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迈凯轮车队声明:汉密尔顿与阿隆索 不会偏向谁http://sports.sina.com.cn 200

(2007-10-11 19:41:25)
标签:

体育/竞技

 

汉密尔顿自信能承受住压力 想成为“莱科宁式”车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0:59  新浪体育
汉密尔顿自信能承受住压力想成为“莱科宁式”车手
图片由ThinkPad特约赞助播出

刘易斯-汉密尔顿不会轻易言败

  新浪体育讯 十年前,在不少人心中,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是自己心中的崇拜偶像,刘易斯-汉密尔顿那时也是一个乔丹迷,但是现在的他较之少年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位英国新人更希望自己能像竞争对手莱科宁一样,成为一名“实力+偶像派”车手。

  F1中国站比赛失利并没有打消汉密尔顿的斗志,这位在车手积分榜上仍以4分优势领跑的黑人车手已经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了赛季收官站巴西站比赛中,汉密尔顿也显得异常的冷静。

  “我不会有消极的想法,只想能在巴西有好的表现,”汉密尔顿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因为那些消极的事情而开始自责,那么这将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因此想想下一次把事情做好才更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去争取夺得世界冠军。”

  “我已经忘记了在上海所发生的一切,之前我也曾遭遇过这种情况,我知道我能承受住压力。他们叫Kimi‘冰人’,我相信我有与他类似的气质。Kimi和费尔南多(指阿隆索)可能更有经验,但是我很自信。”

  汉密尔顿的自信来源于车队的支持,在被剥夺了车队积分之后,迈凯轮车队本赛季唯一的目标就是拿下车手年度冠军。在上海站,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汉密尔顿夺冠的准备,不过最终庆祝场面未能上演,巴西英特拉各斯站比赛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他们当然要全力支持积分领先的汉密尔顿。

  “15年来我一直渴望着要进入F1世锦赛,如今我通过亲身经历,知道了为什么迈凯轮车队这么多年来能够取得成功,”汉密尔顿说,“像这样一支车队,没有理由采用卑鄙的行为。我在车手积分榜上领先,因为我们有一部比法拉利更出色的战车,因为在可靠性方面车队做出了更好的工作。”

迈凯轮车队声明:汉密尔顿与阿隆索 不会偏向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2:09  新浪体育

迈凯轮车队声明:汉密尔顿与阿隆索不会偏向谁
图片由ThinkPad特约赞助播出

汉密尔顿与阿隆索,谁将成为最终的胜者?

  新浪体育讯 10天后,2007赛季F1世锦赛收官站将在巴西英特拉各斯赛道上演。目前迈凯轮车队两名车手汉密尔顿与阿隆索在车手积分榜上占据前两位,汉密尔顿107分领跑,阿隆索103分紧随。谈及在最后一站的攻略,迈凯轮声称:在汉密尔顿与阿隆索的冠军争夺战中,车队将一视同仁不会偏向哪一方。

  日前迈凯轮官方网站的一份声明中这样写到:“传闻最后一站(对车手)可能会有不公平的待遇……车队想要做出明确的表态:最后一站巴西站比赛,对待费尔南多与刘易斯,我们将一视同仁,完全的公平、公正。”

  “迈凯轮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将继续履行一贯作风,确保费尔南多与刘易斯在冠军争夺战中享有同样的机会,无论是战车、引擎、战术以及后勤保障方面。”

  现年22岁的汉密尔顿今年才加入F1大奖赛,却成了本赛季最大的一匹黑马,目前他以4分优势领跑车手积分榜。阿隆索领先法拉利车手莱科宁3分位列第二位。三名车手均有希望在赛季收官站中夺取年度车手冠军,这也是1986年以来的第一次。10月21日巴西英特拉各斯赛道,将决出最终的胜者。

  上周的中国站排位赛最后一节,阿隆索的战车比汉密尔顿的慢了0.6秒,赛后这位西班牙世界冠军炮轰迈凯轮:忘恩负义的车队,吹牛的丹尼斯。

  “我们都知道车队会为车队的一员举行庆功仪式,”阿隆索在上海这样告诉西班牙媒体,“当你听到车队老板的言行对你的队友就像慈父般时,那么作为对手,你也就明白不能再对他有更多的信任了。”

  当阿隆索从雷诺车队转会到迈凯轮的时候,汉密尔顿已经受到了迈凯轮十多年的资助与支持。今年阿隆索与车队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从8月份开始阿隆索就与丹尼斯不说话了。

  “今年在车队公平性方面,有着太多的猜想与传言。现在积分榜上的形势更好的说明了:车队对待两名车手是一视同仁的。”梅赛德斯运动部副主席豪格说。

  “在过去的12年,梅赛德斯-奔驰与迈凯轮联手作战,车队里的所有车手都享有同样的表现机会。”豪格说,“下一场比赛也是2007赛季收官站,我们也不会改变这个原则,我们将看着费尔南多以及刘易斯两名车手争夺年度车手冠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