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再现

(2010-11-16 01:44:27)
标签:

转载

分类: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我在大杨树二中做调研。文利写的文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再现

   今天全天参加了韦老师关于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培训,当再一次聆听老师讲授、小组的分享和自己的体验,对很多问题又有一些新的认识。

    上午以韦老师时而在前讲解为主,把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整体理念和框架体系介绍给了全体老师们。在深入浅出讲解中,老师们对整个模式从宏观上了解许多。我认为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和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较最大的优势有这样几点:

    1、有清晰科学理论做理论依托和支持。

    2、全面系统、立体、具体和可操作。很多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的课堂上教与学的问题解决。而此模式除了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还要通过体验式班会课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人格健康成长。还关注家庭环境改善,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召开,使得家庭文化、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得到一定的改善。还注重教师在理念、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培训,因此是全面、立体。同时在理解和学习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念后,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学习和应用是重点,把握技术关键是学会技术的制作和转换,充分利用当下物理空间资源,体验式技术可操作性很强,只要不断实践、反思和总结,一定会游刃有余的。

   在下午的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堂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一次生动再现

   下午的课教学目标是:学习和理解体验式技术含义、初步掌握技术制作转换。

   在一个下午教学过程中韦老师使用了体验式技术创设情境、场的建设、完成了知识传授,发挥了导师时而在前讲解引领、时而陪伴左右帮助答疑,时而在后的鼓励推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讲分享和体验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又通过呈现、表达和转换方式完成的。本身就是一堂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一次展示。

 

回忆课程经过,1、是游戏分组加强场的建设。----热身阶段,暖场的过程。

              2、老师揭示教学目标和提出相关设置。发挥教师时而在前作用。在这会讲解中用了比喻技术(包饺子)让学员很好理解体验式技术含义。

              3、小组讨论,总结体验式技术的含义,是交流思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陪伴着左右。

              4、组间交流,进一步分享的过程,老师采取互助方式,是学生讲解分享的过程。

              5、小组展示,选几个代表发言。在这个每个人发言后,老师发挥了时而在前讲解引领的作用。

              6、为了对体验式技术有更深刻理解:老师又使用超市技术,每组留一个讲解员,其他所有成员分别到各组参观提问。这个过程更充分交流和理解体验式技术,对体验式技术有了全方位理解。

 

    到此为止整个过程是以呈现和表达过程。

    接着就是技术转化过程。每个人思考学科哪一节课可以使用体验式技术来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在理念和设计层面一次转换,是一个思想层面内化和吸收体验式技术这个知识目标的过程。

    最后阶段分成三个大的研究中心,有分成9个小学科小组。有为明天上午实际上技术的转换做好前期的热场过程。最好表达感谢过程何尝不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好实现方式。

               

   总结一个名词:体验式技术感念:在团体中导师明确教学目标利用投射、比喻、象征、具象等方法创设与目标相匹配情景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知识内化、吸收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

   具备条件:

   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利用当下有限资源的能力、较好人格修养,相信学生,学会放下、放心、放手。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学习能力。

   物理条件:座位、黑板。等

   场的建设:小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

 

  思考问题:1、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体验式技术为谁服务。

            2、如何检测和评估效果

            3、创设情境和热场(暖身)关系,是否需要节节热场。

            4、几个技术其实不可分,融汇贯通的,投射和具象等能否举例子让学员理解呢?

            5、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的。

            6、在每个环节完成过程中,规则设置时必须的,起到保驾护航、高效作用。

  政治组取名为和谐号口号是:和谐、向上、思辨,做一个快乐的思想者!

  最大感悟成长是每个人需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