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心理学时间 | 生命中的贵人(上):感恩的产生和意义

标签:
健康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网校 |
分类: 心理学堂 |
♪
前言
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大家好,我是韦志中!又到了我们星期三心理学时间,今天是我们星期三心理学时间的第六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xz7eBF4c3wu2FNjzDKD34qX0dq9BG4ZRDaRiafCAYC4m0FA2JtHhT6saqJ4jmqEv4x5ibQ1VoMzpibBoIXn1srmw/0?wx_fmt=jpeg|
今天晚上的主题大家看到了,是生命中的贵人。我们都知道,心理学是有几种分类的方法,按照个体和群体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个体心理学和群体心理学。按照大脑的认知和心理基本的结构来分,可以分成知、情、意、行。那么这样的一种分类方法,从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主要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自我,一个是重要他人。
其实我们今天做心理咨询也好,做个人的心理成长完善也好,主要就围绕着一个是自我,一个是重要他人。自我的话是向内就是我搞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喜欢我自己、接纳我自己内部的心理。
我的心理空间、心理世界是和谐的,这是我们主要的工作的方向。无论是研究、服务、成长,都是围绕这样的一个自我的方向;另一个方向是重要他人,就是外部的人际关系。重要他人,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伴侣、我们遇到的其他一些重要的人,这叫重要他人,所以所有的心理问题的来源应该都是来源于内部的心理动力冲突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因此,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心理学主要是围绕自我和重要他人这两个方向,那我们就能够无论是从事这一项研究、还是工作或者是服务,或者是自我的心理的保健,都将会非常有益处。
在我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今天晚上我们主要谈的话题是关于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成长,只不过今天我们围绕的主题是人际关系的,所以我们用了生命中的贵人这样的一个主题来谈一谈心理成长的基础和几个观点,我们能做一些什么,我们在方向上面还需不需要调整?我们的方向是否对了?我们能不能够做一些积极的行为,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地和谐,使我们的心理的管理更加地顺利!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wu2FNjzDKD34qX0dq9BG4Zam8PKZNXpoPBjuC8GcUdiamsSE6LmxkHWAC9Rr5lDWx2OHCO4UAmwzw/0?wx_fmt=gif|
02
♪
感恩是如何产生的
心理学的主要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自我,一个是重要他人。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过去放在自我的部分比较多,我们很多时候做心理成长,我们会关注我怎么样了、我不舒服、我自卑、我不自信、别人对我不够好、我感觉到别人不爱我,都是围绕着我而展开的。但实际上大家看到在整个围绕“我”而展开的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他人,这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在亲密关系中而产生的。
就好比我过去做心理咨询,无论这个人来找我做咨询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和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他说他人际关系不好、自己有情绪、有抑郁症、自卑、不知道未来怎么样、跟孩子的关系不好、觉得不被人喜欢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由于他过去经历当中或者现在正在经历的一些事情,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在经历,是他和他人在一起经历的,所以这就是一个关系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心理学,虽然说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弗洛伊德的后精神分析时代以及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们已经发现了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不光是一个人的内部的心理动力出了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理冲突,而且还有外部的人际关系的不良所造成的。所以开始有一大批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学家转向了人际关系的研究,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发现其实在家庭治疗开展的心理学的服务当中还研究的不够,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要谈论的,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去在关系中找到自我。
讲西游记取育儿经,我记得我第一讲讲亲子关系教育的时候,我给大家说过,就是我们的父母在说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懂感恩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一边剥夺着他的体验,就是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去干,我们却不让他去干。然后我们保护她,我们所谓的爱他,他没有这种体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xz7eBF4c3wu2FNjzDKD34qX0dq9BG4ZEy0ewHLFAXhVYhOTRqYSv0U05ic0ROfFsfkMqIUgC7pfRV0y6gyhNibw/0?wx_fmt=jpeg|
然后呢,我们又要让他产生这种体验之后的感恩的情感。请注意:就好像你中间不让他走这一段路,然后你把它蒙着面,然后把他装在很舒服的车子里边,把他运到那个地方之后你又问他:你走路的感觉怎么样?你在这一段路程当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他只体验到被人蒙面的感觉,他哪有如疲劳、超越、勇敢等体验?
那么我们来看:感恩是结果,而情感的体验是中间的一个过程。然后前边的是有一个行为,所以他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他要参与一些事情,有了这些经历,在经历当中他有这些体验,然后它会产生感恩这样的一种情感。
这样来看,我们就分清楚了感恩一定不是道德,而是情感。那既然是情感,就属于心理的而不是属于道德的。这也就分清楚了德育和心育的关系,我们在教育孩子、教育家人和影响社会的时候,我们一边做德育的工作一边做心育的工作。我们在顺序上搞反了,我们在顺序上应该是先去做心理的教育,再去做品德上的教育。
这里的教育主要的不是靠道理,而是要他去体验。他体验到了他就会在心理上有所成长和改变。那我们今天对待自己的成长也是,我们总在给自己说道理:我应该如何,我要怎样怎样。可是,我们很少去真正地参与和体验。
比如说你自己要去参与到社会的服务当中的时候,你自然会产生情感,所以这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问题。
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去等我们的孩子有了体验之后,他会产生这种情感。我们好饭不怕晚,我们一直要等,等到我们的孩子他终于有一天体验到了这个东西。但是请注意,有人说我一直在等,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没有懂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不会感恩?
那么,请问你只是在等还是一边等一边在做些什么?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孩子有逆反期。孩子在逆反期他其实是一个自我要彰显的过程。也就是说他本来是一米五,但是他感觉自己现在是两米五,当他感觉自己两米五的时候,这就是一个自我的膨胀,他是心理上感觉自己两米五。那我们在心理上是不是要给孩子留一个空间,让他感觉到自己确实是两米五了,也就是说我们允许他膨胀。我们允许他膨胀的时候,因为这个膨胀不是他真实的自我,当他膨胀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慢慢地又会收回去。等他收回去的时候他就会倾向于清醒。啊!原来我其实还是一比五而不是两米五,那么他就完成了一个逆反的阶段。因为他膨胀过,所以他更知道他是谁,他有这样的体验。
如果他在膨胀的时候我们去打压他,我们天天跟他说:“你不是两米五,你就是一米五,你不要在这里妄想了,我告诉你,这个世界很现实,你根本做不到,你不行……”如果我们每天这样子去打压他一边还说我在等,其实你没有等!你其实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让他去膨胀,而膨胀是在逆反期人格的发展趋势,人类所有的进化过程中都要走这样的一个阶段的。
如果说你把他打压成功了,他就没有这种体验,他可能一辈子都是要依附于你,但是他不会对你产生感恩的情感。对于他来讲,他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没有能力产生那种感恩的情感。其实他的人生失去了很多,所以他也不会做出感恩的行动,那么你们之间就这样子互动下去了。
所以很多小孩你看着他很听话,但是他对父母并没有这种情感。有一些小孩不听话,一直跟家长在斗,他也没有这种情感,反而是我们在允许他的这个过程中而产生出这种情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xz7eBF4c3wu2FNjzDKD34qX0dq9BG4ZhnWTicAouliaicHyicvcpia1uy7aiaXEYL9L7lgEJ7VLVqaz95EcT10NKpYA/0?wx_fmt=jpeg|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专家在研究当中发现的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最紧密的关系,这个特质就是:一个人感觉幸福不幸福是主观的,所以叫主观幸福感。所以说感恩和幸福感有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有感恩这种情感体验的人,他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的。
所以我们做幸福的教育,让一个人幸福也是要在感恩教育上面下工夫,而感恩教育就是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有关专家的研究当中,在青少年大学生和中年人老年人群体中发现:即使在总变异中去除大五人格的影响之后,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仍达到显著的水平。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感恩通过个人的成长,无论是什么样的经历,排除掉所有的成长经历,排除掉所有的人格,最后研究证明:感恩这种情感体验依然决定着你的幸福。
今天讲到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先说感恩呢?因为感恩是向外的,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个人感受到他人和社会以及自然关系的体验。
请注意: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社会、也可能是父母之外的老师和其他人。自然有可能就从人类转向其他的自然界发生的一切事情,比如一山、一草、一木、一动物......所以它其实就是一个关系。它是个人对外部关系的一种体验,如果他没有这种体验,他就没有这种感恩。
因此,一个人幸不幸福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这种情感的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体验是对外部的关系的体验,而我们要想让一个人有这种体验,我们作为外部的人怎么去对待他就很关键,这样的一种理论和原理用在亲子教育上、夫妻的关系经营上、同事的相处上、和上下级的管理上、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经营中同样都是可以通用的。
作为成年人,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什么。我们一直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要有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可是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我们做的不对的话,我们这种幸福感就会事倍功半或者是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拥有这种情感体验,它往往是被外部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自我的这种体验,所以非常非常重要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Dxz7eBF4c3wu2FNjzDKD34qX0dq9BG4Zam8PKZNXpoPBjuC8GcUdiamsSE6LmxkHWAC9Rr5lDWx2OHCO4UAmwzw/0?wx_fmt=gif|
03
♪
感恩的意义
感恩可以拓宽建构理论,感恩可以拓宽认知。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否成功,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就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见识。我们中国人有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和对世界的认识;行万里路是比读书更大的一种认知方式。所以我们说,读书也好,行路也好,其实都是要多一些认知上的扩展。
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都在做一件事情: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要扩大我们的认知。我发现,刚刚拥有一点点发展机会的那些企业主、小老板,他们挣到几十万几百万,他们就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去要读MBA。他们要去读书,他们要去参加培训班,他们要去拜一个师傅……为什么?其实他们就希望借助别人的认知的宽度。好像他自己的望远镜只能看五十米,而那个教授、那个培训班可以望到五百米,甚至五千米。所以他要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认知世界。所以他自己的生意、他自己的事业、他自己的目的就可以更好地达到。
既然大家花了这么多的钱和精力去扩拓宽认知,我们来看一看,感恩是可以拓宽认知范围的。那我们就要知道感恩这种情感是很珍贵了,建构持久性的个人资源,包括生理资源、支持的资源、社会的资源以及心理的资源。它能帮助个体建立和加强与他人的社会性的联系,使人应对压力和环境或者是困境变得容易,并能抵消负性情绪带来的不良反应。
各位,我们在亲子教育中、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和我们自身的自我成长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要更注重这种情感啊?我们一直说心理成长,那么你的心理成长方向对了没有?(未完待续)
(本文由徐海缤
总编辑:韦志中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一苇渡心公众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Dxz7eBF4c3wyiaHnUXSy4pXNUJJdaKpNvw0DhAj4ibKzAbzZjz3W7x9fp82GkKlfguF60G6zptlMFOTEklELQVbQ/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