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德·里贝拉 (JOS DE
RIBERA)
(1591哈提瓦,巴伦西亚 —
1652那不勒斯)
何塞·德·里贝拉出生于巴伦西亚,由此被人们归为巴伦西亚画派。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从小便移居意大利的事实。尽管他的最早的艺术学习生涯不为人知,但众所周知当他在罗马生活时,大概是1611到1615那段时间经常出现在卡拉瓦乔艺术圈内,过着放荡不羁的刺激生活。然后何塞·德·里贝拉去了意大利半到旅游接着在1616年在那不勒斯定居。在那不勒斯他和前后几任地区长官都成了好朋友,并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关照。由于里贝拉既画画又从事雕刻艺术,他在欧洲的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便大大超出了那个时期的巴伦西亚画派的风格界限。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师从里瓦尔塔,但是此说法却缺少历史文献的证明。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何塞·德·里贝拉应当是属于意大利派的,因为人们常常忘记了那不勒斯的一个历史事实-----在历史上长达几个世纪里它都是西班牙的领地。而他自己却常常有意识地向人们强调这个历史事实:在作品签名时他总是用西班牙语,另外还将许多油画都寄到了西班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拥有显赫社会地位,一生当中在那不勒斯都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被称为是“西班牙那不勒斯人。”
何塞·德·里贝拉非常崇拜卡拉瓦乔,其自然主义画风角度和强烈的光线照明对比就是受了他的风格影响。画家将这种影响淋漓地表现到在作品中,这种影响将传统的意大利派因素激化到出乎人们意料的极端程度,以至于有“里贝拉式意大利风格”的说法。注重作品的构图,追求庄重纯净的艺术效果,试图通过极度的简约来达到强烈的造型效果,在此过程中运用里贝拉特别的光线对比手段,将主要视线放在主要事件上,以此来获得物体模型的雕塑感,他的现实主义感使得他手下的每一件东西都呈现出逼真恰当的状态,也促使他开始运用彩笔来突出作品中物件的表现力从而达到非同寻常的强调效果。除了为了达到应主题要求而追求光滑精致的表面之外,这种突出表现力的手法被广泛的用到了作品的创作中:用到对于皮肤皱纹的刻画,对烈士伤口的描绘中,以及对于华丽服装的繁杂的折褶的表现等等。
何塞·德·里贝拉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题材画,同时也从事肖像画,寓言画和神话题材画的创作,还偶尔涉足虚构鬼怪意象的领域。他受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他擅长刻画各类人物和场景:年迈的老者,圣徒或者在宗教游行中身着悔罪服的人,殉道或是其他宗教悲惨场景。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堪称中世纪反对宗教改革浪潮中活跃在美术性戏剧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格列柯
(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 EL GRECO (Domenikos
Theotokopoulos)
(1540/1541,坎迪亚,希腊克里特岛
—1614托雷多)
格列柯的真实名字是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在西班牙被人们称为埃尔·格列柯(意为“希腊人”)。大概还在他的故乡的时候,格列柯就已经对绘画艺术有了一定基础的了解,但真正系统的接受培训学习则是在威尼斯。他1567年左右来到了威尼斯,可能一直在提香的画室工作。
1570年,画家离开威尼斯去了罗马,可以肯定的是,他还在途中经过了其他一些意大利城市,整个过程中边走边看边思考分析各城市的艺术作品成果。格列柯在罗马一直呆到了1573或是1575年;之后可能又回了一趟威尼斯,最后终于满怀勇气地来到了西班牙,和其他很多艺术家一样,期望能够在埃斯克利亚修道院为菲利普二世工作。当时有成千上万的意大利艺术家们在竞争这一显赫的职位。在埃斯克利亚修道院工作能够有机会接任一些重要的任务和项目,这一情况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现在也是。
在马德里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
格列柯在1577年在托雷多定居了下来,从那时候起开始在老圣多明哥教堂作画,并为大教堂创作了奇异非凡之作《殡葬》。在托雷多格列柯开始慢慢和一些知识分子和绅士贵族打交道,并和弗拉伊
奥尔登西欧·巴拉维西诺
–他格列柯写过著名诗句,贡果拉和安东尼奥·德·科娃鲁维亚斯结为朋友。接着和多纳·
赫罗尼莫·德·拉斯库尔瓦斯结婚,并在1578年生了个儿子豪赫·马努埃尔。在此期间,即大约是1580至1582年间,格列柯为埃斯科利亚修道院创作了一幅油画《圣毛里求斯和底比斯军团》。尽管对于这幅画的富贵堂皇菲利普二世很是满意,但是画的整体强烈矫饰风格,相对于菲利普二世的东正教信仰观念和意象来说,还是不相适宜的。在格列柯德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灵魂精神的追求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他在托雷多的宜人气候和他的众多顾客中为他的油画找到了一种神秘主义色彩的源泉。这所有的一切都使得他有理由长期留在了这个城市,在一个大画室里和他儿子合作完成一系列作品—进行个人肖像画或集体肖像画的创作。著名之作《奥特加尔先生的葬礼》(圣托梅教堂,托雷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类似的还有为城市里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乡村里的寺院和教区所创作的宗教画。
多种因素的作用构成了格列柯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人们对于其特点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很多人接受不了他的特点,而有一些人能接受也只是限于在它的自然色调方面——有人怀疑埃尔格列柯可能有视力上的缺陷,还有人甚至认为埃尔格列柯吸毒。事实情况是,如果仔细了解一下画家在托雷多环境中的学艺和出师成熟的历程,你会很容易地发现他原来是个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矫饰画派的天才艺术家。作为一个圣像画家,格列柯很早便接受的拜占庭艺术的熏陶,而这艺术风格的对他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一些形象的象征主义色彩上,诸如祈福的基督,圣像头顶上长棱形的光环,表情和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上的反映体现。在威尼斯的逗留使其掌握了一种泛描淡抹的艺术技巧,当然其中少不了一些具有华丽艺术效果的别致而又丰富的色彩的搭配。除了洋红色和黄色之外,格列柯还大量运用一系列冷色调如白色,绿色,蓝色和灰色等,这些因素都让人觉得他的风格与其说是和提香风格相近,不如说是丁托列托风格的后续。格列柯吸收了丁托列托艺术风格中的强烈光线反差,大胆的透视图,戏剧性的延伸效果;
甚至非常有可能是受了巴萨诺的影响,他采用了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些趣闻轶事元素和一些夜景场面。格列柯在意大利的旅行和在罗马的逗留让他开始和米开朗琪罗一样发现了裸体的神秘感,并且使得他开始运用一些动感的和雕琢不自然的构图,尤其是通过采用物体外形被拉长和延伸的艺术手段,他赋予了人体一种仿佛正在燃烧着的造型效果。按照他的艺术风格发展演变过程,这一拉长扭曲物体的艺术手段应当是属于那个非物质表现风格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手法也是全世界矫饰主义画派的表现手法,雕塑家阿隆索·布鲁格特便曾经将这一手法运用到了在卡斯蒂亚的对拱顶的独立侧拱和浮雕的创作过程中。
格列柯创作肖像画和宗教题材画,还画一些奇异风景图,一些神话故事的诡怪画。他还从事雕塑艺术创作,并且根据最新的资料表明,他也是个建筑方面的专家。很多人根据他的画风,判断他私下里肯定是个性格神秘而且古怪的人,其实不然,事实上格列柯是个很懂情趣的人,喜欢音乐和读书,喜欢生活的舒适和愉快,而且喜欢一些智慧和文雅的交谈。然而,他的宗教题材画作虽然讲述表现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事实却充满了非现实的幻想鬼怪色调:那些消失在云霄的透明的形象,那些失去了人体载物貌似毫无重量的缓缓升起的模样,那些带着闪闪光芒的充满了各种各样艳丽色彩的瀑布,还有那个暴风雨来临前呈现出神秘表情的被幽灵笼罩似的苍穹,都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些常用基本意象。当我们把这些意象放到画家当时的生活背景中(国内遍布着反宗教改革的氛围)来看待时,便能够理解所有这些都是在常理之中的。也正是那个时代背景能够对于我们关于格列柯的许多疑惑给以解释:大胆的创意,作品构图中多样元素的重复和模仿。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他那个硕果丰硕的画室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