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梅兰芳 |
分类: 梅兰芳的艺术生涯 |
最能代表梅兰芳学习昆曲的艺术水平的,除了《醉酒》,当属《游园惊梦》了。
《游园惊梦》的故事,最初略见(宋)郭象著《睽车志〉,后见汤显祖《牡丹亭》传奇。冯梦龙《风流梦》传奇,说的是南安太守杜宝有女丽娘,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与丫环春香到后园春游,看到断井颓垣,顿生伤春之感;回到闺房休息,梦中和书生柳梦梅在后园相见、得花神护翼,二人定情而别;后丽娘被母亲唤醒,神情恍惚,母嘱其勿常游园,丽娘仍回味梦境,盼望再会柳梦梅。
梅兰芳早期与姜妙香台作。中年以后和俞振飞合作,他和姜、俞的合作都非常愉快,并且不断深化对剧中人思想情感的认识、表现。
昆曲剧本曲文高雅,有的词义较深。《牡丹亭》曲谱,梅兰芳就曾请教过名家俞粟庐,迁居上海后,还向俞振飞、丁兰荪等学习、请教。曲文的掌握、理解上经常得到罗瘿公、李释戡等朋友帮助、讲解,使梅兰芳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和剧倩,更加细致、生动地在戏中表现人物的情感,
在多年演出中,梅兰芳有时也对杜丽娘的身段做些改动。比如《惊梦》中,杜丽娘唱“则为俺生小婵娟”到“和春光暗流转”这句,中间做出表现她“春困”的动作身段,把身子靠在桌子边上,再转到中间,然后慢慢地蹲下起立两三次。对这些动作起伏较大、南北相同的老身段,梅兰芳谈了自己改动的理由,他说:
我的年纪一天天地老起来了,再做这一类的身段,自己觉得也太过火一点吧。我本想放弃了不唱它,又因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出戏,它能表现出几百年前旧社会里的一般女子,受到旧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苦闷,在恋爱上渴望自由的心情是并无今昔之异的;再拿艺术来讲,这是一出当年常唱的戏,经过许多前辈们在身段上耗尽无数心血,才留下来这样一个名贵的作品,我又在这戏上下过不少的功夫,单单为了年龄的关系就把它放弃了不唱,未免可惜。另外,照我的理解,杜丽娘的身份,十足是一位旧社会里的闺阁千金。虽说是下面有跟柳梦梅梦中相会的情节,到底她是受着旧礼教束缚的少女,而这一切又正是一个少女生理上的自然的要求。我们只能认为这是杜丽娘的一种幻想……所以我最后的决定,是保留表情部分,冲淡身段部分。
杜丽娘在梦中的表演,梅兰芳抓住“羞”和“爱”这两个字来刻画她的心境,因为梦到风度翩翩的柳梦梅而产生爱,又因为旧时代的“男女授受不亲”而产生羞,爱和羞在杜丽娘的梦中交织在一起。
曹其敏评论说:“在《游园》中,他把杜丽娘的怀春,表现得较为含蓄,脉脉含情,言行拘谨,半带羞涩,给人一种郁闷的感受,形体动作很文静,对于一个深居闺房的大家闺秀,这样的神态是真实的。……在《惊梦》中,梅兰芳表现的杜丽娘的怀春,就不同了。他的感情比较外露,不那么收敛,不那么含蓄了,大概因为是在梦中,内心的感情掩藏得少一些吧。你看,杜丽娘的神色略带迷惘,眼神中露出少女特有的娇媚之态,柳梦梅牵着她的时候,她似醉如痴,面带幸福娇憨的微笑,飘然而逝。梅兰芳以极其细腻、优美、动人的表演,把杜丽娘在特定环境中最美好、最细微的感情,表露无遗。”
曾和梅兰芳几十年同台合演《游园惊梦》的俞振飞,认为梅兰芳在这出戏中唱、念、做、舞,无一不精,而且身段、眼神都和对方配合得十分准确,“在台上有一种特别巨大的感染力和一种特别灵敏的反应力,能够感染别人,配合别人,使彼此感情水乳交融,丝丝入扣。……而且他的步法看上去飘飘然似乎很快,却一点没有急促的感觉,一起一止都合着柳梦梅唱腔的节奏,但又不是机械地踩着板眼迈步。这份功力,真当得起‘炉火纯青’四个字了。”
俞振飞对梅兰芳的唱腔评价甚高,认为他的唱腔有独到之处,“他咬字清楚,收发口诀异常准确,行腔运气也十分舒畅,高音婉转清朗,落音厚重达远。王梦楼先生在《纳书楹曲谱》的《牡丹亭》序文中说:‘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在《游园惊梦》中的几支曲子,梅先生的确唱出了‘幽深艳异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