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者韦志中
心理学者韦志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52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 破--—新学期寄语

(2011-09-06 07:27:53)
标签:

教学改革

三位一体

杂谈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大杨树二中校园通讯(二十二)
    新的学期开始了,带着爱和责任,韦志中老师从万里之外的广州再一次来到大杨树二中。这是三位一体教学改革进行到第二年、第三阶段的又一次深化和研究。我把这次培训和本学年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称为突破之旅。突破什么?首先是突破我们的认识,使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进一步理解三位一体的根本理念。其次是突破实践层面的形式主义,让我们的教师成为一个探索中的改革者而不是一个鹦鹉学舌的模仿者。第三是突破依赖专家和先进学校的经验主义,形成我们自己的研究、培训团队。        

   三位一体的根本理念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新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位一体(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在学生左右),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讲解、体验、分享),教学过程动力发展的的三位一体(学生、小组、班级)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课标为方向,以优化教师、学生、课堂动力为着力点。最终实现 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人生,让每一个学生恰当发展的办学目标。          

     教师理解了三位一体的根本理念,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另一半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了。举例来说,教师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在学生左右,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科学规律。无论使用传统的讲授还是现代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优秀教师都是按照这样一系列过程来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的三个时而,不是教师在教室里摆三个pose,也不是教师在教室里的站的位置变化。它反映了教学中的教育规律:新知识、新技能形成之初,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这是教学的最低层次——灌输,也是教学的最高层次——启发。但无论是灌输还是启发,都是教师主动的,促进学生的被动的。当 教师引领达到火候(一定水平和境界时),教学将推进到更高的层面——学生自觉主动的,这就是教师时而在后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是观察家,是管理者,起着鼓励、督促、检查的作用。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像一个学步的孩子,磕磕绊绊蹒跚向前。教师就像一个张开双臂但离孩子有一定距离的妈妈。鼓励着那个兴奋而又胆怯的冒险者跨出历史性的一步、两步、三步。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开始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一旦教师把班级或学生引领到这个阶段,教师就摇身一变成为学习集体中的一员,跟随着教室里学生发生一切——那些令人欣喜、不可思议的发展和变化。这时,教师是学生伙伴:一个关心同伴成长的优秀学生。更多时候,只要老师在那里,学生就会主动的,充满自信的学习和成长(优秀学生写作业就是这个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三位一体,揭示了各种教学方法疏通同归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揭示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上述理念认识到位,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科、课型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再设计的过程,完成教师自己成长的三位一体(知识的完备、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完善)。        

   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再好,它是新事物,教师、家长、学生都有一个认识和接纳的过程。开学初,教务处、政教处要根据全面、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下工夫,真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2011——2012学年,我们用什么树立大杨树二中的品牌?什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助推器?那就是我们努力践行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改革理念模式科学系统全面、教学实践扎实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那么,我们的学校会成为学习型的学校,我们每一位参加改革的教师,会成为专业型、研究型、导师型的教师。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业巅峰和人生的高峰体验。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将会因为我们的成功而受益终生。我相信我们会实现这样愿景。             

  感谢韦老师 !                     祝同志们成功 !

                                    郭长海

                              201191日      



以上文字转自大杨树二中网站:http://www.dysez.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