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的贵人——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第98期活动报道

(2009-06-14 19:21:43)
标签:

生命的贵人

星期三心理学

心理学俱乐部

健康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
生命中的贵人——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第98期活动报道

  文:心流

    今天到得比较早,正好赶得上和中心的伙伴们一起吃晚饭。路上,却惊讶地发现韦老师今天竟然连去吃饭都带着个本子,还握得紧紧的,好像很宝贝的样子,心里顿时觉得很好奇。在等上餐的时候,韦老师终于翻开了他的这个本子。他一边翻着一边对我们说:“我构思创作的东西都记在这上面的。你看,我这里搞了40多个主题,今天我要给你们上的就是这个——生命中的贵人。”看着韦老师那一页页畅快挥洒的字迹,穿插着各式各样的草图,感受到他创作时的激情和思维的奔涌。他的话语间,更是流露出来一种艺术家即将展示其得意之作时的兴奋和自豪。据听说这也是韦老师最近在写的一本心理励志小说中的一个小章节。这令到我对今晚的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

http://www.wzz.com.cn/other/Files/upfile/20090613134445-0.jpg

    然而韦老师并没有在课程的开始时就直奔主题。他先是分享了他对俱乐部部分成员对前一阵子课程所反映的一些情况所做的反思,进一步澄清了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的目标定位,并向成员强调了达到这个目标的三种方式。韦老师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俱乐部成员的尊重和关爱,彼此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老师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经验的分享只是三个作用力之一,而且他的分享也是需要通过我们思考,才能变成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如果光是听而不思考,那他的东西和我们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除此之外,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自己,对自己有更多的体察,这些发现就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第三就是,在体验的环节中,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摄像机,这个摄像机对准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内心,把体验环节中自己内心走过的东西记录下来会带给自己重要的发现。韦老师笑称这为“不四法门”,也就是说没有第四种方法了。这也让我对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自己要怎么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http://www.wzz.com.cn/other/Files/upfile/20090613134607-0.jpg

    随着欢迎新成员的掌声响起,我们进入了今天的主题“生命中的贵人”。韦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开工作坊中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原来,他这里所指的“生命中的贵人”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贵人,而是让自己感到厌恶的,但是又必须面对的人。这是属于“关系”的范畴。在听老师分享的时候,我也跟随着他的思路,在脑中搜索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去总结这类人的3个特点、在明白这些人大多对我们并无恶意而更多的时候只是被我们当成了某些人的替身的时候,尝试去发现自己与“厌恶”的这类人背后的原始关系。韦老师说,原始的关系通常是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无从选择也无法逃避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我们之所以要把这些人称之为“生命中的贵人”,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和澄清自己内心的需要以及需要修复的关系,从而改善我们的心情和日常的人际关系,是帮助我们发现和破除我们人际关系“魔咒”的贵人。

http://www.wzz.com.cn/other/Files/upfile/20090613134823-0.jpg

    随后,我们进入体验的环节。我们在到场的成员中去感觉彼此,找到自己的“贵人”的替身,然后走到他身后轻轻地牵起他的衣角,跟随他走动,直至在场每个人都连接起来。这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个新的体验。这个“新”在于关系中的视角,我们似乎总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去敌视他们,而甚少会站到自己厌恶的那些人身后,去追随他们。有的成员会发现,自己很想逃,很反感这样做;有的成员会发现,当自己站在自己厌恶的人背后,内心竟然会有种强烈的欲望,想去拥抱她;有的成员会发现,当自己站在她身后的时候,觉得她和自己是一样的,不那么讨厌她了...... 然后我们在原地坐下,以“我生命中的贵人”为题做一首诗,记录此刻内心走过的感受。一些朦胧的感受,在写诗的过程中越发地清晰了起来,以文字流淌于纸上。然后我们与自己前后的人分享我们创作的诗。哦~ 我从她身上照到了我的妈妈,我觉得妈妈有了小孩不应该穿这么漂亮的。哦~ 我从她身上照到了自己的自卑,我讨厌那些比我漂亮又比我聪明能干的女生,我会感到对我的威胁。哦~ 我从她身上照到了我表姐,看到她总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我就觉得自己很没用。或许,我讨厌的人正是我渴望去成为的人。或许,我真正讨厌的是这个没用的自己吧。是的,正如韦老师在分享他过去经验时也提到的,有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真正厌恶的竟然是自己。

最后,我们和自己前后的人互相拥抱,衷心地感谢对方带给自己的发现。

 

    回过头来品味,发现自己在今天的课程中所获得的发现和收获,恰恰就是通过课程开始时“不四法门”去获得的。韦老师巧妙而自然地将这“不四法门”融入到这次的课程带领中,在不知不觉中促使我们运用这“不四法门”推动我们去实现目标。这也让我对心理教育和心理成长团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认识。

 

    感谢韦老师,也感谢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的成员们,感谢大家带给我的发现和成长! ^ ^

 

《生命的贵人》

文:目漱枫
    我们在群体里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什么是贵人?自己憎恨的人呀。
    是的,自己憎恨的人往往是生命中的贵人。
    于是想到这几天自己的状态,任由情绪进进出出,
    看见生活中厌恶的、喜欢的、无赖的、依赖我的、被我遗弃的等等等......
    当后面有几个人牵着我衣角,突然想:关我啥事?
        
    关注那个贵人,我知道她是谁。
    她曾经那样深深伤害我,虽然已离去,但生命让我跟随她。
    内心一直有这样一个她,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她冷漠、粗暴甚至带点残忍,
    可又如此脆弱、敏感、无奈。
    只想牵她的手,碰碰她,或者说句话什么的。
    不一定,再像以前那样重新接纳内心自我那样非得拥抱内在自我。
    意识层面做到,未必潜意识能完成。

    接纳任何状态:混沌-分离-承认-接纳-融合。
    生命里上千亿细胞在分别完成这个过程,
    不过是在今生完成一部分。
    既然如此,何必强求样样都分离与接纳呢?

    回头一看后面跟着三个人,
    是哟,这几天自己在分裂与整合状态下将他们隔离了。
    于是我所有分享时间去聆听他们的声音:
    每一人的描述,的确都有我的身影。
  
    后方:谁怜悯我、谁厌恶我、谁跟随我、谁嫉妒我、谁喜欢我......
    前方:我厌恶谁、我嫉妒谁、我跟随谁、谁和我一同跟随、我和谁的关系又如何......
    每一个体都能在家族中寻找到身影,
    我不过跟随家族步伐,
    而每一个家族身影,
    最后都能融合到内心的我。

    从家族生命流过渡到个体生命流,
    生活多味,
    生命多彩,
    原来,
    我,
    的确是桥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生命的贵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