久了,又喜欢余光中、泰戈尔、蒲宁等的雅诗丽句,符利群的文字意味深长,情韵悠远,有独特的魅力。《你给村庄打个结》的语言比她的第一本散文集《与阳光有约》来得更成熟,更干净清澈,特别优美。“即使我走得出村舍,也走不出故园,走得出炊烟,也走不出乡愁。”带着对村庄淡淡的怀念,符利群每晚写下一篇关于村庄的故事,似乎是一种惯性,并没有累的感觉。她谦虚地说“没有华丽辞藻。也不过多是心灵的独白呓语,使原生态的村庄跃然纸上。”
《你给村庄打个结》采用第二人称,以白描素写的手法,将乡间风光、田园风情和村舍风韵和农乡风俗以传神的笔墨落到纸上。作家杨朔说“好的散文是一首诗”,符利群的散文篇篇像诗一样情感饱满,而又不是一味地抒情,融情于景,抒情和叙述结合得很好。符利群注重神态表现和情趣抒发,虽说是白描,用笔却极为工细,句子整散相间,多用比喻和叠词,无论是写村庄的植物、还是农具、人物,优美沉静地叙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更可贵地配上了摄影师素朴怀旧的图片,如同一曲轻轻吟唱的江南乡村童谣,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村庄最后的一缕炊烟消失在一个薄雾轻笼的清晨或黄昏,三十多年后村庄原地不动地伫立着,以前的容颜却不复存在。在农耕时代结束,农耕社会迅速瓦解,城乡差别缩小的繁盛时代到来之时。“故园”、“村庄”、“泥土”、“田野”……这些温暖的字眼对于一个农民的后代来说永远难以拒绝。“我记录,是因为我怕遗忘,遗忘村庄或被村庄遗忘。”有心的、细心的、用心的符利群记录下村庄的这些,展现了农耕时代江南乡村和农民的普遍生存状态,铺开了极富江南乡村特色的一页水墨纸本,如一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充盈着淡淡怀旧色泽的白描式乡村风情画卷,可谓弥足珍贵,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村庄确实不再是刘亮程式的一个人的村庄,而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共同的村庄,你和我的村庄,有着人世繁衰、人烟气息的村庄……
“飞鸟从远方衔来落在台阶缝里的萌发的稻种,都能令我心跳气喘激动不已,并为之凑出一篇骈俪相间的诗文。”在这个初春万物萌动的季节,有幸与符利群的村庄不期而遇,借着她个个精灵般玲珑的文字,越阡度陌,沿溪走田,又一次回到了青砖黑瓦的原乡,阅读村庄四季的风雨和阳光,感受村庄永远的花香和童谣……“没有一阵风使一本书快速形成,靠得是内心的力量和坚持。”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如是说。感谢符利群,感谢符利群的《你给村庄打个结》,感谢尘世间这一场美丽的文字之约。
2008年2月26日一稿
第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