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梁山泊与祝英台》是古老民间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戏剧、曲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几乎家喻户晓,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现代女作家赵清阁将其改编成中篇小说,其结构、内容为:
第一章求学,写祝英台及丫环银心说服家父祝公远改扮男裝去杭州求学。
第二章结拜,写祝英台求学路上遇梁山伯结识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第三章同窗,写梁山泊与祝英台三年亲密的同学情。
第四章送行,写祝英台先梁山伯学成回乡,送行路上难舍难分,通过对诗祝英台用各种比拟企图告知自己的女儿身,但梁山伯不解风情错失机会。
第五章说媒,写邱媒婆花言巧语,祝公远将女儿许配给官家少爷马文才,祝英台知情后痛不欲生。
第六章访友,写梁山伯去祝府践行祝英台许配“九妹”的婚约,得知“九妹”就是祝英台时惊得目瞪口呆。当得知祝英台另许人家更是由喜转悲,几乎病倒回家路上。
第七章殉情,写梁山伯回家后因相思一病不起,当通过书信知道婚姻无望,口吐鲜血,最终病重不救。
第八章化蝶,写得知梁山伯的死讯祝英台悲痛万分,在迎娶之日向马家提出条件:1、穿素裝。2、绕道梁山伯南山墓地。3祭奠。他们的真情感动上苍,祭奠时坟墓裂开,祝英台殉身同去,坟墓闭合。一会儿一对蝴蝶双双飞出坟墓。
该书1954年7月由四联出版社初版,32开,平装,印数3000册。封面色彩兰色,背景画隐约可见梁山伯墓地祝父祝公远、书童四九、丫环银心惊看梁祝双双化蝶飞出坟墓的瞬间,此时不知祝父作何感想?!(背景画同时也是书中化蝶一章的插图)书名置封面上方中墨蓝大字横排,作者名置书名下墨蓝小字横排。“四联出版社出版”置封面下方中墨蓝小字横排。书内文字为竖排,卷首有作者自序,书内有插图十幅,每章一幅。内容共十章:第一章求学,第二章结拜,第三章相爱,第四章送行,第五章说媒,第六章访友,第七章殉情,第八章哭灵,第九章逼婚,第十章化蝶。 
1955年5月《梁祝》小说由四联出版社再版,版权页标2版2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次出版作者在听取多方意见特别是专家齐军的意见后对初版作了修改,并写了“修改后记”。作者对修改部分说明如下:
“(一)《梁祝》小说初版本里《求学》一章中,我描写祝英台为了要到杭州读书,想出女扮男装的主意;恐怕父母不允,先化化装祝夫人的侄儿,以便试探父母能否识破;结果父母并未识破,于是说服了父母,答应了她的请求。经同志们指出,这是令人不能置信的,因为任你怎样化装,别人瞒得过,自己的父母是不会看不出的。因此这个情节的安排现在删去了。
(二)《梁祝》小说初版本里《殉情》一章中,我也描写了祝英台开给梁山伯十样不可能得到的药,现在根据京剧《柳荫记》,予以删去。
(三)《梁祝》小说初版本里《哭灵》一章,同志们指出这在原始传说里虽然是有的,但今天各种戏曲和电影,都已删去,一来因为这段情节太悲惨。二来既有吊孝哭灵,就削弱了后来跳坟的意义;因为梁山伯一死,祝英台即已决定了要殉情,那么为何不在吊孝哭灵时殉情,还等到马家迎娶的一天呢?情理上似乎解释不通。同时,祝公远能允许祝英台到梁家去吊孝哭灵,对后来祝英台上轿前的“三庄大事”的斗争,便不会尖锐起来了。我觉得这个意见很正确,所以现在将全章删去。”
除上列外,作者修改的部分还有第三章相爱,(新版改为:同窗)初版本描写祝英台为了严守改裝秘密而寝不脱衣的一些生活细节和内心活动,新版予以删除。第十章化蝶(新版变为第八章,九、十两章合并)初版把“化蝶前的陡然风雨,说是气候的影响,把裂坟说是为大树的倾倒致”,并有血淋淋的描写,这是一处败笔,冲淡了原传说浪漫主义色彩和悲剧的美感。新版予以修改。
 
内容的变化必然带来结构的变化,初版的十章变为八章:第一章求学,第二章结拜,第三章同窗,第四章送行,第五章说媒,第六章访友,第七章殉情,第八章化蝶。这次修改成为今后历次重印的章节定本。
新版书内文字依然竖排,卷首自序依旧,卷末新增了《修改后记》,新换了封面、插图。插图每章一幅,共八幅(成为今后历次重印的固定插图)。封面色彩黄色,背景为紫红色菱形花纹图案,书名置书口一侧紫红色大字竖排,作者名置书脊一侧上方紫红色小字竖排,书脊一侧下钤四联出版社朱印。
1955年12月《梁祝》小说由四联出版社第3次印刷,内容、版式与2版2印相同,卷末《修改后记》删除,3次共印19000册。上海文化出版社新一版版权页后有备注:原四联版印24000册,说明四联版还应有4印,但笔者未见实物,查赵清阁年谱不载,这里只好存疑。
四联出版社1953年10月成立于上海。由广益书局、北新书局、大中国书局、人世间出版社四家出版通俗读物的单位合并而成。主要出版通俗文艺、史地、语文读物、字典、词典及实用图书等。该社于1955年,并入上海文化出版社。
随着出版社的变化,《梁祝》小说的版权自然带入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9月,该社首次出版《梁祝》小说,版权页标1956年9月新1版,1956年9月第1次印刷。其内容、版式均和四联版3、4印相同(如有4印的话),不同点仅把封面的四联出版社朱印,换成上海文化出版社文字。
1957年9月,1958年2月。《梁祝》小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先后2印、3印。两次印刷,书内文字首次变为横排,封面变成浅绿色的梁山泊和祝英台柳荫下结拜的写意画,书名为红色大字横排,封面未署作者名及出版社名。
同作者另两部小说《白蛇传》、《杜丽娘》的命运一样。《梁祝》小说由于受文革影响,被打入冷宫束之高阁达二十多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迎来了重新出版机会。
1982年5月,1983年8月,《梁祝》小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先后4印、5印。两次印刷,书内文字横排,正文前新增主要人物画像4幅。封面换成由戴敦邦先生设计的,梁祝二人带戏曲味道的人物像,背景画面为梅花和双蝶,颜色为浅黄色。书名置书口一侧上黑色大字竖排,作者名置书脊一侧下黑色小字竖排。5印为最后一印,此后该社未在加印。
四联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历次出版《梁祝》小说及印数列表如下
(一)四联社:
(1)1954年7月1版1印,印数0001——3000册
(2)1955年5月2版2印,印数3001——6000册
(3)1955年12月2版3印,印数6001——19000册
(4)不祥,印数19001——24000册
(二)文化出版社:
(1)1956年9月新1版1印,印数0001——5000册
(2)1957年9月新1版2印,印数5001——82000册
(3)1958年2月新1版3印,印数82001——152,000册
(4)1982年5月新1版4印,印数152,001——475,000册
(5)1983年8月新1版5印,印数475,001——525,000册
另外赵清阁的《梁祝》小说还出版过港版、英汉对照版、日汉对照版。出版社及出版日期为:
港版《梁祝》,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1971年3月出版。
英汉《梁祝》,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日汉《梁祝》,日本侨报出版社2006年10月28日出版。
本期送书:布面毛边书《我们都不懂电影》一本。
下期预告:书友投稿:《漫谈我的读书与淘书》,敬请期待~~
欢迎大家继续投稿。来稿通过审核,选中即送孔网特制毛边书、签名书等~~
 
旧时风物旧时书 尽在孔夫子旧书网
kongfuzijiushuwang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投稿~~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