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于网上传的这个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解读?

(2018-02-06 16:00:00)
标签:

健康

教育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心理学堂


对于网上传的这个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解读?


人们都说心理学是“万能胶”,我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回答。我们可以将图片中的师生对话看成是三个境界的老师对学生的回应。

对于网上传的这个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解读?

第一个境界的老师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回怼。

学生说老师你教的东西都是没用的,老师就把这个说法给怼回去了。有幽默的成分,也有偷换概念的成分,更体现了我们汉字的魅力,运用了文字心理的差异。

第二个境界的老师其实是在循循善诱他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

老师发现了学生这么说,是发现了学生不够自信。什么是有用的东西?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如果你不够自信,有的东西你驾驭不了,你觉得自己无用,那么你看东西的时候也是无用的。所以老师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启发学生:你不要没有信心,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你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不管什么知识、方法,在你这里都是有用的。所以你不能以一个自卑者的无用的眼光去看待知识,这恰恰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启发。

第三个境界的老师还可能在谈一种有用和无用的哲学辩证的思考。

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我们做的所有事情,以及所有花出去的时间都是用在“有用”的事情上,那么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有经济回报。如果不产生回报,我们就会认为这是没有用的。比如我们陪一个老朋友聊天,比如晒太阳,比如发呆,比如去旅行、看书,可能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这些都不能带来经济回报。功利心的人多了,这种变态的有用无用的逻辑就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当然也蔓延到教育的这个层面。

学生们所谓有用的就是能拿分数的。所以老师讲的都是没用的东西。老师可能知道学生的意思,这个知识可能不能让你获利,不能让你升学,不能让你考高分,但是老师讲的这些是学问啊,可能短期内看不到功利性的回报,但是从长远看他对你的人生和发展是有用的。

所以老师说“你不能这样说自己”,其实是在给学生一种智慧的引领。有些东西你不要看它现在没有产生经济、名利、物质的回报,就觉得没有用。就像你这个人一样,你不能因为你现在没有像社会评价的那样发达、没有达到社会标准的成功,你就是没用的啊!同理,你所学的知识也不是没用的知识。

这就有点“大道无极,禅意无境”,很多人都在追求有用,但是最终让他幸福和成功的都是那些无用的。很多人一直在做无用的事情,学无用的知识,交无用的朋友,打发无用的时间,把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但是后来他却变成非常有用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我初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我也觉得这是互怼的状况。但经过仔细思考后,就觉得有没有这样一种老师其实不是在怼回学生,而是在启发学生呢?再深入思考的话,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被“有用”给害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总是在追求有用,所以我们变成了无用的人。我们总是在寻找方法而没有想到要让自己变强大,我们总想着马上就学到有用的知识来赚到钱,可是却忽略了如何去打牢根基。所以,看似搞笑的图片背后其实也蕴含着哲理,蕴含着心理成长的规律,蕴含着一些教学的智慧和方法。同样的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看待角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带给大家思考。谢谢大家。



http://p3.pstatp.com/large/4a33000acee61dc1e249


本文作者:韦志中教授

本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大段引用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