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命教育韦志中心理学文化 |
中国当下社会需要生命教育
作者:韦志中
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死刑案”“广东黎景全醉酒驾车死刑案”分别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对被告人黎景全和被告人孙伟铭分别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从司法的角度,这是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式的一个符号。从社会学的角度,这是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的不良关系的具体体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社会个体缺乏生命教育所导致的极端个案。
中国社会当下的物质文明的速度,让世人震惊,也让我们自己有时候会“不知所措”。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在五花八门的的自我价值体现形式的背后,也反应出社会中的一部分个体自尊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一个自尊体系建设不完善的个体,在社会行为中,更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一个人的自尊体系的建设,是社会化的过程,是家庭心理教育的过程,同是也是社会教育的过程。要实现大多数社会个体最终成长为一个尊重自我,拥有自尊和自强,可以妥善处理挫折和机遇的人,应该被列为是整个社会人文建设的核心目标。
生命存在的相对独立,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部分。对每个社会个体都要开展生命作为个体的核心,但同时又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一个一个生命组成的。彼此相互依存,就要彼此相互尊重,甚至敬畏。时刻知道自己生活在关系中,和每一个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敬畏自然才可能有和谐的自然的辩证思维,在这个部分也可以体现出来。
这样的生命教育课程,应该在一个人的心理发育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进行。也应该在一些特殊社会职业的人群当中开展,比如驾驶员、飞行员、负责环境管理的官员,负责民族事务的官员等。
一个充分尊重自我,自尊体系建设相对完善的人,在面对自身生命挫折和机遇的时候,才会平静处理,不伤及自身和其他生命。
一个敬畏自然的人,在处理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冲突,在应对社会中出现的极端社会事件的时候,才不会畏缩与莽撞。
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预防的一种主要方式,这样就可以为未来的社会人文和谐,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开展生命教育,是危机干预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更好的处理当下社会和自然中出现的矛盾,不让个别事件变成群体事件,减少社会不良成本。
我建议相关部门,在每一个公民在考取驾驶执照之前,接受一个心理健康检查,确保自身的生命态度,和心理健康条件,不会在驾驶中极端表现。针对一些人违规严重的驾驶员,强行要求定期参加生命教育课程,不然就取消其驾驶资格。
什么是极端表现呢?比如,出现交通事故之后,不去救人或者处理,反而惊慌失措地跑了,这种就是心理素质不够的表现。
还有一种逃跑,不是惊慌失措的反而是有计划逃跑,这种属于对生命的尊重不够,严重缺乏生命尊重态度。
小学把生命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大学把生命教育课程列为选修课,特殊行业的特殊人群把生命教育课程列为职能考核。让每一个人都逐渐形成,生活是快乐的,生命是一次快乐的旅程,我们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人际关系中,形成良好的生命态度,爱自己,也爱护别人。
生命教育课程应该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基本原则,根据当下社会的现实特点和现象,从“尊重自我”;“敬畏生命”;“快乐的生活”三个方面开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
http://www.wzz.com.cn/other/Files/upfile/20090822105416-0.jpg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导师认证课程,全程十五天,分为四个阶段,前面三个阶段都是四天,后面一个阶段是三天。第一阶段的主题《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团体导师培训》;第二阶段主题《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导师课程》;第三阶段主题《危机干预与小组治疗》;第四阶段《督导与认证》。最近课程:山东济南11月12-15日,第三阶段。山西太原12月3-6日第二阶段。咨询:020-34076058 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