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和熊掌都想得到,但面临的是顾此失彼的问题,该怎么取舍呢?

(2018-02-16 16:00:00)
标签:

教育

社会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杂谈

分类: 心理学堂
http://p1.pstatp.com/large/50ec00033ee8c2c6b0f3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要祝贺提问题的朋友,因为从提的问题能看出你是一个追求智慧的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两难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回避的方式应对,有的人不选择,而是拖延,成了拖延症。有的人不负责任的随便选一个,也不去做更多的思考,对自己不够负责。有的人一时冲突,做了选择过后又会后悔,所以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疾病。

大多数人都不会思考,我应该怎样选择?我怎样选择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所以恭喜提问题的朋友,你是一个善于思考而且对自己负责的人,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智慧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四位先贤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孔孟朱王),在孟子那里就给了我们智慧的答案。今天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权当作向孟子学习,来看一看,孟子老人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选一即为义。

当我们面临冲突,面临着两难选择的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一定要做出选择,不要不选择,做出选择远比要选哪一个更重要。鱼也好,熊掌也好,选一即为义,你必须选一个。

你如果不做出选择,是不义的。比如,我们喜欢两个女孩子,两个女孩子喜欢我们,如果我们不做出一个选择,就是不义。

不义的结果肯定是不好的!孟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只要做出一个选择就是对的。不做选择就是错的,所以选一即为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你的问题来看,你是觉得应该做出选择了。鱼与熊掌都想得到,但你面临的是顾此失彼的问题,其实你也是要有一个结果,但是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

这个时候你要明白一点,人世间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也就是说你所有的经历,所有做出来的事情,所做出来的选择,其实都是你应该去做的选择,应该去经历的。

顾此失彼,此是什么?此可能是鱼;彼是什么?彼是熊掌。

当我们两条路都去进行的时候,其实反应了我们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这里面同时也反应了我们患得患失的心理不健全的一种表现,还可能体现出有时候我们贪心,不想去失去一些东西。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说舍就是得呢?失去就是获得呢?就是你失去了那一个的时候,就是你踏踏实实获得了这一个的时候。

所以我们很多人有时候不愿意失去,不愿意失去就永远的获得不了,你失去了“彼”就等于你踏踏实实获得了“此”,失去了“此”也等于你踏踏实实获得了“彼”。

你不选择的时候,左右为难,患得患失,这个时候,其实你两个都没有获得。

因此我们说,此就是彼,彼就是此。

比如两个机会摆在面前,我遇到了选择哪个机会的问题,我做出选择之后,选的机会才是实实在在的机会,而那一个没有被选择,被我拒绝的机会跟我没有关系,但是我如果把这个机会把握住了,我踏踏实实地围绕这个机会,围绕着这条路去走,我做得很成功,我成长的很好,我发展的很好,日子过得很好,就等于那个我也得到了。

人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圆满,是因为踏踏实实的得到而圆满。这就是孟子关于鱼与熊掌的第一层智慧。

当然,在这个当中怎么取舍的问题,这就是第二层智慧的问题了。

 

先看孟子是怎么取舍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选一即为义。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当两者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生就是我的身体,我的生命,是我想保留的,但是,义也是我想要保留的,两者冲突时,我必须要选一样,那我们要选什么呢?

孟子给了我们智慧的回答,就是要选择精神的,舍弃物质的。物质的生命,就是身体,而精神的,就是义,就是价值观,就是我坚守的道德和真理。因为道德、真理、价值观是永恒的,它是永远存在的,而身体不会永远存在,也就是现在不舍去,等几十年后也就没有了。

孟子智慧的选择是,选择精神的而不选择物质的,当两者一定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怎么取舍,就是精神。

 

怎么去理解精神和物质呢?精神就是个人成长的机会,个人发展的机会,个人所遇到的机遇,个人学习的机会,自我的部分和内在的部分,而物质往往是外在的部分,功名利禄的部分,和眼前的利益的部分,这个就是物质的东西。

现在有两家公司,让你去上班,一家公司工资相对低一点,但是,在那里你会实现自我的价值,会通过学习和成长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另一家公司,那里的工资相对地高一点,但是那里是一个空闲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作为,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混日子,你选择哪一个?这个时候毫无疑问的选择第一个,精神的,而不会选择第二个,物质的。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人生的价值在于你成长了,精神自我,你的理想追求和自我的价值,内在的饱满度都上来的时候,物质的那部分也会有,即便那时候的物质还没有,我们人生最终追寻的才是生命的光辉。

 

所以,按今天的现实来说,你认为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我和你谈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都是孔子、孟子的我做不到,我刚才把精神和现在现实结合起来,就是成长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自我饱满的机会,内在的丰盈的机会,这是精神的。

假如说两个女孩在恋爱婚姻上,两个男孩子,我要选择一个我爱的人,是一个和我精神契合的人,而不是选择家里有钱,家里有宝马、奔驰、现代,长相相对来说好一些的。

那些东西都可以没有,精神的,快乐和幸福才是无价之宝,是买不来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许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一旦提出了这样智慧的问题,也许提问的人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

 

这就是我对这位朋友提出这样问题的一个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帮到有类似困扰的朋友们,一起在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路上能够智慧一点,能够清楚一点,能够再真诚一点,最终使我们不负光阴,不负人生时光,谢谢大家!


http://p1.pstatp.com/large/50ed000207a8f0322418


本文作者:韦志中教授

本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大段引用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