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心理养生
作者:韦志中(广州幸福心理研究所所长)
“压力山大”是近年蹿红网络的一个词语,可以说这个词语是典型的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经典词语,同时也代表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无奈。这一时期对人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从焦虑的追逐生存的状态,顺利转型到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对于正在接受这种挑战的人来说,持续一段时间这样的应激状态,已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了。
既然是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才能更顺利过渡,更轻松应对呢?压力是心理和生理应对外界过度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这种反应不仅会消耗掉心理的能量,也会消耗掉身体的能量。当一个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无能为力时,身体就会出现非正常性的反应,这就是心身障碍了,由于心理的压力而导致的身体的疾病属于心身疾病。因此,一个人的压力若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可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性精神性疾病;也可导致消化、循环、免疫等系统功能紊乱而产生种种器质性疾病。比如偏头痛、急性胃炎、急性牙痛、鼻炎、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疾病,都和心理的压力紧密相连。
转型期的社会,只有两种人可以从容面对压力,一种是少不更事的孩童,一种是与世无争的老人。中医理论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对于天真活泼、纯真烂漫、率真无邪的儿童来说,压力,似乎不知为何物。而现实生活中,“老顽童”又大都健康长寿。比如在广州白云山上,经常可见又唱又跳互相逗乐的中老年人,这些人似乎是“返老还童”,童心未泯。
俗话说,少年游侠,中年游官,老年游仙,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身的主题。对于每日奔波于“战场”的年轻人来说,是否需要学习以上两种人呢?在我们追逐功名利禄的同时,如果能够拥有一点游侠的天真,游仙的洒脱,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和压力相处呢?
上白云山减压的并非全是成年人,也有不少是一家老小,或年轻爸妈带着孩子上山做运动的,他们都在享受着天伦之乐;乐享天伦也是一种养生,而且是最传统最经济也最自然的一种养生方式。值得恭喜的是,已经有一部分人先转型成功了,他们从纷扰的“战场”再次回归家庭的温柔港湾。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也是根本性的变化。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在与他人爱的关系中获得幸福体验,当全家人一起相互依恋,共同享受和分享时,所带来的就是心理需要的极大地满足。再加上自然和人互动以及相互影响,更有利于身心的放松。这就好像是“双重保险”,一个是家庭爱的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有了这两个保险,心身疾病怎么会找到自己呢?
与儿孙同乐越来越常见,但年轻父母对传统养生育儿知识的缺乏,或祖辈对现代社会巨大变化的无所适从,导致在儿孙养育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也十分常见,这在儿童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最为突出。转型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变化也很大,有时候让人无所适从。这种无所适从所带来的“集体焦虑症”,已经成为我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之一。昨天我去女儿学校参加家长会,听着老师在台上精彩的分享,回头看看身边的家长们,脸上分明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茫然。我悄悄问身边的一位家长:据你了解,家长中有多少是可以很轻松地陪孩子成长的?他说,我们班估计超不过两三个。多么引人思考的话题,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虚心的学习,每天都在发生新的事情,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减少无知所带来的焦虑。另一种方式也很有效果,做好自己比努力改变他人更重要,好多长辈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并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自我管理又是一塌糊涂,但对改造身边的人却有着极大地热情,其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在饮食健康方面,笔者提倡多在家做饭,尽量减少在外面吃。在家做饭既可以做到简单朴素,又可以把好卫生关,还可以借助过程营造家的氛围,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在营养方面也不需要太过于刻意,只要基本营养元素保证得到,各项需要指标搭配合理就可以了,不需要过于紧张孩子的健康,过度紧张本身就不是营养问题,而是心理营养问题。最主要的是作为成年人,自己能够以身作则,若成人能以自己良好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儿孙的楷模,同时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养育儿孙,那么儿孙长大后,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另外,夏季天气闷热,又变化无常,要多注意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要注意“空调病”,尽量少开空调,以避免冷热交替所造成的感冒等症状。
备注:该文为香港《紫荆杂志》约稿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