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发言: 促进学校管理和谐 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2012-08-16 19:38:07)
标签:
长郡教学质量gb2312学校管理学业成绩教育 |
分类: 教育管理 |
促进学校管理和谐
一所学校,管理是关键,质量是生命。可以说学校所有的管理最终都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和谐是管理的前提,也是质量提升的催化剂。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促进学校管理和谐,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树立全局意识,和谐共融。
融,和谐的意思,还有融会贯通,行动情感一致,愉悦快乐的意义。一所学校的管理,有很多元素,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还是人。主体就是学校的两个关键群体,老师和学生。学校管理中只有树立全局意识,主次兼顾,不偏不倚,才可能真正的做到和谐共融。
首先我们要抓好师生内部的管理和谐。教职工内部的和谐重在倡导一种文明友爱的风尚,教职工大大部分有比较高的文化道德素养,只要学校引导得当,教职工内部的这种和谐不难形成。学生是学校的另一个主体,也是我们管理和谐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征,不能只讲师道尊严,专断独行。有的学校收费、放假,本来都有文件规定,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沟通,学生很容易向上级和新闻媒体反映,给学校工作造成被动。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提升。
其次,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抓好学校管理层与教职工,老师与学生的管理和谐。学校管理层与教职工的管理和谐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与重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学校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树立两个不同的愿景,让这两个愿景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规范的制度,并且公正公开的执行这些制度。让全体教职工感受学校管理的民主与公平,与管理层同心同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和谐,难点在于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学校管理层要尽可能提供教师培训、科研的机会。让老师们掌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执教,为人师表。
另外,我们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创设学校和谐的周边环境。一所学校的发展,既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努力,也离不开上级、社会、家长的支持。因此我们要树立“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思想,主动与上级、社区、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二、激发集体意识,和谐共进。
进,推进的意思。学校的工作人多面广,十分复杂。强有力的推进学校工作,关键在于每一个学校成员都要牢固树立一种集体意识。只有大家爱自己的学校,才会为自己所爱的学校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抓好内部功能处室的和谐共进。学校管理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德育、后勤等几线。各线工作都很重要,如果教学认为“教学是中心”,德育认为“德育摆首位”,后勤认为“后勤是保障”,互不买账,离心离德,那么学校的工作肯定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我们调配好管理干部,搞好管理培训,使他们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这个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促进教学内部管理和谐共进。与教学相关的还有教务处、教科室、图书馆、科技馆、学科组、备课组等基层管理机构,这些部门既要做到分工,也要注重协作。
其次我们要抓好教学环节的和谐共进。教学有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训练、辅导、考试等环节。如果我们只重视其中某一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的环节,那就会导致教学管理的轻重失衡,甚至本末倒置。学校管理中我们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做到全面兼顾。
再次我们要平衡各种关系,做到教学特殊环节的和谐共进。比如各高级中学都有文理分科,如何设置文理科, 关系到老师之间的和谐共进。这些不完全是制度能够解决的,要靠我们根据每年的学生人数,学生特点具体确定。还有一些学校开设了长郡班,提高班,两类班级的设置与评价对一个年级的老师是否能够和谐共进影响很大,也需要我们细致分析,综合考虑。另外如学生高中三年整体推进的问题更是重要,如果一个年级的老师与管理层只考虑自己所在年级的利益,没有从三年一体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势必会造成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出现一个内容重复教,或者有效经验的流失等不良后果。
三、强化争优意识,和谐共赢。
赢,获胜的意思。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出成绩。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无论是作为管理层,还是作为教职工,都应该强化自己的争优意识。这样才能达到学校工作的和谐共赢。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教学质量的争优意识。教学质量从狭义上讲,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有的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只能谈学生素质,不能谈成绩。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学生学业成绩依然是现阶段国家、社会评价学校与学生的最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在学生学业成绩上强化争优意识。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竟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多元的,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关注,尽力培养,使他们学有所成。
其次我们也要注重学校师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确定了有利于学生、老师、学校发展的目标。师生的发展也是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既要使每一位老师有个人的争优意识,也要使学生有个人的争优意识。学校师生的争优,必然使师生在竞争与锻炼中不断成长,也会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不竭动力。
另外我们还要保障学校的安全,营造学校的特色。安全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维护学校稳定、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特色,这是一所学校区别另一所学校的特质,也是一所学校超越其他学校的标志。创设特色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每一位管理者应该努力发掘学校的历史底蕴,创新思维,总结经验,培植特色。让我们的学校不再千校一面。
和谐共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谐共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和谐共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也是必然结果。和谐是一种大文化,我们应该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中让和谐内化为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成为每所学校内涵中必备的因子。这样,我们的管理才会更为有效,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