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写给三十八岁的自己《做自己》
(2014-11-24 16:06:07)韦志中:写给三十八岁的自己
《做自己》
过了今天,你就三十八岁了。
这样的年纪是不是感觉有些尴尬,不能像比你小的人一样任性和无聊,也不能像比你大一些的人一样老成和世故。
你的内心渴望自由,又时刻铭记责任对人生的重要。
既想要去远方旅行,有渴望回归。
不断的努力建构,有时候又发一些感慨说该是解构的时候了。
你已经认识到做自己的重要,但还不能一下子完全从别人的眼光中走出来。
这样的左右为难,也可以理解为是还有多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你依然感受到人生可以由自己掌控。
一路走来你用过好多名字,幼年时候亲人和乡邻呼唤的那个“小堂”,读书之后父亲为你取得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韦志中”。以及学习了心理学之后你表达内心成长状态的“池塘的小鱼”、“石头的故事”、“一苇渡心”。就是这些符号伴随你走过了三十八个春夏秋冬,成为了今天的你。
你曾用过的名字每一个都充满了故事,有时候甚至还有传奇。
每一次你回故乡听到有人呼唤小堂的声音,尤其是娘呼唤你的时候,你一下子仿佛又是个孩子了。
你也见证了从“小韦”到“韦志中”,再到“韦老师”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是外部世界和你关系的变化过程。他们都是韦志中这个名字的不同表达而已。
“池塘的小鱼”是在你最渴望走进自己心灵一探究竟的时候所用的名字,那时候你多么希望自己快些成长啊!
“石头的故事”是一个转折,你开始更加关注自我,虽然依然还是自卑的,但解决之道已经不再和原来一样了。你试图去发觉自己的优势,你做到了。
“一苇渡心”又是一个转折,你不再只固执于小我的情结,开始有了一些士的精神和情怀。这是几好的一个转折,也许这是走向未来的唯一阳光大道。庆幸的是你踏上了,尽管速度和耐心还需要提高。
不论怎样,一路走来到了2014年你最终还是明白了一些生活的意义。你开始把身边的人看得更重了,你越来越不会被一些外在的东西所约束甚至是控制了。这真算得上值得恭喜的事情。
尤其是你有点懂得了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的相互辩证关系了。不光是在口头上说是要爱自己,开始掌握了一些“收心“和“敛心”的方法,并且在尝试付诸行动中。
三十六岁之前,在你的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还只是个孩子。突然在某一天你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从那时候起你的心态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时间过得比以前更快了。从2012年到2014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在你的内心好像过去了好多年。不知不觉间,你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有时候还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惆怅于人生的短暂,感慨于过往的得失取舍,是这两年内心时而会有的状态。
就在昨天,突然有一个领悟,其实过了这个生日你也才只有三十八岁。是啊,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大,甚至已经开始转向老了的年纪了呢?
我想原因有多重的,无非是自己职业的原因,他人期待中的韦志中应该是主要原因。
那些和你相处的人不自觉地就在形象上希望你是一个稳重的学者,这类型的人要有白发,要有一点稳健和城府。
在性格上人们总是希望你温和宽厚,既有像父亲一样的温暖,又有像高山一样的挺拔的高度。
要知道,这对于一个拥有敏感、多疑、神经质性格的你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即使你现在已经把这些人格特征转换为正性的元素了,但还依然很难和人们期待的那个理想化身相吻合。这就难免有时候会因为有些偏差而发生有趣的故事了。
我是希望你继续保持“创造”、“勇气”,尽管也需要一些稳健了,但还是要敢于“用力过猛”。这对于推动某些动力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在这个时候完全倒向“道家阵营”。
我所说的昨天的突然感悟就是这个,两年来你试图成为别人心中的理想自我,但其实你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倾听自己内心的一些机会。
也许这就是得与失吧,你带领了三届研究生班的学生,你做了他们的所谓老师。当那些比你的年纪大得多的人,一边对你提出要求,又一边说着理解你的话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在某些时候还是会转换成为了一些变化的。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做到既保留自我,又可以让他人不失望,那就是距离和装饰。好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可偏偏在你的性格里没有这种能力,你一见面就摊牌,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展露的一览无遗。正是这种行为方式,让你自己很轻松,也让别人更容易走进你。所以,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既然你选择了真诚,就不能怪自己不够虚伪了。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混搭,只是偶尔在派对上的尝试一下的表演。你要做的还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那个下里巴人。
关于职业我想对你说,你还处在“君子终日乾乾”的人生阶段,还要继续保持“只问攀登不问高”的状态,在四十岁之前努力向外付出,不要试图露出更多锋芒,等到四十岁过了之后,就可以顺利进入“龙跃于野”当仁不让地做事情了。
也就是说,你还需要在内心里做到真正的谦虚和隐忍,相信遵循自然之道才是成功之道。
科学探索上大胆创新和小心求证并重。
前进道路上抬头拉车和低头看路并重。
成长经营上消灭抱怨和增强感恩并重。
得失取舍上向外给予和索取并重,保持平衡。
去吧,按照自己的想法奔向2015吧!我坚信你这样随心而动的方式,会越来越心安理得、心想事成的。
谢谢爹娘给了生命,为俺的成长付出很多。
(小编语:11.23与11.24是韦老师的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透过这封信,我们看到了笔者的两种品质:真诚与勇气,真诚地去看待自己,勇敢地去告诉他人。)
非营利性网络转载,请署名作者。
韦志中,广州市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预约咨询:020--34076058 )
跟随心理学者韦志中先生一起,每天学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觉得好,马上告诉你的好朋友们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