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学校心理学研讨会内容纪要

(2013-09-24 16:28:10)
标签:

心理技术

工具箱

杂谈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南京学校心理学研讨会内容纪要

   823日上午,韦志中老师与南京部分学校骨干班主任、心理老师和分管德育的校长就学校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展开学术研讨,这也是韦老师在近段时间以来参加各种学校培训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后的心得与总结,先将有关内容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首先,韦老师重点阐述了开展学校心理学的六个层次,即问题孩子、所有健康孩子、全体教师、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校园心理生态六个方面,这与14届心理技术应用论坛上南京师范大学傅宏教授所解读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完全一致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资本,尤其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感的发生,在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以往的管理学模式,采用心理学模式介入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心理技术的干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些教学效果的达成一方面有赖于校园心理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提升教师心理资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心理学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接下来重点谈到了学校心理学工作中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开展学校心理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韦老师形象地将其比喻成铜墙铁壁的“城墙”,尽管这一场场攻城战困难重重,但却非做不可。以往我们总是单方面地去着力解决来自孩子自身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也只是问题的表层,如果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必须要做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动,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就是体验式班会、家长会和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其中,优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资本建设问题。韦老师认为,当前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观念和方法上的问题,更多的其实就是自身心理资本不足的问题,教师是否还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选择的道路,是否还能相信自己所教的学生有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培训,韦老师发现,那种传统的灌输式说教是很难达到教师个人成长的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教师自己去体验、去认识、发现和成长,也只有通过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韦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学工作的问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引进来,走出去”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也不是仅仅只是学校心理老师个人的事情,这其实是需要全员参入才能合力完成的事情,多所试点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成立“体验式团体教育中心”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在学校内部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去解决在课堂教育技术、教师心理资本、班级管理与建设、校园心理生态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学校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则需要在其中发挥引领和研究的作用,这也是对心理健康中心职能的重新解读和定位,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模式转向积极干预模式的开始和尝试。

   主要发言结束后,现场座谈的老师就其中的有关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踊跃提问,如如何实现从心理咨询师到学校心理工作的角色转变?对于问题家庭孩子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如何做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结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韦老师都做了逐一细致的回答,会后韦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人生五味糖”“教育上上签”“我相信牌火箭弹”的技术体验,并分享了各种创意来源和各种的人生故事,整场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进行了3个小时,每位老师都收获满满,中午在用餐过程中韦老师与大家继续深入了做了交流和探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期待各位老师能在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讯员:何军波)

南京学校心理学研讨会内容纪要

                          现场愉悦地交谈中

南京学校心理学研讨会内容纪要

                             技术体验分享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