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PGA万事达卡精英赛成绩浅析并想到……

(2008-03-16 23:57:00)
标签:

青少年

高尔夫

教育

体育/竞技

体育

分类: 高尔夫
 原来给大家拜过早年后就一直没有在这里写东西了,不上来还真没觉出来,时间都过这么快了!
 
    今天上网关注了一下LPGA在墨西哥的Master Card Classic,已经打两轮了,冯珊珊差一杆(150杆)未能晋级;而台北的曾雅妮目前排在第二,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这次比赛总奖金130万,并没有很多大牌的球员参加,两轮下来,领先者Ji-Young Oh -9(68-67),小妮子-7(68-69),明天的一轮还有很大的希望。
 
浏览了一下成绩,得出以下一些数据:
 
1,排在此次比赛前10名的球手(包括并列,共12人),至少有7人单轮打出“6”字头的,占58%。
2,排在此次比赛前10名的球手都能够有单轮或以上打出低于标准杆的成绩,占100%。
3,能够有单轮“6”字头的球手,最低的排名在并列27(Mary Hart 78-68杆)。
4,在missed the cut 线下仍不乏打出负杆的球手,直至并列第103名的H.J.Choi依然能在第二轮打出71杆,只可惜第一轮致命的83杆使她晋级无望。
 
以上的4点,使我觉得
在这次比赛中有能力打出“6”字头的球手是第一梯队的球手,missed cut的机会很小;
有能力打出-2到even的球手是第二梯队的球手,她们需要稳定的发挥,每轮的成绩不能太悬殊;
超出标准杆两杆内的球手有希望晋级,但要看别人的状态,看运气了;
超出两杆的选手就悬了。
 
    我个人非常有兴趣在曾雅尼和冯珊珊之间作个比较。我们知道高尔夫比赛首先比的是技术,技术层面相当才轮到经验,再而状态、心理等等。如果拿曾雅妮与冯珊珊比较的话,显然她们并不是同一个技术层面的——曾雅妮两轮稳定在“6”字头,而冯珊珊稳定在+2-+4之间,平均单轮差距是6.5杆。
    再而谈经验,曾雅尼2007年便转职业,打过职业赛并已有3万多美元的奖金进账,可以说是冯珊珊的前辈。再往前看,曾雅尼在台湾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台湾高协的重点培养对象,经常由高协派到世界各地去比赛,那时候冯珊珊才开始陆续在国内的青少年比赛中夺冠。后来曾雅妮到美国训练了几年,而冯珊珊这时主要是在国内打业余巡回赛,她的脚步显然比曾雅尼慢,这些都是曾雅尼远远优于冯珊珊的原因和基础。
 
    差距是找到了,我倒是有兴趣回过头来思考,这样的差距对国内青少年高尔夫的培训模式有什么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