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2010-01-18 09:08:32)
标签:

心理教育

团体咨询

心理

心理老师

韦志中

杂谈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2009年1月本会团体模式第一阶段课程,由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委会主办,在成都开展。那次是本会团体模式导师认证课程,第一次登录成都。本会团体模式和成都有缘,这一次相逢就没有再分开,09年在四川分别开展了本会团体模式的第一模式课程,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课程。

2001年1月9--12号,本会团体模式导师认证课程,又一轮开始了,上面照片是这次的合影。

第二模式将于5月登录蓉城。

本次课程来的大多都是大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员,看来大家已经逐渐了解本会团体模式的特点了,第一模式的课程主题是《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团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主要是大团体、结构式、团体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转换等。在目标上,主要是围绕如何开展体验式心理教育团体为主要方向。

第二模式是《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的理论与实践》,主要针对如何开展工作坊进行的。相对于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更多侧重成员的个人成长。

期待再次见面在成都。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2010年我本人最大的转型就是从一个心理咨询师转型为一名心理学者,在心理学社会实践应用与学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争取走到每个城市,都开展一些针对各种人群的专题讲座。不断传播心理学应用的概念。上图是受成都市武侯区教委与成都市武侯区计算机实验小学的邀请,给一群校长及心理老师开展主题为《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应用》的演讲。

最近这一段时间,已经开展的专题演讲:

广东佛山大学师生专场:《爱情心理学》

山西太原学校心理老师专场:《体验式心理教育团体模式在学校中的开展》

山西太原心理咨询师专场:《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山西民主党派专场:《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广东广州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公开专场:《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山东济南小舟沙龙圣诞夜专场《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四川成都心理咨询师专场:《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与当下社会发展》

四川成都计算机实验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者专场:《体验式团体教育与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探讨》

 

2010年,我将继续走到各个城市,各个人群,开展心理学在各个人群的应用,继续推动《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系列主题演讲。践行一个心理学者“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收益”的职业愿望!

-------------------韦志中

 

 

下面是一个学员的课厚感受分享:

内心小孩的聚会(一)

作者:xiangjiao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由韦志中教授做导师的培训:本会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班。为期四天,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次内心小孩的聚会。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孩,她掌管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每天在路上奔波的都是家长,他约束着内心的小孩。只有夜深人静时家长累了睡了,内心的小孩才会出来,这时我们很多人会迷惑:怎么我会这样想呢?怎么我的想法和愿望与白天的如此不同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想挣脱的感觉:生活看似一切顺利内心却又想逃离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内心小孩的声音,她与白天的自己不同,白天在生活中奔波的是家长。

        生活中有的人懂得照顾自己内心的小孩,有的人却从不知道内心小孩的存在。小孩被长期的忽视后就会生病,这时生活中的那个家长就不快乐,我们要想自己真正的快乐,必须要学会关心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

        而这四天在我看来就是这个小孩的四天。

        我们像一群被家长带着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一样聚在了一起。在导师的带领下,有些家长迅速的离开了,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导师,有些家长却顾虑重重,迟迟不愿离去,固执地在一旁看护着自己的小孩。而我恰恰是前者,在整个课程期间我都全情投入的参与,感觉就是开心的玩儿,就连最难的理论转换为技术的环节,我都开心的玩儿,本来很理论化很技术化的学习在导师的设计下都变成了很有趣开心的事。

        一直很佩服导师的思路,他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完全体验化了。不但教我们如何对别人开展体验式的心理教育,而且把这个教授我们的过程也做成了体验式的。

        人的思维形式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虽然抽象思维是更高一级的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相比是一个人进步的象征,但不可否认形象思维对一个人的记忆与内心的触动和建设来说更深刻。

        导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尽力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带到当下,把他的技能直接教给我们内心的小孩,由这个孩子再转达给生活中的家长,让家长在生活中去实践。这样激发出来的力量会更大,会比单纯把理论知识教给家长,让家长把它当做生活的一项技能去使用要好。这样会让我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更快乐,因为我们内心的那个小孩自己参与了,她知道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开心。

        呵呵。。。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聚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