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感受到的积极心理学

(2016-11-22 09:41:37)
标签:

心理学

情感

分类: 心理学堂


我感受到的积极心理学



http://rdn.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i9jWlYyaFJwdUFQak9qSUVBMU9qU2ljWEhjaWE5TWo5UlFqM1pHWGliUG9xMEpuMXg1dzBIUHdTNmo1TGxMUjQ3TlNVSmt3M1EyeGV3azZqU3ZpYjAzZ0FxY3cvMC9tbWJpemdpZg==?imageView2/2/w/200积极心理学最大的益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应该说从申请加入本会团体导师班,我就跟随韦老师在学习积极心理学了。

上午和党岩讨论本次作业分享,我建议党岩分享第二届本会团体导师班第二次面授地面组织者的感受,党岩说当时已经说了,再说感觉没有必要了。我很赞同党岩的想法,但是又觉得还是有东西可以领悟的,就这样在交流中我自己的思路也慢慢清晰起来。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8/281812/201611/MH8nbOsI_mcIL.jpg


积极心理学有四个维度:积极情绪培育、积极心理品质训练、积极意义转换、积极人际关系建设。在我们导师班第二次面授前我还更多的停留在认知阶段,在我们面授第一天下午,韦老师说同学们要和没有来参加面授的同学联系一下,虽然TA们没有来,但是要让TA知道我们是惦记TA的,TA仍然在我们的场中。这时我突然领悟到,韦老师在引导我们做积极人际关系建设呀!由此联想到每次地面活动,韦老师都会设置这样的团体活动:会心点赞技术、原来你也在这里、关注重要他人……我感觉自己对本会团体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融会贯通了许多。

先说一下我对积极情绪培育的理解吧,我属于性格开朗外向型的,按四象限人格划分,我是偏于多血质型的,所以我的积极情绪就比较多,很少有事情会让我不开心,不开心虽然少,但还是有的,比如我认为自己的音色不好,声音难听,每逢遇到使用声音的场所我就很退缩。在15年第二届本会团体导师班选拔群中,我们第一届导师班的师姐们读书分享《本会团体理论咨询实践》这本书,风格是主持人+分享者。第一位主持人记得是我们二届导师班的高维。当时我很想报名主持人的,但是不敢,直到刘晓燕师姐读书的时候,没有人应征主持人,到了读书时间的前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举手了。为了让大家听听我的声音,我还使用了语音,当时博艳艳师姐和高维都鼓励我,说我一定能行。我特别兴奋,晚上下班路上开始练声,因为我线上线下重未担当过主持人这个角色,记得当时的感觉是说活容易,看人家主持也容易,真要自己做可没那么容易了。第二次主持时就自如多了,第三次已经有轻车熟路的感觉了。我恐惧发声的退缩情绪也就没有了,在我做网校辅导员,组建读书群时,在群里读书已经完全是轻松驾驭的乐事了。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我现在的声音变得好听了许多。

再说说积极心理品质训练。我习惯于做内归因,正是这种归因让我经常产生自责情绪,自责也有它的积极意义,知道下次避免,促使自省自己的过失和不足。愚蠢的事做得少了,或者避免掉了,自豪和满意的情绪就会产生。两个月前,有一次老公让我帮忙做标书,他晚上出差带走,我答应了,结果我下午去上课了,他回来后发现我没在家,活也没干,气急败坏的把我Call回家,大发雷霆说我不知轻重缓急,我自觉自己做得不妥,也不辩解,坐下来干活,他也就消了气,进厨房做晚饭去了。因为自省,因为我能够理解他的情绪,所以我可以坦然的看子弹飞,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吵。我想如果我没有学习心理学,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心理学能够让人理解人性,也就理解了很多社会现象,理解了很多情绪。这种积极情绪的结果当然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自然习得了这种积极处理方式。

再谈积极意义转换。我今早上班,因为顺路送孩子上学,出来得早,路上车不多,走在云龙湖东路时,前车走得很慢,因为单行道,无法超车,我很恼火,路怒症出来了。走到一半时,我突然醒悟:“我在干什么,又不赶时间,为什么要那么快呢?右边是湖,左边是山,多好的湖光山色呀!慢慢走,慢慢欣赏啊!”做了这样的积极意义转换,我心情完全转变了。湖边兜风的感觉多好啊!值得一题的是,我当时就意识到了我在做积极意义转换。感觉自己能够学以致用了,这个感受也挺美的。

对积极人际关系建设我一直自称长袖善舞,其实我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大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我从未玩过QQ,只在孩子中考前加了家长的QQ群,微信群更是屈指可数,不加好友不看朋友圈,相应的,遇到问题我也很难开口求人的,我知道没必要,因为自己也常助人的,为什么不邀请别人帮帮自己呢?知道归知道,改变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都是认知。

真正的改变是在15年底申请做积极心理学技术网络课程辅导员的时候,因为要主动交流,要花时间经营关系。这是我主动扩充人脉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经历为我做网校辅导员打下了基础,也正是在做网校辅导员后这个弊病凸显出来了:这时发现身边并没有那么多可靠的人。虽说网校学员群我经营得很努力也很用心,但大家批次陌生,缺少信任和链接,而信任和链接是需要时日的,好在已经开始。在为网校工作期间,我屡次突破人际交往的最近发展区,扩大了人脉,收获了成就感和价值感,最关键的、我最希望得到的在心理学方面的个人成长和收益也是最大的。

其实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品质、积极人际关系、积极意义四个维度)没有哪一个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积极情绪或积极行为都能带来四个方面的体验,说到体验,我再分享一下关于招募主持人的体验。我们二届导师班作业分享仍然是主持人加分享者模式。我在发出招募主持人通知后就等待有人报名,结果没人响应,也许是我们导师班学委组的杜艳玲说可以做我的主持人,也许是我想体验招募未果的感受,所以我跳出这件事,平静的看着事情发展,我的体验是没有什么感觉,也就是说我没有焦虑也没有感觉孤单和冷落。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没有主持人都一样,我是体验过有主持人的读书分享的,也是在我们二届导师班群,当时是郭延平做我的主持人,那种体验是美美的,有一种仪式感和融入感,仪式感带来价值感,融入感带来安全感,对比之下,差别立现。至于做主持人的体验,我在前面积极情绪培育章节已有表达。所以,任何工作都有其价值,就看我们是否使用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韦老师的《幸福干预》A计划中有这样一段话:相互交往的频率是影响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则越容易有共同的经验,具有共同的话题,进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同样,经常的接近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容易预测他人的行为,从而使得双方在交往时有一种安全感。A计划就是一个积极人际关系建设的方法,在做A计划的同时,收获的必然有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意义的转换。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28/281812/201611/d4v2TIXM_nwDd.jpg


我现在感觉自己基础理论部分太欠缺,决定先从韦老师的著述入手,每读一本韦老师的书都觉得太值得看了,这是韦老师提炼出来的精华,深入浅出,对照实例,易记易懂。


总之,多读书多学习,积极的行为必然带来积极情绪。我们共同努力吧!http://res.hjfile.cn/st/emoticons/qq/119.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