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一)
(2009-06-17 11:07:17)
标签:
团体技术团体心理咨询韦志中健康 |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
⊙自己来创造团体技术
编辑按语
当我们懂得制作技术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受团体技术本身的制约,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恰当地中断、改变、穿插和变换不同的技术,如果一个技术尽可能地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导师对技术运用的把握,并不需要追求技术运用的完整,只需让团体技术跟着团体动力走,及时地使用技术调节团体的气氛,满足到团体成员的需要。
一、团体技术制作
在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当中,制作团体技术是一个关键的部分。有些人认为团体技术是领导者或培训师带领成员,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而去使其体会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其实这只是在普通的教育培训团体当中较为浅层的一种技术和形式,如果在咨询和成长团体以及治疗和干预团体中,团体技术的实施就并不是那么简单了。
根据团体目标而设计的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不但要求围绕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还有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一个团体心理咨询师在团体技术制作上会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也分别体现了团体心理咨询师在当下的团体带领能力及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状态。而且每个阶段又是不断上升的,或者是变化的。
1、灵感阶段
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会有很多关于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思想不断地涌现出来,如泉水一般。这是因为在不断地团体实践中,经验与灵感的结合。这个阶段在制作技术能力上还是盲目的。大多在这个阶段“发明”的技术,都不是为了目标而设计的,而是因为一刹那的灵感的结果,这些技术虽然很有效果,但往往不具备针对性,如果运用在团体中,团体目标效果很好的话,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但对于一个团体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往更高处攀登的一个必经阶段。
2、针对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体心理咨询师除了有灵感之外,还有目标性、针对性。开始考虑团体技术的可操作性,以及团体目标制作技术原则。
通过团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团体成员迅速融入团体当中,使他们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现,甚至一些团体技术本身就可以作为治疗和危机干预之用。团体技术实质上就是为成员的互动提供途径,恰当使用团体技术,将能很好地把团体动力发挥出来,促进团体的成长。
我们现在从不同的地方找到一些设计好了的团体技术,但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去制作团体技术。除了能为团体成员带来新鲜感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团体技术的制作,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团体技术的本质以及每一个环节设计的最终目标,这并非“现学现用技术”可以达到的目标。在下文我还会讲到团体技术的自由转换,即根据团体内实际的需要自由地穿插运用不同的技术。当我们懂得制作技术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受团体技术本身的限制,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恰当地中断、改变、穿插和变换不同的技术。
二、团体初期的技术的制作
在团体培训前期,通过一定的技术,可以有利于团体成员的热身,将他们带入到当下。
(一)作用
1. 由冷到热的热身,即一群并不是很熟悉的成员,将他们聚合起来,较好地融入团体中;由热到冷的热身,某些团体成员可能都是彼此熟悉的,但是互动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而不能很好地深入内心,这时就需要通过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将他们带入到内心体悟中。
2.
3.
(二)考量因素
我们在制作团体技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针对性。我们设计一个团体技术的时候,首先要清楚的是,我们是围绕团体目标而设计的。然后根据团体目标如何实现的需要来设计团体技术。例如一个人际关系团体,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善参加团体的成员的人际关系,团体技术就是要根据这个目标来具体设计。
团体心理咨询是需要一个总目标的,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阶段目标,在阶段目标下面还需要设立小目标。阶段目标是为中目标服务的,小目标是为阶段目标服务的。在设计团体技术的时候,需要围绕小目标,进而间接达到团体总目标的实现。例如,这个环节的目标是热身,那就是就要围绕热身的目标去设计和制作,只要是热身的目标实现了,总目标就会间接实现,因为为下面的团体工作,已经做了良好的开端,这是团体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虽然是围绕小目标,其实也是服务于总目标。同事需要注意,在设计小目标技术的时候,要避免一个技术围绕几个目标,这就是团体技术的针对性原则。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量技术与团体匹配问题。部分团体技术适用于参与成员互相已经熟悉的团体,部分就适合用云参加成员之间不太熟悉的团体。例如,在开展一个企业团体的时候,成员之间是熟悉的,那我们的团体技术设计就要考虑从热到冷的需要。这个也是团体技术的针对性考量。
关于团体技术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团体技术很好,但是导师确实不具备这个技术的操作能力的,最终效果会大打折扣的。比如一个运动员,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技术难度。所以在设计技术的时候,也要考虑导师的个人能力。
现实因素考量因素。比如现实中只准备三个小时的团体开展时间,就不能涉及四个小时的团体技术;一个房间20平方米,就不能设计一个需要40平方米才能完成的技术。这是时间和空间现实。这些客观现实条件虽然给我们设计团体技术带来的麻烦,但同时也是对我们是否是一个号的团体导师的考验。我们在团体技术设计中需要考量这些。
现在又很多团体,方案写的很漂亮,但带领者没有很好滴理解清楚每个环节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目标实现的关联,造成团体目标难以实现。而自己设计团体技术的好处,就在与这里,团体导师自己设计自己所要运用的工具,背后有什么样的理论和技术考量很清楚,能达到什么效果也很清楚,可以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避免不好的现象出现。这样,对于团体的目标的实现和团体开展的效果都是有利的,也是团体带领着需要明白的。
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其分类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我们应该针对什么样的团体应用何种技术,而且也要看到这些技术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它对目标实现的作用有多少,如果一个技术尽可能地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做到这点,需要有专业的积累、灵活的运用以及严谨的制作过程和全方位的考量。
我们将其分为:
1、
2、
3、
了解了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作用、目标、影响因素以及分类,虽然这仅仅是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始部分的技术制作,但是却是贯穿了整个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起到了一个总领,开好头的作用,因此不容忽视。
(以上全部内容摘自《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第一版,韦志中著,广东科技出版社)
亲爱的朋友们,前两篇关于本会团体的文章结尾,我提出来要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团体技术制作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今天先把我的团体书中关于团体技术的一段,也公布在这里。先让一些没有读到过这本书的朋友也了解一下。然后我们再详细分解,一点一点来诠释本会团体技术的制作、理论转换、技术转换等方面的细节。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一书的问世,对于心理学领域来说就像大海一滴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韦志中,一个热衷于探索和实践本土团体心理咨询的人来说,真算上时生命旅程的一件大事。我之前没有写过书,也没有一篇很好的论文和文章。
可是,我还是要挑战自己,我要做到像我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心理学工作者要做到多能:学能、教能、效能。
有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快乐学习的模式。
有教授的能力,自己了解,也有能力告诉别人让别人也了解。自己理解也能有手段告诉别人,让别人也理解。自己可以领悟到的知识,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传递方法,传递出去,让别人也获得。这样就能减少科学在进步和发展中的成本。
作为科学服务人类的三个层面(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实践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层面。我所做的是最需要实践,最直接服务于大众的科学工作。需要有直接的、明显的效果,这是我成为效能,有效能就是科学的标准,没有效果用很多论文诠释附会都是不可取的。在实践科学面前,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说法。
正是有上面的这些观点在我的脑海中,才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这些,把我在实践中的认识表达出来,让更多人直接或者间接受益。
同时我也提高了我的三能之一的“教能”。
我和我的本会团体咨询导师团队,计划在明年出版修订之后的第二版,到那时候希望我自己会更满意一些,读者也能够从中获益更多。
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的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另外,既然下面的几篇文章我会围绕团体技术和大家交流,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够互动,说出来自己的观点,感想、经验等。也可以提出你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我可以更直接针对大家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表达。就更加围绕我们的需要。
切记,看到之后有感觉,要跟帖子表达。我会更开心!
多谢!
本会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团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