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郓城县志 连载(六) 方域志(三)

(2007-05-30 06:34:01)
标签:

光绪十九年

县志

郓城

程英良

分类: 历史 志书
程英良的博客 

济河[90]

济河考

城南有枯渠,土人名济河。自菏泽安兴墓[91]入县境,至县西南二十里。原流筑坝断绝,下流仍经县南八里河,环城东北至安民山[92],入运河。

《水经注·济水》[93]:“又东至乘氏县[94],西分为二。北为济渎,又北右合洪水,又东北过寿张西界、安民亭南,汶水注之为清口。又北径梁山”  按:济水,自乘氏西,东北流至寿张西,所径无一城。时当径巨野泽中。

《元和志》[95]:“大野泽,在巨野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自汉元光[96]三年,河决濮阳瓠子(河)注巨野,通(水)、(水)后二十年,始塞。至五代(后)[97]开运[98]初、宋咸平[99]三年、熙宁[100]十年、金明昌[101]五年,河皆决,入巨野。冲决填淤,凡四五度。逮元至正[102]四年,河又决於此地,巨野嘉祥汶上任城皆罹水患,及河南徙,泽遂涸为平陆,流故道湮迷,不可辨识。

所赖据以得其大凡者,地为运道。《宋史·河渠志》:“广济河导河水,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其广五丈。”太祖建隆[103]二年正月,遣使往定陶规度,发(县)、(县)丁夫[104]数万浚之。真宗景德[105]三年,内侍赵守伦建议:“自京东分广济河[106],由定陶徐州,入清河[107]以达江湖漕路。”[108]寻以水势极浅罢之。仁宗天圣[109]六年,阎贻庆言:“五丈河[110]下接济州 即巨野县 合蔡镇[111],通利梁山泊。近者合蔡以下散漫,不通舟辑,请治五丈河,入夹‘黄河[112][113]云云。今城南八里河又名‘老黄河’,与巨野老黄河疑是一渠。盖所分亦河水故,俗以黄河名之。宋所开之五丈河北济渠,故由合蔡而通梁山泊(贻庆)请所云‘夹黄河’,当即老黄河。《通鉴》:周显德[114]四年夏四月乙酉,“诏疏汴水北入五丈河”[115]。胡三省[116]注:“(汴)河自都城[117],旧名五丈河宋开宝[118]六年,改名广济。《旧五代史》亦在显德六年。”

盖五代时,北济故渎犹未尽湮塞,故可浚以通漕。此郓城济河五代以来浚通济渎之五丈沟宋开宝六年后之广济河,又即老黄河,非复径行泽中之济水也。明矣。

灉河[119]

灉河辨

前志谓,亦黄河支派。引《禹贡》‘灉、沮[120]会同’注:“自河出为[121]。按《禹贡》二水,诸儒聚讼,迄无定论。[122]注:“灉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德清[123]胡氏《禹贡锥指》[124]从之,沧州叶圭绶[125]不以为然。谓二源相去至近,其会同即至易,少东南即雷泽雷夏既峄二水之治,已在其中。兖州之水大于此者多矣,何独书此二小水?二小水即不会同数里可入雷泽,又何害[126]注有云‘尧陵’:“四周列水,水泽通泉,泉不耗竭”[127]。此二小水似即此等泉水。如早有之名,道元不应不载是。知后魏[128]时,尚无此名,后人以近雷泽附会之耳!

水非所出,显有不合,不可从。按‘二水’《汉志》[129]不载,康成[130]之说不知所据。玩‘相触而合’入之文,似由目譣而得。说,道元不应不知其注。《水经》不引用者,或亦不从其说。而氏遂谓‘后魏尚无此名’,则并说而忘之矣。《蔡沈集传》[131]曾氏[132]说,曰:“《尔雅》:‘水自河出为灉。’”许慎[133]云:“河灉水,在宋”又曰:“汳水,受陈留[134]浚仪[135]阴沟[136],至[137]灉水,东入于。”又引晁氏[138]之说,曰:“《尔雅》云:‘自出为出为。’求之于韵,音。二水,之别也。”

,《史记》、《汉书》及郑《周礼注》引此,并作,知古本作,与(城)灉水不相涉。其作者,人所改徐铉[139]曰:“今作,非是起。衰,至时,由大陆,未有鸿沟,去此甚远,安得有别出之灉,且灉出,入,与[140]何欤?”

《曹州府志·水道源流考》[141]谓:“灉河上源为贾鲁河[142],本黄河决口故道。自河南仪封县[143]黄陵冈[144]东北,由祥符县[145]界,至刘家庄入东省曹县界。迳桃源集苑家桥安陵集张家湾,又东北至朱家桥菏泽县界。又东北迳金堤集至县城东,折而北,至双河口。一支东流入巨野嘉祥牛头河。一支东北流,又分为二:一达郓城,入者为古灉河,又为枣林河。自双河口北迳李家庄阎什口,行一百二十里,入濮州界。又东北至红船口郓城界,为西里河。又东北迳殷家庙水堡集,至五岔口冷庄河水入之。”王晦叔[146]云:“《九域志》濮州沮沟,即《禹贡》‘会同’者,而二源杳无踪迹。盖五代后,河流经此,荡灭无存也。今州境有古黄河二道:一在州北,自开州境流入,又东北入范县界。此东汉时经流,至皆行之。一在州东六十里,自曹州流入此。五代以后,决河所经也。”晦叔所云自曹州流入者,似即此河。(后)未叚凝于此,决河水以限(后)兵。其后决口日大,屡为患。后人援‘河出为灉’之文,以为灉河,而与‘灉、沮会同’之无涉也。

冷庄河

县西南三十里,贾鲁河菏泽县双河口一支入雷泽,流出会巨野天鵞泊火头洼之水。东北流至白家河界,绕金龙庙后,分支入冷家庄冷庄河

五岔口

县西北四十里,冷庄河下注廪邱,由此口以达于灉河

毛家沟

嘉靖时,邑人唐志学输力浚廪邱陂,水入五岔口,田免水患者数百顷。

淤泥口

嘉靖时,知县若唐[147]浚北陂水,东入灉河,名淤泥口

祝公渠

淤泥口北二里许,康熙间,知县[148]挑洩北陂水,东入河。民呼为祝公渠

 

古迹

郓邑

有东西二,此西郓也。据《水经注》当在今治东二十里,去宇文[149]清泽故城不远。前志有盘沟郓邑,《府志》增西郓盘沟,《府志》是据补。

黎城

在城西廪邱陂中,犹有遗址。或隋开皇四年[150],析置廪邱县,旧迹要之。汉黎县后魏濮阳郡隋廪邱皆在此。前志无,《府志》有据补。

廪邱

在县西南,以来廪邱治也。夏秋间,有雾市,如海市状。《家语》[151]:“孔子景公[152]欲以廪邱之邑养,孔子辞不受,即此地。”有邑人所书‘古廪邱碑’,在城西南二里许,今被黄水,淤没。

盘沟

在城西南二里,县境西南之水经此盘旋,始注东北。县治移置在兹,盖亦籍其环抱之势云。

高鱼城

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153],《左传》:“齐人城之岁[154],其夏,齐乌馀[155]廪邱[156]。袭[157]羊角[158],取之。遂袭我高鱼。”杜注:“高鱼廪邱东北。在县南境。”

阳晋城

在县南境。《水经注》:“瓠子河[159]阳晋城南”。《史记》:“苏秦,过卫阳晋[160]之道,径亢父[161]之险者也。”在廪邱城东南十余里。

羊角城

在县西南境。《水经注》:“东郡廪邱县东南,有羊角城”。《左传》曰:“袭卫羊角,取之。’是也。此春秋羊角城,范邑南七十里新安村羊角城羊角哀[162]故居一名义城者,自是各一古迹。

旧县城

城东十六里,今旧县寺尚有遗址。宇文所置之清泽县五代皆治此。金大定六年[163]五月,圯于水,遂徙今治。

单父城

《寰宇记》[164]郓城下有单父城。今城南有单父寺叶圭绶[165]谓:“《寰宇记》因《后汉志》廪邱单父二县,相次而误,遂以单父郓城注文。”其说良是。因前志有单父寺一证,姑存之。

古都水司

在县治西北。相传为贾鲁[166]治河时所建,今废。

观音浮屠

观音寺内。相传为五代时建,其高七级。明正统十三年[167],河决荥阳[168],七月,同时沦陷,城中惟见司马坊半截与浮屠而已。自是淤没二级,然其壮丽犹足为一方胜。概俗呼‘幞头塔’,以其顶年久平夷像之也。或曰浮屠二音之讹。

志公塔[169]

在县西郭内,垒石为之。旧有禅井、禅室,今皆无存,而塔独巍然如故。相传志公藏舍利处。

梁渠

城东流沙如浪,可数百亩。每有鸟影如凫。

甘泉井

城南郭内。味甘洌异常,邑人争汲之。有声清冷,若鸣佩然。

文渊井

文庙前。虽亢旱,井泉不竭。

琉璃井

文庙东。以琉璃砖甃成,不知穿于何代,水色莹洁无比。

孝子井

在城东万花村。孝子张彦龙[170]庐墓时穿井,口下三尺许,砖皆莹如琉璃,泉涌不竭,人以为纯孝所致。增

旷庙井

城东十里。井一眼,大倍他井,祷雨陬应。人呼曰:“龙井。”增

七陵碑

城南四十里上,有‘七陵’二字,盖时物。

唐断碑

在城东冉子墓明万历丁酉[171],土人掘地得之,高二尺。唐贞观时,封有子徐侯。碑字皆剥落,惟‘子徐侯墓’四字可辨。柯一腾有文记其事。载艺文。

 

寺观

观音寺  城东门内。有邑人知州苑学碑记。

旧县寺、白静寺、崇恩寺  以上在城东。

兴圣寺、彰化寺、广成寺、福闰寺、普明寺 以上在城西。

洪福寺  在城南。

圆通寺、报恩寺 以上在城北。

大明寺 禅林寺东。居民掘地,有殿宇形迹,时碑记。

济觉寺  在县治西。崇祯四年[172],居民掘地见殿宇,石罗汉十八尊,石幢一座。有‘乾德[173]年号,遂于其地水池北岸,创‘草庵’一座。仅三楹,以存遗迹。

丹霄观  在县治西北隅。

遇仙观  在县治西南隅。元大德十一年[174]董梧元建,有‘单州孟仁碑记’。载艺文。

关帝庙、吕公堂、三官庙、白衣庵  以上在西关外。广大壮丽,皆邑人关内道参议王复兴捐资为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