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兰指挥帝王首次驾临中国 海廷克越老越辣

(2009-02-11 21:18: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术之旅

W020090210312370125142.jpg海廷克越老越辣" TITLE="荷兰指挥帝王首次驾临中国 海廷克越老越辣" />

 

W020090210312374578896.jpg海廷克越老越辣" TITLE="荷兰指挥帝王首次驾临中国 海廷克越老越辣" />

 

    北京时间昨天早上,第51届格莱美音乐奖揭晓,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以下简称CSO)获得最佳管弦乐团奖,118年来,CSO赢得了59次格莱美大奖,这个记录让全球其他乐团望尘莫及。2月10日、11日,CSO在他们的第六次亚洲巡演中终于首次来到中国内地,由“荷兰指挥帝王”伯纳德·海廷克执棒献演于上海大剧院,不少音乐爱好者由衷地把这两场音乐会称为“爱乐者的朝圣”。昨天,海廷克在上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海廷克把自己的首次中国之旅当成了即将到来的八十岁生日的寿礼。

 

    经典“钟”声

    献给海顿诞辰200周年


    118岁高龄的CSO是执当今美国乐坛牛耳的顶尖团队,成为世界乐坛瞩目的新焦点。CSO的铜管声部,音色雄浑、亮丽,气势排山倒海,是他们得以傲视群雄的“金字招牌”。世界上的铜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学派:欧洲学派、美国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由此可以看出CSO铜管的地位之高。

    从莱纳、索尔弟、巴伦博依姆到如今任首席指挥的海廷克,无不以诠释德奥作品著称。在本次演出的节目单中,一场音乐会演奏两部交响曲,或干脆以一部冗长的马勒、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作为整场音乐会的曲目,目的就是要让观众尽情尽兴地欣赏到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对交响巨制的深度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2月10日的上半场,乐团特别挑选了“交响乐之父”海顿的《D大调第一零一交响曲(“钟”)》献给海顿诞辰200周年。而下半场的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以及2月11日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像两大块厚厚的牛排,这样的交响巨作很少有机会在中国演出,想必定让音乐发烧友们大呼过瘾。

    指挥如生姜,

    越老越辣

    在当今世界乐坛,年近80岁的伯纳德·海廷克几乎是一位“活化石”级的指挥大师。海廷克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作为当今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他在国际乐团的执棒生涯已超过50年,指挥过世界上大多数顶级乐团。他曾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总监职位长达26年,因此被誉为“荷兰指挥帝王”,成为荷兰“国宝级”的指挥大师。

    海廷克貌不惊人,音乐评论家曾这样评价他:“作为一个指挥台上的名人,海廷克先生并不是一个迷人男子。他从不手舞足蹈,从不光顾欧洲大陆的名牌时装店。然而,他是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音乐家,总是对音乐驾轻就熟,对乐曲得心应手。他还具有艺术禀赋。最重要的是,他似乎具有一种如今罕见的浪漫主义冲动。”他长于驾驭那些结构庞大、音响织体繁复的作品,这让他成了诠释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布鲁克纳等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交响作品的权威。

    如今,满头白发的海廷克对事业的炙热程度更是丝毫不减。他说:“这便是指挥家的优势所在,我们不是器乐演奏家或歌唱家。70多岁时根本无法演唱,你也演奏不动乐器,因为手指会得风湿病。但指挥的技艺不需要指间的太多功夫,而是具有一种姜还是老的辣的特质。”

 

W020090210312453981629.jpg海廷克越老越辣" TITLE="荷兰指挥帝王首次驾临中国 海廷克越老越辣" />

 

芝加哥乐团 乐队长陈慕容

 

W020090210312459627604.jpg海廷克越老越辣" TITLE="荷兰指挥帝王首次驾临中国 海廷克越老越辣" />

 

芝加哥乐团 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

 

    本报记者对话伯纳德·海廷克:

    华人音乐家是乐团一绝

    广州日报:这是您的首次中国之旅,能否谈谈感想?

    海廷克: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的心情很激动。能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无论是对乐团还是对我自己,都将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所擅长的语言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我的语言是音乐。我说得再多也抵不上明后天的两场音乐会。指挥CSO这样优秀的乐团本就不应该说太多的话,如果乐于滔滔不绝,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指挥。

    广州日报:演出挑选马勒的《A小调第六交响曲》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海廷克:挑选这首作品,一个原因是这首曲子是这次亚洲巡演的曲目。既然来到中国演出,我们自然要将最好的东西呈现给中国观众。马勒的作品情感丰富、强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人性。这种率真的表达方式,也正是现代人喜欢马勒的原因所在——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呈现,毫无保留。马勒写这首作品时,正经历着事业受挫和幼女去世的双重打击,当时绝望的心境和挣扎的状态在作品中展现无遗。正因为如此,演绎马勒的作品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

    广州日报:众多华人音乐家的加入是CSO一大特色,他们对于CSO有什么影响?

    海廷克:CSO的华人音乐家有10人之多,比如,CSO的乐队长是来自中国台湾的陈慕容,中提琴副首席是来自中国的张立国,也正是他从中牵线搭桥,促成这次来上海演出。中国音乐家的加入,不但给CSO带来了音乐的贡献——他们演奏了高质量的音乐;而且,也带来了做人的贡献——他们对人生的体悟非常深刻、丰富。在我看来,中国音乐家是CSO的一绝,甚至可以说是CSO制胜的法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