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的自我叙说

标签:
心理学网校心理学心理学家健康 |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之际,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思绪,或多或少都被疫情的进展卷动着。
许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在这个特殊时期,加入了做心理危机干预的疫情心理热线的行列。其中,心理干预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倾听大家的经历、故事,让他们得以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疫情中的经历都是一部个人史,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我们也可以透过自我故事的叙说,疗愈自己,与他人产生连结。
一个人,都有自己具体而特殊的故事
在后现代的观点中,人对自我的故事的叙说,是在觉察、反省、修悟自己的生命历程,是在建构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以往,我们在叙述人物的故事时,说的往往都是历史名人、英雄人物的故事。但在这场疫情中,人人都是亲历者,人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第一线的感受和真实经历,在我们互联网时代中慢慢变得匮乏。这些关于个人的自我叙事,可以我们看见一个个人在这次疫情中具体的处境,而不只是一个模糊的标签化的角色。
我们每一个人,都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有着自己具体而特殊的,不同于别人的经历。
医务人员经历的,可能是救治不了病人的无力和愧疚,可能是病人出院时由衷的开心和祝福,可能是不想要放弃每一个患者的坚持。
患者经历的,可能是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的无力,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慌,与家人分开、独自承受病魔的痛苦。
普通老百姓经历的,可能是整天强迫症似的刷着新闻的焦虑,身心都挂念着远方的亲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病友,为他们受到的苦难流泪。
当每个人的叙说汇集在一起,汇成的一条河流,就是我们这段关于疫情的集体记忆。这是我们个人的小历史,与社会的大历史的交汇融合,亦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叙事。
(Ryoji
Iwata
叙说,承载着人的情感与连结
在经历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一些复杂的,犹如一团乱麻的情感纠结在心头。情感是人最原始本能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但情感往往又是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说的,要叙述与情感有关的经历,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
中国人普遍不会那么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一位父亲可能会担心表现自己的害怕,就无法承担一家之主的重担,好好保护家人。一位医生可能会担心如果自己表示退缩,会影响团队的气势。或者我们可能会害怕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是自己懦弱、不够强大的表现。
这些都与我们的文化有关,我们在情感表达上的内敛、隐忍,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做好自己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然而,内敛和隐忍,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我们的情感表达,不一定会用直接的言语,也有可能就默默地融入在无声的行动当中,却浓得化不开。
例如,新京报记者曾采访了一位17年前抗击非典的老医生,将他当年支援前线时使用的行李箱,传给了这次要前去一线抗疫的女儿,非要她带着。“你父亲抗击过非典,你现在去抗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有信心,肯定能凯旋归来,不怕。”
临别前,这位平时情感不外露的老医生也只是嘱咐了女儿要多注意防护。而这时女儿突然转身抱着他,哭了起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拥抱和眼泪,他也来不及反应,只能安慰她别哭,要坚强一点。
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和一个让女儿一定要带着这个行李箱的坚持,已经足以体会到,这位老医生对女儿的相信、鼓励、支持,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希望她能够平安归来的牵挂。
因此,故事可以承载情感。我们可以透过故事来体会他人的情感。叙说,是一个让别人理解你的入口。当每个人的经历、那些细微的感受被看见,他们的感受也就得以真实的存在,进一步产生了某种疗愈的效果。
(Harli Marten在Unsplash上拍攝的照片)
我们往往也是透过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别人的经验。很多时候理解不是发生在理性层面的探讨,而是人在情感上与一个人的故事产生碰撞、震撼、共鸣、感悟之后,才真正的对另一个人有了一些理解。
当人与人可以相互之间多理解彼此一点点时,也就产生了社会连结。透过叙说,我们感受到我们正在共同经历这段历史。这可以让人不会那么孤单,面对巨大的未知的灾难,不会有只是自己在孤军奋战的感觉。在灾难面前,我们并不是一座孤岛。
面对灾难时,我们有不知道可以多做点什么的无力感,有不知道疫情何时会结束的手足无措。但是我们也努力地继续生活,提醒家人和朋友要保护好自己。只是凡夫俗子的我们,也在互相抚慰、支持,陪伴彼此度过这一艰难的时刻。
疫情,是开始叙说的契机
这次的疫情,也是一个让人们开始尝试练习表达情感,和发展自我叙说能力的机会。当我们一下子还说不清楚自己的复杂感受时,没有关系,先从描绘自己身上发生的,看到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的开始。
叙说是无处不在的。当我们和家人坐在餐桌上,谈论着看到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时,我们在谈论的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故事,也就是叙说。
网络上许多的自媒体,采访了一个个人的故事,他们可能是医生、社区干部、警察、快递小哥、志愿者,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也都在真诚地说出自己的经历,这也是叙说。
记录的方式,也许是讲述、也许是书写、也许是纪录片,甚至是看一些灾难片的读后感,这都是叙说。
(Bogomil Mihaylov
叙说,亦需要一个可以涵容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无论是怎么样的故事,怎么样的感受,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值得被耐心地聆听,都值得被好好地看见。
这次疫情,大家都为了安全而居家自我隔离。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自己从平日的忙碌交际中抽身,好好地沉淀一下自我。
这亦是一个可以与家人多多相处的机会,平日没有爆发的矛盾可能会爆发,平日没有表达出来的爱,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才能说出口。
我们可以透过书写,自己和自己对话,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与他们互相交流看法和感受。
(以上图片均取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