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报编辑部探营:闹中取静小帐篷 印刷设备几吨重h
(2008-10-22 19:0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SinaNews |
红牛报编辑部探营:闹中取静小帐篷 印刷设备几吨重
前往制作红牛报的帐篷探营时,时针已划过周四傍晚六点。F1围场里各支车队的营地基本只留下了值班的工作人员,而媒体中心也只剩下为数不多赶着发稿的记者。可红牛报的临时编辑部里却是灯火通明,一片争分夺秒的忙碌景象。
聊起这份杂志的制作过程,主编海因斯在感叹媒体工作者艰辛的同时,也强调了每次看到围场中那么多人欣赏红牛报时的愉悦,作为主创者,他们为此乐在其中。说到工作时间,海因斯淡淡回答道,“加班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一般我们的工作时间就是朝八晚八,尤其是正赛当天会更紧张一些!”
中国大奖赛期间,红牛报的临时办公区可谓闹中取静——位于商贸区旁不远处的帐篷实际上正对上赛道的最后一个弯角,赛车每次经过,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对于小帐篷的冲击不言而喻,但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仿佛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不受丝毫干扰。不大的工作区域内摆放着6张桌子,成为22人采编团队把创意转化为红牛报的天地。与媒体中心状况相似,这里人手一台电脑,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而更为特别的是,在编辑室外边就是印刷制作室,负责印刷制作的操作员马丁·杨告诉记者,这并非红牛报编辑部的“全部身家”。
“事实上,在欧洲比赛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几吨重的印刷设备全部搬到赛道,但出了欧洲,实现这一点根本不太可能,所以我们会和当地的印刷厂取得联系,然后获得他们的帮助。因此,在这里其实只是完成一部分的工作。”据杨透露,一般在晚上12点之前,红牛报就要完成所有编辑工作,进入印刷流程,“我们一般在比赛周末的周四来到赛道,一直工作到周日正赛结束,我们不会把工作区搬入围场,我们有充当临时办公室的厢式大卡车、或者像(在上海)这样,临时搭建一个大帐篷。所有采编人员都集中在其中工作,当然也会有人和其他媒体记者一样进入围场拍照、采访,而所有写作、编辑和制作,都会在这里完成。”
红牛报堪称围场里的畅销刊物,比赛周末的三天,一般过了上午10点,免费供应的红牛报就被一抢而空。姗姗来迟的车手们总是抱怨正赛当天拿不到报纸。对于围场里的很多人来说,阅读红牛报已成为比赛周末的一部分。
当记者离开的时候,2008年中国站的第一本红牛报还没有生产完成,主编海因斯手持最新一期过刊留下了影像。而热心的马丁·杨,则在第二天一大清早给记者的邮箱中发来了他的工作照。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用他们对于F1的由衷热爱,给喜欢F1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他们视此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