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下教师心理资本的优化
(2012-03-29 11:51:46)
标签:
教学改革教育 |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下教师心理资本的优化
作者:韦志中、彭颖淑、敖文利
[关键词]
一、
二、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课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实现需要进行三个维度的优化,即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这三个维度中,应当把教师的优化排在第一,原因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思想、态度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能力和条件不足以达到决定的主导的水平,其他两个维度的优化也就很难落实到位,不能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教师的心理资本也是一种心理能力,与教学效果相匹配。自我效能感高的老师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在课堂上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学生更有责任感,从而也会有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充满希望的老师,会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敢于创新和反思。个性乐观的老师,会在个人事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不断总结经验,勇于自我突破。具备韧性的老师,面对捣蛋问题学生,班级管理中难题,会在迎接挑战中感受工作的快乐。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在其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自身心理困扰和外在环境影响,心理资本可能会亏损,甚至耗尽。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帮助别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帮助他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职业倦怠会降低他的自我效能感,职业价值感降低也会磨损他的希望、乐观和韧性。长此以往,教师队伍就极有可能出现“各安天命”“安于现状”“消极怠工”等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沉浸在枯燥的学习当中,这将给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
三、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为途径,对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涉及到的教师、学生、家长群体进行关怀,从而形成和谐互动的动力场,通过流动的动力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新型团体教育模式。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全面发展观。遵循人本主义教育观,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个性和潜能。在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形成和变化,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形成和谐流动的过程。
2、在经验中学习。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主张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融于具体形象生动、可听可观、可触可摸,能够调动学生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的情境中。学生在这样情景的吸引下,通过观赏、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作为主体亲自参与,亲自经历。当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后,再由老师谆谆善诱,达到知识、情感、人格的升华。
3、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共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都是推动教学活动发展的动力,但他们所起的具体作用却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思想、学识和道德水平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自觉地按照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知识传授,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有责任。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是一种精神客体,作为身心素质载体的学生则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动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实现“自己运动”、自我成长的发展历程。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创设体验情境,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体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时而在前面引领,时而在左右陪伴,时而在后面促动,教师要很好的把握这样的三分之一技术,
四、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体验式团体教育是运用具象法、象征法、模拟法等多种技术,对教学内容在团体动力场中进行立体、全面的转换与制作。这些技术运用在课堂上,能促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运用在体验式班会上,能修复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运用在体验式家长会上能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哪一种培训模式是更合适的教师心理成长模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寻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过程,大多是单一的理论学习和考试结业等方式来实现的,基本未提到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概念,更别谈具体的实施了。由于没有对教师成长科学、系统、全面、优化的思想作为指导,导致在每一次的教师心理成长培训活动中,所采取的都是单一的认知教育模式,不够系统和全面。一些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部门,没有设立这样的研究机构,也没有相关的研究人员。更因许多学校还要面对巨大升学评比压力、校际间排序压力,忙于这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没有时间顾及教师心理资本的优化,相对好一些学校只能是自己另辟蹊径摸着石头过河了。
教师可以像学生一样受益于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例如建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就是目前行内新兴的一种做法。在工作坊中,教师变成了“学生”,工作坊中变成了“班级”,心理专家是班级里的“老师”,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体验式的。针对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设置相应的教程。工作坊可以通过体验式团体心理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不断挑战,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成员经验分享,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重燃工作的希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悟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意义,增强教师职业价值感;可以通过团队支持,摆脱职业倦怠,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乐观面对生活;可以通过设置完成复杂任务,培养韧性的心理品质。心理专家起主导作用,教师成员是该“班级”的主体,利用团体动力场,注重每位教师心理资本的优化和提升。
由心理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正在撰写的《教育教学最优化探新: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书籍,其实验学校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正在进行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优化放在了系统优化的首要位置。在教师优化的部分,又是分为三个维度的。第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优化,然后是教师自身的心理资本优化,再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优化。目前该校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大杨树二中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必然能够不断突破一个个前进遇到的困难,让那些每一天努力工作的教师们,更好经营和优化自身心理资本,让我们的老师们每天都携一袭花香,披一缕阳光走进校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备注:(本文已发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2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