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艺术之旅 |
接过卡拉扬的指挥棒
2008年4月是属于卡拉扬的,在这位指挥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本报《留声机》栏目上个月也曾以专题《世界还在看他的手势》回顾了他的传奇一生。当卡拉扬的传奇成为历史,巴伦博依姆和拉特尔、阿巴多等人也日渐老去时,新一代指挥家,我们看谁?下文中将为你介绍这“四小天王”,他们都出身艺术世家,聪慧博学,精通多国语言,且外貌气质颇有明星之范。
80后天才指挥家———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
指挥风格:血性、激情
1981年1月26日生于委内瑞拉
今年27岁的委内瑞拉指挥家杜达梅尔是这“四小天王”中最年轻的一位———名副其实的80后!然而,他也是最为前途无量的一位。2007年4月16日,杜达梅尔到梵蒂冈担任教皇的生日音乐会的指挥,指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顿时声名大噪,被誉为“伯恩斯坦”的接班人。而他却笑着说:“我从12岁开始指挥乐队,我已是个老人了。”
出生于1981年1月26日的杜达梅尔,四五岁的时候,他从身为长号手的爸爸书房中拿出一本泛黄的乐谱,就自己念唱起来。而最有趣的则是当他母亲送了一套微型玩具兵给他当6岁生日礼物的时候,杜达梅尔没有拿它们来打仗,而是将它们排成了演奏的乐队,自己在一边充当指挥。
幸运的是,委内瑞拉当时正在推广一个针对青少年的大型音乐培训项目,杜达梅尔从小就在这个项目下学习小提琴和音乐基本功。回忆起这段经历,杜达梅尔感激不尽,说“音乐挽救了我”———这的确归功于委内瑞拉政府的一片苦心:将街头少年吸引到“正经事”上,免得被毒品和斗殴毁掉。
1995年,14岁的杜达梅尔被任命为当地一个室内乐团的指挥,18岁那年,杜达梅尔成为西蒙·玻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从此开始一系列世界巡演,渐渐征服欧洲,在2004年赢得了著名的马勒指挥大奖后,他也赢得了DG公司的青睐。去年,他更和洛杉矶爱乐签下合约,成为乐团2009~2010年的音乐总监。他的指挥风格有些像郎朗的演奏,动作夸张、极有激情,将南美人的热烈天性显露无遗,倒是很吸引年轻人。
网上视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_opWwO_IUc&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IMDUHtCtw&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KVRQXLPdHk&feature=related
风度翩翩的英伦绅士———
丹尼尔·哈丁
指挥风格:快速、缜密
1975年8月31日生于英国
出生于1975年8月31日的哈丁,在英国牛津长大,说着一口地道的”上流社会“英语,一举一动都透着贵族风度。
他出道时间并不早,但颇戏剧:17岁时哈丁自组乐团,并大胆地将演奏录音寄给了大名鼎鼎的西蒙·拉特尔爵士,居然就此被拉特尔看中,聘作助理。不久之后,他又被当时柏林爱乐的指挥家阿巴多看中,收在身边。20岁时,哈丁终于得到宝贵机会,正式率领柏林爱乐这个世界顶级乐团演出,并在当年成为BBC漫步音乐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指挥,从此正式跻身一流名家之列。
如今哈丁还是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去年他更同时担任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和马勒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并和DG签下合约。
据说他有如“拼命三郎”般的指挥速度有时也令不少乐迷们难以接受,不过他指挥到缓静之时,也令人屏息。
网上视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1CnJiOd_0
音乐戏剧世家的少公子———
菲利普·约丹
指挥风格:典雅、精致
1974年10月18日生于瑞士
1974年10月18日生于瑞士苏黎世的约丹可谓出身音乐戏剧世家,他的父亲是指挥家阿米恩.约丹,母亲是爱尔兰芭蕾舞蹈家,妹妹也是舞台演员和编舞家。约丹算是一路走来比较稳顺的那类人:6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学习小提琴,16岁时便进入苏黎世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取得钢琴文凭,和瑞士作曲家Hans
Ul-rich Lehmann学习理论及作曲,同时也在Jeffrey
Tate的手下当助理。
1995年,21岁的约丹在布鲁塞尔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很快得到了乐界的好评,之后,他又在日内瓦大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殿堂级场所演出。1998到2001年,约丹成为巴伦博伊姆在柏林国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2001到2004年,他终于晋升为格拉兹歌剧院和爱乐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此后又与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等合作,2007年起,约丹获邀成为柏林国家歌剧院的首席客席指挥,同年,他还被“预定”为巴黎国家歌剧院2009~2010年的音乐总监。
网上视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QpGWLRsiMA
彼得大帝时代的灵魂———
弗拉迪米尔·朱若夫斯基
指挥风格:霸气、深沉
1972年4月4日出生于俄罗斯
这位36岁的俄罗斯指挥家曾经这样说:“我的每一个指挥动作,都有彼得大帝时代的灵魂在上面舞蹈。”这句听起来有些奇怪的话,无非是反映了这位指挥家在德奥乐派统治古典乐坛的现状下,对俄罗斯体系的大力维护。
1972年4月4日出生于莫斯科的弗拉迪米尔·朱若夫斯基,他父亲和弟弟迪米特里都是指挥。朱若夫斯基从小就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基础音乐。1990年他们举家迁往德国,朱若夫斯基幸运地师从知名指挥家、柏林歌剧院音乐总监罗特,后来还参加了柯林·戴维斯爵士的指挥大师班。1995年,23岁的朱若夫斯基指挥高沙可夫的歌剧《五月的夜晚》,开始受到国际瞩目,同年在皇家歌剧院柯芬园演出威尔第歌剧《纳布果》,更是大放异彩。许多知名的歌剧院纷纷开始寻求与他合作,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朱若夫斯基现在是伦敦爱乐的首席指挥和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去年英国皇家爱乐学会授予他“年度最佳指挥大奖”。本报记者
乔雪阳
网上视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Z2dPeyuzb0&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X9VLKWgMw&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I5N_LZxXM&feature=related
前一篇:年轻指挥的古典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