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东博士为《幸福干预》写的推荐序

(作为积极心理学在积极心理技术领域的探索,一经推出即获得积极心理学界的关注和好评。以上架15天销售一空紧急加印的市场反馈,表达了积极心理学强进势头。
心理学的生命力在应用,应用的生命力在解决问题。志中先生的《幸福干预》是为解决幸福问题而设计的,这是它的生命力,也是我推崇它的原由。
钟年教授(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这本著作关涉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遵循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更融合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实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技术。不管你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或是儿女,相信都会从中受益。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却迅速风靡全球的学科,它打破了近百年来心理学“挖伤疤,找问题”的消极模式,力图从人的潜力、正能量的角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实现幸福目标。而志中的这本书,又从可操作性和通俗化的角度为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即,将高深、抽象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让读者们可以边读书、边实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生活,改变心理状态。
这是我读完本书之后最大的感慨。幸福可以干预,幸福之路有法可依,有方可循。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意义所在。
此外,我感觉本书还具有以下几大特色,难能可贵。
首先是本土化。志中有十多年的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大众心理的影响,他在实践中也自创了大量的心理咨询方法,并获得实践的验证。此书中的26个方法根据我国民众生活中常见困扰提出,再给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法,甚至是符合我国民众的接受习惯,是积极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尝试。
其次是技术化。高深的心理学理集结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技术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学不是讲大道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很难靠单纯的讲解和灌输来实现,要实现真正的内心转化,最好的方式是体验。那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实践。本书结合技术学的原理,每章提供一个方法,让读者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改变,一步步接近幸福目标。
最后是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学,心理学也处处服务于大众。志中一直致力于高深的心理学理论与大众需要之间的桥梁建设工作,这是非常好,也非常必要的工作。积极心理学的强大生命力也恰好证明了心理学的生命力在民间,心理学可以生活化,本书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幸福人人向往,在人生路途中我们时常徘徊在十字路口,甚至走上了弯路。但回头看看,幸福依旧在其中。而看一本好书,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或许你会发现当自己内心发生转变时,你便寻得了幸福。
是为序。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