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大师同行 课程介绍
学完课程我能收获到:
① 学习从心理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物,看待一些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提升并丰富我们的视角。
② 学习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让自己少走些弯路。
适合人群:
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大众。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
今天我们来录制我们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的倒数第二门课,倒数第二门课我想录制的是与大师同行,其实这门课没有具体的目录和大纲的,这门课是我安排进去的,到时候临时会有目录出来给大家,这门课主要是想访问国内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在访谈中把对话记录下来,然后变成我们的课程。当然了,访谈过程中有一定的主题和理念,我们这门课的目的还是希望与心理学家的面对面,做一个真人秀、真实的互动,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心理学、认识心理学、走进心理学,通过走进心理学家,来走进科学心理学,解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心理学要走进大众,其中可能有几个阻碍心理学迈向人民的关口,比如说我们心理学的人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就不能故弄玄虚,我们要有服务大众的理念,不能只是服务小众人群,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自己的方法去转换让心理学服务到大众。我们作为心理学人,我们要把心理学迈向人民的阻碍(自己制造的)搬开,并且我们还要去打破大众客观的壁垒,比如说大众老百姓对心理学的误解,对心理科学的误解,对心理学家的误解,这些都需要一一的克服,所以我们要安排一门课程,走进心理学家,与大师同行。
这门为什么要开呢?就是希望将大众和心理学和心理学家真正连接起来,最终使心理学走向人民,那么我们如何去开展呢?我们就是要通过约谈一些心理学家,然后我们亲自去拜访他,在约谈的地点可能是——他的家、他工作的场所、约定的第三方、房间里或公园,确定的主题,而这些心理学家他们分别研究的不同方向,比如说他研究教育心理学,我们就拿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和他对话,比如说他研究人格心理学,我们就从当下社会人格心理学的视角来和他对话,如果他研究临床心理学,我就从心理治疗与当下人的心理疾病的视角来与他对话。总之,我们需要让心理学家想说的话和大家想听的话想一致,然后传达给大家。
在这里我也要欢迎所有的网校学员和广大的朋友来推荐你心中想要拜访的心理学家,我希望这期视频播出之后,你们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留言,你想向我们推荐哪一位心理学家,希望我们去访谈他,如果比较热门的老师,我们就会优先考虑联络这位老师,然后我们这门课就去拜访他,去向他访谈。到时候我们一旦确定好了十位心理学家,确定好了之后,我们就会约他,约好之后,我们就去访问他。在访问之前,我也会遵循网校学员的意见,大家想问这位老师什么问题,就相当于一个真人秀的直播,像一个电视节目,我们就是想让心理学家走进人民,想让心理学家的表达,让大众对心理学更加熟悉。
这里我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我想跟大家说,其实学心理学的好处是什么,其实学心理学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在没有学心理学的时候,看的人和事物的发展往往带着伦理道德的视角来评价,我们会用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的视角去看问题与人,学心理学的人除了会用第一种道德的视角去看之外,我们还会有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心理学的视角就是放掉是与非、对与错,如果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一个人来找我们做咨询,我们不会说你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我们更多的是说你内心感受、对你生活的影响或者你的愿望,这些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不是道德先生,我们不是法官与审判员,我们不需要评去评判,而是要跟你一起来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和故事。
所以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本身就要淡掉我们之前的道德视角来看待人,我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司机在路上驾车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路人,这个时候他就会出现一个心理上的反应,如果他的心理素质好,并且道德水平高的话,他就可能马上停下来去救助这个人。那么我们就说这是两个因素,一个是道德的因素,一个是心理素质的因素。如果他道德水平很高,但他因为心理素质低,导致他出现一种惊慌失措的状态,惊慌就是应激状态下他的心理不能承受他所发生的事件对他的刺激,就是他承受不了了,那么这就是应激状态,即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你心理承受能力,所以你就出现了应激状态了,在应激状态下做出的反应呢?就可能发生不符合我们的道德的行为,比如这位司机,他就落荒而逃,因为惊慌失措就落荒而逃。这个人因为没有被救助,所以他死掉了,或者流血过多,这个时候,最后这个信息传上了互联网上,被大众知道了,那么没有学心理学的大众,所以的人就会把这个问题看成道德问题,这个人竟然那么人渣,这样不负责任。撞了人,却不去救助,反而逃跑,然后人们就喊杀掉他,杀掉他,但是我们又为什么有陪审团,陪审团里又为什么有心理学家?因为我们要考虑他的动机,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决定他的结果,我们从他的结果来对他进行评判,对他的惩罚做出重要的参考。
所以这个时候药家鑫事件出来之后,犯罪心理学家李伟金出来说激情杀人,这个激情杀人实际上就是他在心理的能力,心理的不够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应激反应,这个应激反应从心理学上就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心理学家说出来的话呢!让社会大众去评估,社会大众就会说你是不是受了他们的贿赂,你是在说反话,虽然社会大众往往是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物,而心理学家学了心理学的话,就多了一个视角,就不再是一元论,而是二元论,那么有了心理学的视角,你就更加理解这个人的行为,更加理解这个事情所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结果。
所以这就是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所以我们要向心理学家学习,需要从心理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物,看待一些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提升并丰富我们的视角,当我们用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我们自己,看待我们身边的人,看待我们的人际关系,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开心,更加舒心,更加快乐,因为我们不再因为误解,因为产生的不良心理体验,所以我们更加去接纳人,所以很多的痛苦和烦恼就会远离我们,这就是我们学了心理学,不在只是单一的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人。
其实我一直提倡是三位一体的看地啊人和事物,还有一个角度是文化的视角,文化的视角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一个事情的发展,在一个群体发展是正常的,到另一个群体或文化背景下发展就可能不正常。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娶一个老婆,一夫一妻是正常的,在阿拉伯世界一夫多妻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是跨文化的,就是你用跨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我之前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你在云南的少数名族,那边的结婚娶妻的时间,在我们这边就是不行的,这就是跨文化的视角。当你看待一个人的行为,今天他做的行为怎么那么糟糕,这么让我生气,你要考虑,他自身从哪里来的,比如说一个小孩在学校学习不好,我们当老师的都听过一个故事,叫汤姆生夫人的故事,汤姆生夫人在教学的时候,他对一个小孩子特别的不理解,那么他觉得这个小孩特别不听话、又调皮、又孤僻,但当她翻开这个小孩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经历的时候,她就开始理解了,因
为这个小孩,他从一个不健康的、不温暖的、没有爱的家庭和环境中走来,他一开始也是天真浪漫
的,只是他经历了很多别人没有经历的事情,所以才有他今天的性格。所以我们说了解才能理解,
理解才能接纳。那就是说你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生长出来
的,才成为了今天他这样的人,因为今天他这样的人,才会做出今天他这样子的行为。
你有了文化的视角,你的烦恼会更加少了,因为每个人做出的行为、他所做出的选择、他所
要表达的话,其实都有他自己的心理的背景的,道德判断水平的背景,还有文化的背景,这就是三
位一体的去看待人和事。学心理学的好处,就在于让你少一些烦恼。为什么能让你少一些烦恼呢?
就是因为你的视角多了,你的思路宽了,你可以以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物,因此我们要装上
更多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我们又没那么多“眼睛”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去找
那些优秀的人,找那些心理学家,以他们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心理学、看待生活和看
待自己,大家觉得好玩吗?一定是非常好玩的,所以欢迎你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心理学老师到这个课
程里来,也欢迎心理学的前辈和老师们自荐,然后我们去和您对话,去邀请您加入到这门课程中
来。
好,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欢迎朋友们来报读这样一所一年制的有系统教学的网络学校——
韦志中心理学网络学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与我们一起开启人人学的起、人人学的会、人人都
方便学的心理学学习之旅,我们的三十六门课程将会伴随你,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口号是是
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每天学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欢迎报读韦志中心理学网校2016-2017“大众心理学专业”。
报名请联系全国各地辅导员!!!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