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树二中校园通信(二十五)
教师合作
效能最大
今天下午在“三位一体”研究中心成员努力下,为14级部7—12班小组长第二次培训活动在集体备课方案的有效实施下、在喜忧参半感受中结束了。到此韦老师第四次进入二中校园推进大杨树二中“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活动正式告一段落。回头看看整个培训过程较以往又有一个重要改变,无论是教师心理条件和能力优化培训、小组长培训、班主任培训还是深入班级的听、评课活动,一直在韦老师指导和带领下,不同人员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在合作的过程中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活动中教师们对“教师合作”又有了一次全新认识,也是我校教学改革、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一次新的尝试、新的突破。
我校正在进行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中一直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老师们常和学生讲:学生要合作、班干之间要协助、小组要建设。我们偏重于强调学生合作学习重要,而忽视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我们教师又在这方面做了多少,为学生起到哪些表率作用呢?教师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到底对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合作教学理念认为,和学生一样,教师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教师,即使在同一课题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面设计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之间就所教内容加强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智慧上、思维上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使得原有观念、知识、方法的不断的完善,产生“1+1>2”效果。这样既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能、又形成了彼此欣赏、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群体文化一个重要现象是:单打独斗、互补干涉、不愿意合作、不会合作现象时有发生,更多的时候是行政命令下的合作,比如公开课、竞课的等活动需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这时是被动去合作,这时目标单一,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我们教师合作能发自内心认识到教师合作重要性,相互帮助、相互观摩、相互指正,那么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水体提高一定是在快车道上,这也是教师文化建设一个发展方向。
在我们学校范围内,教师之间协调和合作主要在几个方面,
1、各级部教师集体备课组
2、各教研组建设
3、各个班级任课教师团队
4、班主任队伍建设
5、级部大办公室教师之间合作
6、学校各个部门内部成员协调和合作
7、整个学校各部门沟通、协调和合作。
8、我校“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成员之间的合作。
其中备课组作为我校教学改革生力军(郭校长称其为第一生产力),这些成员之间合作意识强否、合作效果如何,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成败。
在这开学初韦老师来校进行培训中,共进行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培训之前韦老师带领助教团队认真仔细进行集体备课,主要在这些方面做了工作:活动意义阐释、活动目标的澄清、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流程的安排,教具准备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让每个成员都动起来积极思维、发表自己见解,高效完成备课工作,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交流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做调整。为老师们今后集体备课做了很好表率作用。
在3节听评课活动中,韦老师安排听课时要安排电子记录员、研讨时有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规定研讨流程等等,期间这几位教师的之间的合作,为研讨高效能完成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现在我校教师集体备课较以往有很多改善,有人员、有时间、有地点、有任务,但是在实效性和高效能上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校教师的集体备课今后要重点抓这样几个方面: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讨论采取何种方式突破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导学案、课堂检测等,最大限度考虑各个层次学生,找到最合适教学方法,为进行最有效教学活动进行前期准备。
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最好听的是常态课、推门课(因为公开课多少要有表演和形式成分)如能做到“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即不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上同一内容课,并进行及时评课活动,那我们教师合作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课堂的教学效能一定会朝着最大化、最优化目标迈进更快。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教师之际加强合作和交流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构建民主、和谐、向上的大杨树二中教师文化氛围。
通信员:敖文利
2011年9月28日
以上内容转自敖文利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0a93d70100yru3.html
离开大杨树一段时间了,很想念大家,中间和郭校长通过几次电话交流我走后的情况,和敖文利老师也通过几次电话交流课题申请及进展情况,和沈桂春校长电话交流了一次关于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话题。但还是觉得很惭愧,因为好几次都想和门永红老师、何兴岭校长也电话交流一下最近的思考。但都没有进行,我想这几天忙过之后还是要联系一下,分享一下自己走后的心理感受和思考。
在这次去大杨树之前,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督导和教学计划,只是觉得我们的改革要进入新阶段,在大杨树期间不能再“时而在前”太多了。正是这样的思路,决定了我能够从另外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看待大家,也正是这样的新角度,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可爱、优质的另一面。坦率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文主义在我的内心体现最美的一次。每个老师都那么优秀,那么可爱,只要我退后一步,真的是“海阔天空”,大家合作制定教学计划,其结果比我一个人完美很多。大家一起合作教学,看到了“一把筷子”的力量。大家一起团体评课,看到了每个人都可以是科研型的教师。这样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自身合作、研究、学习的“三位一体”是可以做到的。在教学中研究,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这样的思想,也是来源于学习。前不久我去一个教师进修学院,给一批教研员上课,上课前大家都坐了下来,但大多都自己坐在一起,好像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校长坐第一排,身边没有什么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五官紧急集合“状,每个人的肢势都是”防守“状。说实在的,我在那一刻看到了合作、研究、学习,在这一群人身上没有体现出来。我内心有点酸,但马上振作起来,给大家重新调整了”风水“。请大家都坐到前面几排,左右都要有人。请把面部表情调整到愉快状态,请把肢体调整到接纳状态。请左右环顾,欣赏一下你身边的人。。。。。。
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感觉这个空间开始温暖起来。教研团队不合作?如何指导学校老师合作?老师自身没有合作的能力,如何教会学生合作?教育管理者不学习,被管理的老师如何有学习的氛围和方向,老师们都不学习,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教改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老师提高研究能力,提升合作技巧,增强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教改才能够是一辆”动车组“,彻底告别”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时代。想说的还有很多,以后再继续分享。另外,需要回报给大家的是,回来之后我整理了一篇《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背景下教师心理资本建设与优化》的文章,经过郭校长和文利的修正之后,已经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社选中,将会刊登在2012年2月刊上。接下来我还会和大家合作继续作一篇这个方向实证分析的文章。
相信我们的教改要成功,老师一定先优化,而让教师幸福才是根本,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是重中之重。祝大家快乐、幸福!我在广州问候大家了。---------韦志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