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网络喷子?

(2018-04-02 16:00:00)
标签:

教育

社会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生活中的心理学

“如何看待网络喷子”?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因为涉及面比较广,涉及内容比较多,又很难去定义。定义里面就要定性。他是完全消极、损害性的?还是在消极层面有一些积极层面的东西?这个就很难定性,不好定性就不好定义。

如何看待网络喷子?

第一点:尝试给喷子定性、定义

喷子又可以有很多的分类。比如“喷”,有的是上来就喷,不管什么都喷;有的是找到机会,有喷点了,就像“吐槽”一样,有槽点才喷;还有的是今天开心了不喷,明天不开心就喷。这就是说对喷子很难定义。因为不好定性就不好定义,因为不好分类也不好定义。

我们尝试做一下定义:喷子通常不是通情达理的人,而且也不客观,平台是在网络上,不是面对面喷。面对面喷人家肯定要反驳,在网络平台上喷你,你反驳我就下网,手机关掉,电脑关掉,你找不到我,甚至是匿名,这都是喷子的一些特点。

喷子主要的一个形式就是指责。因为没有科学的论证分析,我们就假设这些喷子有指责人格特征。有些人就是喜欢说缺点,总看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喜欢去批评和谩骂,喜欢看到阴暗面和消极面。当喷子多了,也反映一些现象,说明很多人只能躲在暗处去说话,他没有机会,说明弱势群体在增加,是心理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层面的弱势群体。所以喷子增多也是社会心态舆情的表达。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喷子就不好。还有一些喷子很高级,专喷一些现象,里面还带着一种正义感,这种喷也算是喷子。所以喷子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对喷子的人群的个性的部分。

总体来讲,喷子是无目的、无组织的,以发泄个人情感和主观带着攻击性的行为背后的一群人,叫喷子。他们做的行为就是“喷”。

这是一开始先讲的我对喷子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我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个人也是一个长期的网络用户,而且在今日头条及其他媒体上有一定粉丝的人。所以从我个人角度和专业角度,来试图给大家谈一谈喷子。

第二点,喷子的特点

喷子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受害者心理。这个话题涉及到我,有可能要侵犯到 “我”的时候,就容易喷。比如你到一个城市,看到城市脏乱差,就写了一个微博,你说这个城市太脏太差,发个照片到网上。结果这个城市的很多网民就出来了,喷子们就出来了,“你想从这里过就从这里过,不想过就赶快滚。”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典型的喷。他不看你发的是什么照片,他就看你说“我”了。这个“我”是谁呢?我是这个城市的,你竟然说我这个城市,我管你是谁,我管你说的是否客观,只要你说到“我”,我就喷,这个就是投射。人家就是经过这个城市,并不带恶意的一个表达,也许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推动,就是看到这个城市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善;甚至人家可能就是一种自我发泄,不开心了,今天在这个城市被人打了一顿,然后就发在网上面。这个喷子一看,你说我的城市,说我家!那还得了?所以喷子往往有一些投射的心理,你侵犯到我了。

由此可见,喷子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他有受害者心理。他会感觉别人对他不好,内心有一种潜在的想法,总害怕被别人侵犯,或感觉正在被侵犯。你不能说他是妄想,也不能说他是幻想,但他是一种受害者心理状态。这是喷子消极的最主要特点。

从这个角度看,什么代表“我”呢?是我的独立的人格、自尊和意志。真正代表一个人的是精神属性,意志的属性。心理学讲究知情意,知觉、情感、意志,“我”主要是意志。我们做一个假设的分析,他可能是以前或现在正经历着一种他没有办法主导的生活,这一类人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被支配的,甚至是被不公平对待,随时会感觉到你正在侵犯我的意志,我可能会被你愚弄。

比如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今天要给大家写一个东西:心理健康要注意六点,第一点,第二点,到第六点,然后喷子就出来了:“就你知道的多,人人都听你的好了,我听你的还喝西北风呢!”这个喷子,他根本不管你的六点写的是什么,他首先一看,你是专家,专家就代表着权威。他就在后面说:“这个专家吃屎去吧!”他不管专家说的有没有道理。其实我可能不是专家,只是发表我个人感觉,他一看你是专家的身份在说这个话,他就感觉可能被愚弄,为了保护就过度防御。

你可以理解喷子喷的行为是受害者心理的一种表达。他是对长期感觉自己可能会被伤害、意志会被拿走的一种防御。当然这是一种非正常的、习惯性的、病态性的防御动作。喷子坚守一种自我,你不能随便地影响我,他一看是什么媒体、官方的、政府的,还是主流的,不论是谁说的话,不论是领导还是专家,你说我就喷,不管你说什么,也不管你说的对不对,类似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赞成,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反对”。

“敌人”是谁呢?“敌人”就是权威,“敌人”就是自己的对立面。因为他是一个“受害者”,他就把那些专家啊权威啊,都变成了一个对立面。他也觉得你是要伤害我。凡是涉及到“我”的,他都会投射、都会喷。大家请注意,网络上一般喷子的特点,主要就是这一类。

当然喷子的形式有千种万种,但是,它离不开最核心的这种,就是涉及到“我”。你走到他那个城市,你一说那个城市不干净,他本来平常也说的,而且比你说的还狠,但是你不能说,你一说就涉及到他了,涉及到他的“我”了。本来是人人都可以说的事情,他一看是专家说的。专家就是专门修理我们这些人的,你是我的对立面,那我就得喷。本来是一般的人都可以发表的评论,结果一看是政府发表的,公众平台发表的,权威媒体发表的,他就不依不饶了。

第二,喷子往往有喷点。他不是你今天端上来一盘肉他也去喷,对不对呀?他总得找到喷点。比如说你发一个东西在网络上,大家一片赞扬之声。喷子一看,在后面就写了一句:默默走过。因为实在找不到喷点。也有这样的人,就是他发现他根本就没办法去喷了,找不到地方了。因为这里一片正能量。还有就是大势所趋,这个地方找不到喷点,找不到下嘴的地方,他也不喷了。所以喷子也不是谁都喷的起、谁都会喷的,他有时候找不到下嘴的地方。就好比人家都在这里谈喝喜酒,你突然来到这里说一些风凉话,说一些不对劲的话,那就要被揍一顿的。喷子也知道有时候需要注意的。

所以喷点往往涉及什么呢?喷点往往涉及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说:喷点往往涉及信任。凡是出现信任危机的话题、群体、事件、人物,都是喷子们喷的对象。比如说某个明星、某个公众人物,正在经历信任危机。有媒体报道他出轨了,报道他没良心了等等,这个是针对个人的,还有群体,还有机构。比如说,原来出现的中国红十字会那个事件。一出现一个事件,结果大家都开始喷了。

喷点往往会第一个涉及到的就是信任。你只要有一点点信任危机,找到这个人是不可信的,你这件事是不可信的,你这个平台不可信,你这个组织不可信。那么喷子们就开始喷了。

第二个是涉及到公平的。你看,只要是有人被欺负,只要是你可能会带来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也就是给他带来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这个时候喷子就会出来喷,俨然变成了一个正义者。对不对。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喷子自己的内心里觉得不公平。

可以说,信任也好,公平也好,其实都是一种社会心态。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是由“他现实当中值不值得信任”,还有“我们认为他值不值得信任”这两个方面构成。如果说现实中他是值得信任的,但是我们认为他是不值得信任的。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心态问题。如果一件事情本来是公平的,但是我们觉得它不公平。这是什么问题?不是不公平的问题,是我们的心态认为不公平的问题。

这样来看的话,喷子们往往更多的参考是什么?他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的,一旦出现一个事情,我会去研究论证是非曲直。你韦志中发表一个东西,我先查查你韦志中的学历、背景、研究方向,你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你著过的书,然后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论证,最后知道韦志中值不值得信任,韦志中说的这个事情公不公平。喷子不可能这样干的。他直接就喷,喷完了就回家吃饭去了。这个时候带着个人的情绪色彩,带着个人的投射,带着个人的一种心态。所以喷子往往就是一种心态的体现。

除了信任、公平、还有正义。大家请注意,只要一涉及到正义的部分,喷子就出来了,喷子倾巢出动。网上点击量最高的往往是涉及正义的话题。法院、检察院、政府、涉及到公信力的媒体,他们对此都是如坐针毡。他们涉及到一个公正判决的问题,这个小孩子犯罪了,该怎么判决他。有很多这样的案件。这个时候喷子们就倾巢出动,甚至全家出动,日夜在关注这件事情。每天在手机上刷微博、刷头条、刷微信,看看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新闻没有,然后好找到喷点。所以他们的喷点背后其实有一个具体的支撑,就是心态的危机。就是心态的那个部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喷子的喷点,然后去对社会进行一些具体的服务和帮助。

可以说:喷子对信任、公平和正义等这种在心态层面而引起的喷点,实际上说明了这个社会心态还需要提高。当然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法治建设,一种抓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心态建设。

我强调“和”,就是心态建设很重要。过去我们更多地将焦点放在道德建设上,而没有放在心态建设上。你总是“要他怎样”,而不是“要他想怎样”。“要他怎样”和“要他想怎样”,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以前我“要他怎样”太多了。我“不要他想怎样”没有。他一直没有机会,他就一直憋着、压抑着。这就导致了他的心态不好,心态不好他就喷,一有机会他就喷。所以这给我们社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思考。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点,就是喷子对社会的推动

一个动力的问题。首先从消极的层面看:喷子的喷容易形成社会的不良动力。本来一个事情还没有定性,这时“呼”地就出来一群喷子,喷子一喷,就可以以假乱真。大家都往上面围,并不知道真相。只是都听到喷子说:这个事情不好了,某某人不行了!结果就会造成什么?事件还没定性呢,喷子们给定性了。喷子们一定性,相关的部门、相关的当事人就不好办了。

比如说某一个人正在经历感情危机——出轨了,被媒体报道了,人家可能心里想一想,我不吭声,我不说话。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我们彼此都去沉默、思考。结果这个喷子一喷,逼的这些人就出来给人道歉,又出来做一些动作行为。新闻媒体和主流的政府平台、公共平台赶快出来解释,甚至要给大家进行说明。最后甚至因为喷子们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的压力和动力,而改变了原来事情的走向,甚至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

这就是喷子们的不良动力。因为喷子们里边包含了一大群什么人呢?一大群乌合之众。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是最有智慧的,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两个人就差一点儿了;一群人那就是乌合之众了。大家乱来一气,所以最后会出现一种情况,被不良的一些主导者背后的动力给利用。然后就出来另一种群氓的现象。

群氓,一群流氓。群氓的现象是什么呢?大家以正义的名义要挟,使事情发生改变。当然从积极的层面来说,喷子们往往喷完了回家吃饭去了,他才不管事情朝着哪里去。喷子们也不是一无是处,喷子们喷完之后,原来没人管的事情,没得到重视的事情,喷完之后得到了处理。有一些被不公平对待的个人和群体,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对待。可是它的消极面大于积极面。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你不是完全的当事人。有些动力来了以后就像潮水一样,挡也挡不住,当事人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媒体控制不到了,相关部门也控制不到了。

第四个就是喷子的层次和分类

一个社会要健康发展理性平和,这是我们十九大报告里面讲的理性平和,积极心态。我们要不要喷子?要。要什么样的喷子?要理性平和的喷子。理性平和的喷子就是批评家,是有智慧的吐槽者,是能够把社会不良现象变成艺术作品推动社会的讽刺家,比如说滑稽演员、小品演员、相声演员。

这些艺术家他们其实也是喷,他讽刺社会的不良现象,推动人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大家浪费菜,他就做成小品,喷那些浪费菜的人,讽刺他们。

所以喷子是低级的,再往上面应该是吐槽。吐槽的时候已经不带攻击性了,喷是带着攻击性的。吐槽的开始用技巧啦,喷子喷完算完,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吐槽者,他会考虑受众能否接受。讽刺和文艺小品这一类,那就是更高级的升华。我们社会进步、理性平和,需要高层次的喷子,需要批评家。

真正的喷子,人家是怎样喷的?你讲我一句,说一种不好的现象,我写一本书来回答你,我来讲一个视频回应你,我开一个论坛讨论这种问题。这是社会的进步。你不是喜欢喷吗?咱们科学的喷、合理的喷、健康的喷,而且是开心的喷。我写一篇批评你的文章,发表在上面,你也写一篇批评我的文章,发表在上面。对于社会事件,大家都有权利谈论。

现在我们说的喷子主要是指无目的、无目标表达情感,过度投射的现象。我们希望网民们喷子们提高喷的水平,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这样的喷子,这是第四个,喷子的层次在慢慢提高。

据我观察,喷子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喷子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现在有专门以喷为目的作为娱乐的节目、媒体。当然喷子最害怕的就是被人喷。有一些大喷,喷完之后被人挖出来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就彻底拜拜了,他就失去喷的资格了。这个就不提名字了。

第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

总体来说,喷子实际上是社会的弱势心理的一种体现,是我们社会健康水平还没有那么高的一种表现,是社会积极心态的一个晴雨表。我们要提倡、鼓励人们表达情感和自我,又能够积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喷。他不是一无是处的。欢迎各位喷子,网友朋友们,对我的这个视频讲座和文章进行喷。当然你喷什么不要紧,喷多了才好,喷完了之后不要忘记关注我就行,关注了之后可以长期喷。


如何看待网络喷子?

本文作者:韦志中教授

本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大段引用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