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2018-01-16 16:00:00)
标签:

健康

教育

心理学

心理学网校

分类: 心理学堂


排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排除消极情绪的关键是什么?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话题


第一个是——撤销


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事情,在事情的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好的情绪比如说当我们有一些事情还没完成,但是又非常在意,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还没完成或者即将要发生的这件事情产生焦虑的情绪;再比如说有一些事情,我们已经完成了,但是由于我们对这些事情完成的不满意,还有一些事情正在发生,但是我们内心是承受不了的,我们不愿意发生,这时我们会有遗憾、内疚;又比如对孩子来说,家庭里面爸爸妈妈正在吵架,他无能为力,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他会产生恐惧等。

以上不管是焦虑、遗憾、内疚、还是恐惧,实际上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在生活当中,不如意十有八九,总会有一些事情是让我们很在意的,但是我们又觉得能够把握很好总有一些事情无论我们怎么去努力,最终都没有办法把它做百分之百的满意,让自己不后悔,不内疚总会有一些事情正在发生,但我们不能够完全把控,所以这些事情和我们遇到的人会使我们积累一些不良的情绪

这个不良的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已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要去排除它,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就是撤销这些不良的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你越是关注它的话,它不会减少,反而在增多,好像它会传染会蔓延,会生出儿子”。我们越是关注焦虑,我们就越焦虑,我们越是关注恐惧就越恐惧,那怎么办?

我们可以一个种庄稼的例子农民种庄稼,庄稼快乐、爱、热情”等积极的情绪,地里面长草就相当于是愤怒、恐惧、焦虑消极的情绪如果我们一直去拔草,可能我拔了它还会长出来,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努力去为庄稼施肥,让庄稼长得旺盛一些当庄稼长得旺盛一些的时候,草的空间就小了,就好像积极情绪培养起来了这个方式就是一个最好的传统的方式,是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就是用积极的情绪撤销消极情绪的方式

所以,当一个人的积极情绪起来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把那些消极情绪给撤销掉,这时就启动了撤销模式,所以第一种关键就是能不能够有撤销机制

生活中,有的人有一套积极的情绪管理系统,比如说他看起来比较热情、乐观,他对自己的满意的分数一直是比较高的,有那种自豪感,骄傲感,他不是没有负面的情绪,他不是不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只过他一直启动着消极情绪撤销模式,消极情绪在他这里不能兴风作浪,不能起到破坏性和伤害性的作用,因此看起来他好像不太容易有消极不良情绪,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会决定他的幸福感,会决定他的人生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我在普及,我在帮助别人,我对自己的行为是满意的,每做完这样一个行为,我对自己的满意就增加一分。

有这样的满意情绪,消极情绪即使有,也不会对我有巨大的杀伤力,不能兴风作浪,更不可能控制得了我。我就不会沦为消极情绪的奴隶、代言人。


第二个是——表达。


无论怎样的人,外向内向,顺境逆境,聪明,或者是相对来说笨一点,做什么样的职业,是人都会有情绪,都会有不良的情绪。区别只在于,有的人会表达,有的人不会表达。

会表达就是:有表达情绪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

有人说,韦老师,我会表达!我有很多种表达和宣泄情绪的方法:

我喝酒啊,喝醉之后什么都不知道。

我打麻将,一赢钱,就高兴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我通过性,做爱之后,好像什么都放松了,没有了。

那么这一切是不是合理的呢?

喝酒,可能会形成酗酒,不是健康的宣泄,而是一种掩盖,或者叫逃避。

如果是通过打人,暴力,向别人发脾气,情绪宣泄掉了,那是伤害别人,别人肯定不可能就叫你伤害,过后也可能会还回来的,用不同的方式而已!

如果是你的老婆,她可能还在你儿子身上,那也算还给你了。

如果是你的下属,他就会消极怠工,最后还是还给你了。

所以,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不可能你伤害了别人,别人就不会还回来。

除了伤害别人,还可能是自我伤害。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用性的方式,用自虐的一些方式,合理的,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性成瘾患者里面,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性的行为去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最后男孩变成了一个性憎恨患者,这是他内在的机制,青春永恒,这里面80%都是源于不良情绪的处理造成的。

这就是我说的情绪表达。第一,你有没有方法?第二,你的方法是不是合理和科学?

表达要有科学的方法,要有符合自己的方式。

那什么是合理和科学的方法呢?

一次上情绪压力管理课,我问你们都用什么方法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人说韦老师,我就是星期天到公园门口数进出公园的人数有多少。有几百个人进,有几百个人出,数完之后这一星期的压力、不良的情绪就都没有了,我就回家了。

你觉得不可思议吧?事实上,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绪表达的方式。

有的人喜欢唱歌,艺术表达,有的人喜欢绘画,绘画艺术,有人喜欢太极。有人喜欢骑单车,旅行、户外。

户外、旅行,艺术性的表达。都是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伤害别人的表达方式。都是健康的,合理的。

艺术是不理性的,理性的情绪表达很难,去真正的宣泄掉自己不良的情绪唯有非理性更能奏效。

要用艺术的表达,用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表达方式。

有的人是什么呢?恶性循环。

安心玩玩去!我最近工作很累了,很辛苦,压力太大,我想去旅游。

结果他报了一个旅行团,很便宜的,一路都被导游说要买东西,感觉很烦,就跟导游吵了一架,又打了一架,终于在别人的劝说下好了,放松了,不管他了,我去玩吧,走马观花,用了五六天,回来比没去的时候还累。

旅游是好的放松方法没有错啊,可是自己选择错了,不匹配自己,不能随遇而安,去了以后你看不惯,你要吵,结果你的不开心增加了。

有的人不会表达:

你知道吗?我们单位有个谁得癌症!他这种人不得才怪的,平常也不和别人说话,一天天气鼓鼓的,好像谁欠了他的钱。怎么样,别人没有,他有。

这叫什么都不表达,积累在那个地方跟谁呢?最后攒下来自己用,自产自销,不良的情绪自己消化掉。

怎么消化掉了?他会成为肿瘤。

有一个人,最近出事了,他把别人砍了一刀,他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啊?那么好的一个人!

总是让我们发现那些老好人,他们出事的几率会更大。

为什么?因为他不表达呀,他压抑呀。


第三个是——享受。


排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烦恼即菩提,你要知道,你经历的所有不顺的事,不想见的人,可能都是,你在成长路上成为更好自己的一个修行和成长的机遇。

一个很难相处的人,是在考验你的耐心。

一件很难办的事,是在考验你自己和自己互动的过程,在提升你自己的心理能力和资本,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事情都会给你带来不良的情绪,你怎么办?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仙方,仙得马上拿走就有用。

心理学家给我催眠吧,让我忘记昨天发生的事,可以吧?

可以。让你对昨天的事,不良的体验,做一些改变。但我没有办法让你忘记昨天的事,除非我一砖头把你的头打烂,像电影一样,你产生失忆,催眠大师也做不到。

心理学家只能改变你对那件事情的体验,而不能够使你忘记那件事,逃避不是通往幸福的路。

所以,无论我们如何积极参加了,采取了撤销的方法,表达的方法,也还有一部分是不可能拿走的,怎么办?

你有没有消化能力?你有没有享受的能力?

人就是在苦的过程中。人生是苦的,每天都有烦恼,你在烦恼当中。

我看到过一副对联:在微尘里,转大法轮。

烦恼中,做烦恼。烦恼里边,生智慧,

人的智慧不是在顺境里面生出来的,很多时候就是在烦恼里生出来的,在考验和历练中生出来的。

心学大师阳明先生说的——事上练,在事情上历练,才能成为更好的事情。练事即练心。

我们首先不能带着一种态度,我不要了,全部拿走,我讨厌他。

你不要讨厌他,你要首先接受他。接受这就是你的生活,接受这就是不良的情绪,就是这样的感受。

我现在很难受,为什么?因为我不能跟妈妈在一起,她年龄那么大了,我想她了。我先接受我想妈妈、我很难受这件事。

我现在很难受,我的孩子不能像我想象的那样听话,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是一个问题孩子。

你先接受你有这样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不那么听话的,让你烦恼,让你操更多的心的。你先接受好不好?你先不要去改变好不好?

你不接受你会搞错很多事情,接下来搞错的比之前的更厉害。你接受了以后,慢慢地你会发现:烦恼即菩提,我接受了之后,我慢慢地去享受。原来人其实就是思念、不圆满;就是痛苦和求不得;就是在分离当中。这种苦恼才是人生。

一开始很苦,慢慢地也就觉得不那么苦了,苦里面还有一点甘甜。生活的味道,开始享受了。

就像吃苦瓜,一开始觉得很苦,马上把它咽下去算了。但是慢慢地嚼,就开始享受了,还有咖啡、茶叶。苦的东西都有这种功能——解热、降热、解毒。

如果人一直是快乐的,他是有毒的。因为喜伤心,你一直高兴,你的心会伤掉的。

但是我们很多人就想排除烦恼,不要烦恼,不要苦的。

听说苦的就扔掉扔掉;

听说烦恼就扔掉扔掉;

听说这个人很难缠,扔掉扔掉;

听说这个人很难相处,扔掉扔掉;

听说这个孩子很不听话,扔掉扔掉。

那你人生的味道呢?

所以要享受,做不到享受就先接受,接受也做不到,那就先难受住。难受着难受着就接受了,接受着接受者就享受了。这个生活的味道,蛮好的。

当你难受的时候不要马上把这个难受拿走,拿走你就接受不了了,就没有接受的机会;没有接受的机会就没有享受的机会;没有享受的机会,生活的味道就少了很多。

再说了,你真的拿的走吗?



排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本文作者:韦志中教授

 

本文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或大段引用用于商业用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