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治疗技术体验工作坊

标签:
杂谈 |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13学术年会
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
一、背景介绍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主要是在研究西方人群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超过100年,尤其近30多年得到了很大发展,治疗技术和方法多达400余种。近20年来,西方许多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也被介绍和应用到国内,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侧重关系的治疗技术、精神动力学与分析性治疗技术及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技术等。但对于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历史达5000年之久的东方文明大国,如何将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受东方历史、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身上,并行之有效,这对于从事中国人心理治疗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虽然人性是相通的,但环境、文化氛围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千差万别的。治疗技术是可以共用和相互借鉴的,但文化是难以在短期内融合或改变的。因此在用于中国人的治疗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力求运用本土特色的文化心理治疗技术,在“中国式”的心理治疗实践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工作坊简介
文化心理治疗技术工作坊将介绍“石头的故事”和“心理刮痧”以及“文化心理剧场”三项文化心理治疗技术的原理和内涵,并在体验式的互动中展示心理治疗的过程、方法及效果。这三项技术是由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先生在临床心理工作中,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治疗技术,已在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中实践多年并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可供专业心理工作者选择的常用心理技术。这两项技术曾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展数次工作坊,其中“石头的故事”技术工作坊曾在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作为会前工作坊,在第十一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讨会上作为会中工作坊,“心理刮痧”技术工作坊曾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讨会上作为会中工作坊。
“石头的故事”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东方文化和艺术方法的一种本土表达性艺术治疗新技术。该技术基于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理论、社会心理学人际动力等理论,运用中国传统的象征性文化及道家思想现象学等原理,在整个技术使用过程中以石头为载体,通过投射、象征、艺术、文化、表达等形式对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进行治疗。通过评估、呈现、表达、转换、整合、康复六个阶段的开展和循环,最终达到人们改善关系,管理情绪,促进自我成长的目的。“石头的故事”能够帮助咨
询师在短时间内找到来访者问题的关键,并开展针对性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因此在个体和团体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刮痧”技术是以文化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技术学原理,以本土文化为背景,以绘画等艺术形式为载体,对心理空间与心理世界中的心理符号进行意义转化,促进人格完善的一项心理技术。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用科学整体观看待一个人的心理空间,构成一个人心理空间的重要他人、事件和地点即为心理穴位。在个体成为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有的心理穴位又构成了心理穴位图。每个心理穴位都被赋予不同的心理意义。运用科学心理学的原理,对心理穴位图进行分析和评估诊断,确定症状穴位,运用艺术媒介进行表达与呈现,经过情绪蒸发,认知调整,实现心理穴位的意义转化,促进人格完善。
“文化心理剧场”技术是戏剧和文化动力结合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主要以团体形式开展,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以文化为线索和过程,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心理治疗。尤其以文化仪式为“治疗因子”,在戏剧中实现隐喻和象征,改写心灵密码,实现身心灵的和谐。
三、工作坊内容
1、文化心理治疗技术综述
2、“石头的故事”技术的心理学原理及发展过程
3、“石头的故事”技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与演示
4、“石头的故事”技术在内在小孩案例中的应用与演示
5、“心理刮痧”技术心理学原理
6、“心理刮痧”技术功能及特点
7、“心理刮痧”技术现场演示与操作
8、“文化心理剧场”技术心理学原理
9、“文化心理剧场”技术演示与操作
全程采取三分之一讲解、三分之一体验、三分之一分享团体动力模式。所有成员都将参与其中,体验团体心理咨询的魅力。适合心理技术学、团体动力学、社会心理教育方向的心理学工作者以及团体心理咨询师及研究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四、导师介绍
秦皇岛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院长、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负责人、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理事、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会长、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
韦志中老师在长达十余年的专职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致力于成为在心理学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之间架起桥梁的心理学者,坚持“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的职业理想,一直在推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努力在实践中获得宽度,在研究中提升高度。他提出并实践的“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已获得国家人保部职业资格认证,正在社会各群体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Ø 主要著作:
1、《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7月
2、《谁在掌握你的人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月
3、《向西游记取育儿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4、《幸福干预: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Ø 论文:
1、《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的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03期
2、《团体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新途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的本土化意义》,老区建设 2010年第18期
3、《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18期
4、 《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方向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9期
5、《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下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5期
6、《通过团体心理技术工具箱推动心理技术的社会应用》,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1期
7、《心理刮痧技术——一种本土心理治疗新技术的探索》,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3期
8、《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7期
Ø 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13711195100
四、授课方式
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
以体验式为主,以实际应用为特色。
五、组织机构:
六、工作坊相关事项
【时
【地
【收
【联系方式】
武汉:18108618433
附:附报名回执:
文化心理治疗技术体验工作坊报名回执
姓名 |
|
性别 |
|
学历 |
|
|
联系电话 |
|
|||||
|
|
QQ/MSN |
|
|||
工作单位(职业) |
|
|||||
相关培训经历: |
||||||
信息来源: |
||||||
是否住宿 |
|
|||||
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