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志中感恩拜访第二十四封信—送给周章毅老师

(2015-01-10 15:17:22)
标签:

感恩拜访


 

在你的“贵人”中,有的是智者,有的是勇者,有的是关键时候拉你一把的人,有的是在需要转弯的时候为你指引方向的人。当然,还有温和得让你离不开的人。

 



2014年过去了,大家都收获满满,一路走来,忘不了那些给予过我们感动的贵人们。感恩是一个很温暖的话题,韦志中老师的感恩信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爱和正能量迅速传播,掀起一股感恩热潮!

下面是来自广东佛山“远山絮语”的感恩信,她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她想要感恩的贵人就是韦志中老师,对于班主任工作,韦老师是布道者,她是实践者。像所有善良辛勤的教师一样,她聪明好学、专注自我成长、广交益友……

 


尊敬的韦老师:

您好!

“一苇渡心”,一个很有禅境的名字。您不认识我,我也没到现场听过您的讲座,但我却已熟悉您的声音、您的形象,甚至您的性格、您的思想。很认同您前几日分享的故事“掌灯之交”,是的,师生是需要缘分的。有的老师所言不多,却能让学生学到、悟到很多。这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更多的是有这场师生缘分。我有过这样的老师,或许也有这样的学生。我希望,我们也有这种缘分。

“远山絮语”,http://blog.sina.com.cn/u/5291763072 我的博客。与“一苇渡心”追求与境界的差距,一看就明,接下来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同事们认为我是比较另类的班主任。我参加过佛山市名班主任研修计划与班主任国培计划,但关于班主任之道,依然在探索或者说是困惑之中。我会下意识的关注与班主任相关的信息,1125日,您来三水做了一场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的讲座,我没听;随后有朋友分享了视频,我浏览后关注了您的公众微信号。122日我开始了每晚九点的守候,聆听您的每天一点心理学语音与视频。于是,就有了这一场特殊的的师生缘分。

是缘分,必定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与您这位并未谋面的老师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开始了假想:

关于班主任工作,您是布道者,我是实践者。我们之间有一相通之处:在培训中,您认为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的根本不在于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评优评先,而是通过学习增强班主任的掌控感,让他在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种种棘手问题时具有迎刃而解的智慧与应急能力。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立足点是什么?我在市府参加一场答辩时被问到这个问题,在一愣之后我的回答不是服务孩子,不是回馈社会,而是努力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指数。班主任,唯有深谙其道,才知不足;唯有知不足,才能去探索;唯有去探索,才会有所得,才能真正地乐在其中。

这是我们之间有形的相似,继续假想,还有无形的相似:

一样感恩。《生命中的贵人》昨日分享到第十三位了,我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以及与您之间的故事片段,每一段都透着感恩,连起来我还原了一个年少丧父流落异乡的饭店小杂工,如何成长为给予人们心灵关怀的心理学专家的励志故事。这人们,包括5.12灾难现场的幸存者,包括身陷心理困境的都市人,也包括我这样在迷茫中坚守的老师。常怀感恩,心生美好!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湖南北部深山一所留守儿童小学一路走来,许多贵人相助才有了今天。我甚至在挨个数,如果我要写一本这样的书,该是哪36位?

一样勇敢。您的作品我还未拜读,但通过那一本一本的封面,我可以感知您所在的高度。当下中国,能著书立说的心理学家不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在每晚九点,用视频、用声音做面向人民的心理学分享。不光敢于这样做的心理学家不多,教育、医疗、时事评论等各行各业敢于这样做的专家也是不多的。我以为,您固然是在做普渡终生的功德,但更多的是在助人中自助。在您的高度,在公众关注下,积极地展示自我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个性的自我成长。纵有瑕疵,亦是新鲜的,有趣的。 在工作中历练,在文字中沉淀,这是我与自己的约定。对话孩子,对话家长,对话文本,对话自我,记录属于我们的教育进行时。欢迎您关注,期待您指导!谢谢!”这是开博之初我给自己、给家长的话。无聊也罢,浅薄也罢,倔强也罢,笑话也罢,我就是把这样一个真实的自我,勇敢地捧出来晒,在阳光中积极成长。

一样坚持。坚持,不易。平均每个工作日一千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曾经我以为自己坚持不了多少日子就会才思枯竭、就会无话可说,但现在已三个多月。生活每天不同,事事关乎教育,我有继续坚持的信心与方法,也有继续坚持的心态与方向。不知道您的团队有多强大,您的坚持是否遭遇过挑战,36位贵人之后又会以什么为主题……我从受众层面还是能感受到您坚持不易的。至少在我被忙碌塞得满满的日子里,我期待晚上九点您分享的不只是单纯的感恩,还有感恩背后的专业背景与心灵引领。例如“峰终定律”、“积极心理学”等。

当然,不管您是否乐意,我的假想里还有我们一样好学、一样专注自我成长、一样广交益友……

感恩、好学、勇敢、坚持,我号称拥有,可是真的拥有这些特质吗?记起您有一晚分享的一句话:你遇见了谁,就会成为谁。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重要他人,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是的,或许这只是一场积极的心理暗示。让“遇见”变成“成为”,即便不能“成为”,也能“靠近追随”,这不是对“遇见”最好的感恩吗?而您“一苇渡心”的初衷,是否就是这样呢?

“远山絮语”,走不出唠叨。最后还是那句:感恩这一场遇见,感恩每一场遇见!

祝您悟得最专业的心理技术,拥有最强大的掌控感,掌控自己的幸福,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心想事成!


 

远山

2014/12/17

跟随心理学者韦志中先生一起,每天学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觉得好,马上告诉你的好朋友们关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