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拉扬   4

(2008-05-03 20:3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BerlinerPhilharmoniker
乌尔姆(1929年—1933年)

乌尔姆市立剧院并不是一座大剧院。应付小歌剧时,乐队只排出17人的编制,就是正式的歌剧,乐队也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加4人。舞台比一个大房间大不了多少。设施简陋,人手不足,卡拉扬要参与歌剧制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要自己去拉帷幕。但此正是用武之地,而多年之后,卡拉扬还是非常怀念这段日子,认为乌尔姆正是自己成长的好地方。

到任后的卡拉扬,稍事适应后立刻着手工作。他并没让人失望,3月2日就制作了他自己平生的第一部歌剧: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在乌尔姆这个小舞台上,他能上演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一年间他可以为当地观众上演六部不同的歌剧,并且为下一年研习另外六部。当然,他也会举办音乐会,甚至在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中弹上一曲。夏天,他会回到家乡演出,例如在1929年4月19日,他就另在萨尔茨堡节庆剧院里指挥了理查·施特劳斯的独幕歌剧莎乐美》。另外他也会到音乐节协助排练。在音乐节那里,卡拉扬受到双重洗礼:在歌剧制作方面,麦西·雷恩哈德(Max Reinhardt)为他展示了舞台的魅力。而托斯卡尼尼,则让卡拉扬知道了,不同的音乐处理,能让同样的音乐产生出如何不同的效果。托氏的魅力对卡拉扬来说是没法可挡的。只要托斯卡尼尼来欧洲登台或是排练,卡拉扬只要能到(比如从萨尔茨堡骑自行车越250拜鲁伊特),他都会一课不缺地次次捧场[8]

1929年,卡拉扬接受母校莫扎特音乐学院邀请,担任其国际基金会夏季课程指导。而在乌尔姆方面,虽然其条件像上面说到的受到限制,但卡拉扬还是忠心地留在那里。因为当时德国正一步步陷入危机之中,失业率高踞,卡拉扬当时不见得有多大希望在乌尔姆之外的地方觅得新任。可是,在乌尔姆5年之后,卡拉扬还是离开了乌尔姆,并不是完全出于他的自愿,而是剧院解雇了他。经理解雇他的理由很耐人寻味,他认为卡拉扬龙非池中物,长久的被锁在乌尔姆并不能让他进一步有所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b/Cquote1.png/20px-Cquote1.png  4" /> 您在我眼前工作了足足五年。您现在是更优秀更成熟了。我们这里是小城一座,在这里工作的人出不了头。而客座指挥又不是常事。您颇有滞足于此之虞。据我看,您能成大器,而我们下一年也不会再聘任您了。您目前得迷茫和消沉一下了。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Cquote2.png/20px-Cquote2.png  4" />

长远来看,卡拉扬确实应感谢剧院经理这一猛烈举措。但短期来看,失业却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当时25岁的卡拉扬流落街头,就业机会渺茫,在新的工作岗位被发现之前,他要渡过多个半饥的无眠之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卡拉扬   3
后一篇:卡拉扬   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