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也是一种生产力

标签:
心理心理创伤心理援助心理治疗健康 |
分类: 心理学专业文章 |
地震让我流下悔恨的眼泪--张继明的故事
(本文是韦志中参加心理援助20天回到广州之后的口述,席子云整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本文根据事实真相,作了针对性的修改)
2008年5月23日早上8:10左右,我们像往常一样的来到青羊区的灾民安置点。这几天,一直不断有新的灾民被安置在帐篷里面住下来。每一个帐篷里,都有一个志愿者在负责大小事宜。
每当负责人发现帐篷里面有人情绪不稳,需要处理的时候,就会在广播中寻找心理咨询人员前来帮助缓解他们的情绪。
我们因为在那里服务的时间比较长,和管理帐篷的志愿者都已经十分熟悉了,他们已经完全的信任我们。因此一旦出现有需要马上进行干预的在灾民的时候,都会自发的来找我们。
这天我们来到志愿者办公室报到之后没有多久,45号帐篷的志愿者就找到我。他说:50号帐篷内张继明情绪有些激动,一直吵着要离开这儿,可能需要紧急处理。
当我去到他那个帐篷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小组的两个组员已经在那里了。
她们一左一右的坐在他的身边,正陪着他说话,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
那个人大概40岁的样子,皮肤黧黑,看来容颜憔悴,满眼伤悲。
不久之后我就发现这个帐篷和其他的帐篷有点不同,这个帐篷的被子全部都被叠得整整齐齐,四四方方的,就好像是豆腐块一样,非常美观,整洁。
帐篷内的一个老人见到作为志愿者陪同的我的时候,说:这里的被子都是张继明叠好的。他很勤快,很通情达理。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头,现在都在靠他照顾。他也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是个好人。
张继明此时听到老人说话之后,突然怔怔的流下泪来。
这时候那个老人又说:他说他曾因为偷窃坐过牢,他现在一提起过去就悔恨得痛哭流涕,说自己不该做一个坏人,不该浪费生命,还吵着要走,怎么劝也劝不住。
这时候,我走到他的面前坐下来,跟他说:你是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吗?
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跟我说起了他的生平:
我叫张继明,是一个遗腹子。在我还没有出世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很辛苦的把我拉扯大。
如你所见,我长得很丑,皮肤乌黑,眼球突出,实在不是一个一看就能讨人喜欢的人。小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父亲,所以村里的孩子都欺负我,说我是个野孩子。他们取笑我,用石头扔我,不让我参加他们的游戏。
我每次看到他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我就会躲在一角看着,暗暗的伤心。
我有时候也会在我的母亲面前哭诉。我的母亲通常会说:孩子,人家不和你玩,你就自己玩啊。
她不知道,我其实很渴望有朋友。我不愿意自己孤独。
去到学校之后,我的成绩一般,加上长相不好。所以,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我依旧是一个没有朋友,没人关心的孩子。
所有的同学,他们往往成群结队的出去玩耍,或者是互相约好去同学家。只有我,像是一个透明的人一样,被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忽略。我试图去加入他们,但是总是换来嘲笑。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遭受这样的待遇,长得不好,难道有罪吗?
我读初中的时候,已经不愿意去学校了。我每天在街上东游西逛,到了下课的时候我就回家。
在外面游荡的日子,我不用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歧视,不用因为做错了一点小事就被他们集体的嘲笑,不用受罚,我觉得这样很好。
我的母亲后来终于知道了我经常逃课的事情,她很伤心,拿了一个很粗的棍子狠狠的打我。
母亲打得很用力,我觉得很痛。我很想反抗,但是当我看见母亲的眼泪的时候,我就停了下来。就任由那棍子一下一下的打在我的身上。
母亲哭着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不学好?给你读书,是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不用受人欺负,你倒好,整个学期逃学。你说,你为什么要逃学,啊?你说,你是不是想要气死我啊?
我说:妈妈,其实我也不想逃学,但是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喜欢我。他们都笑我,排挤我,你说我怎么读下去?我就是长得丑了一点,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说完之后,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哭起来。母亲听了之后,突然扔下棍子,也抱着我大哭起来。
她的眼泪,落在我的裸露的手臂上,热辣辣的痛。
我在下一个学期辍学了,开始了游手好闲的日子。
有一个,当地的一个小地痞找到我,说;哥们,经常看你在街上晃悠,想不想找点活干啊?
我当时正闲得慌,于是就说好啊。
当天的下午大概3点钟左右,我第一个和他们出现在一个人的家门口。
他们对我说:我们要进去找点钱用用,你就在门口随便溜达溜达,看见有人来了就用石子扔进窗户里来。我们就知道了。做人机灵点啊,别误了大事。成了之后,会有你的好处的。
我当时很紧张,但是后来发现,这是同学张某的家,就突然的产生了一种恨意。
心想:被人偷了才好呢,谁叫你整天欺负我,活该。
就这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盗窃生涯。
每当遇到过去欺负过我的人的家里的时候,我除了偷之外,还把他们的家搞得一团糟。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除我内心的闷气。
第一次被抓进去的时候,母亲很伤心,她怎么也想不到,我会成为一个盗窃犯。她对着我哭得喘不过气来,说;老天啊,为什么我的命就这么苦啊。
我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很惭愧,觉得对不起她。于是,在牢里,我总是表现得很积极。我也希望,自己出去之后,找一个正当的工作,然后堂堂正正的做人。好好的奉养母亲。
可是,在我出狱之后,才发现要找一个正当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我没有任何的手艺,加上有前科,于是很多时候,都被人拒之于门外。
每次我被放出来,以前在一起偷东西的哥们都会来找我,他们说:找什么正当工作啊,跟哥们在一起,有吃有喝有玩的多快活啊,而且,像你这样的人,去到哪里也不会有人要你,你说,谁会愿意请一个贼做事啊。
我想,也是,我们每一次偷钱了东西都一起吃喝玩乐,一直到把钱花光为止。在这里,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歧视我,他们出去的时候都会叫上我,从不会落下我。虽然我知道做一个贼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但是,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很开心。我觉得我终于有了朋友,如果我学好了,我就没有朋友了。外面的人都不喜欢我,在我还没有做小偷的时候就不喜欢我,现在,就更加的不喜欢我的。
于是,我就这样一直的偷了下去。
十多年前,我终因偷盗情节严重被判刑入狱9年。我的母亲每个月都来看我,苦口婆心的跟我说要学好的话。那个时候,我有了痛改前非的决心。于是开始学习英语,后来表现好,还当上了教员,然而还不等我减刑出狱,母亲就先离开了我。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的痛哭起来。
我静静的看着他流下眼泪,静静的看着他把眼泪擦干,然后,静静的等待着他把他的故事说下去。我知道这个时候,他很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能够听他倾诉内心的话。
母亲在我坐牢的时候患了重病,为了看病,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所以我出来的时候,一无所有。
于是我租了一个小房子,我就在自己的房子里面呆了几天,我不知道自己该作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
地震的时候,我正在自己租来的房子里面睡觉。当时我睡在地上,房子倒下来的时候,被柜子挡住了,我只是被砸下来的砖块什么的砸伤了一点表皮。我等到房子不再摇晃的时候,开始搬开周围身边的瓦砾和砖块,等我出来的时候,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子都倒塌了,听到四处都是哭声和喊声。
我想:这下好了,你们大家都和我一样,一无所有了。
我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去救人。后来,我看到解放军来了,我看见他们奋不顾身的救人,完全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心中突然像是被扯下一层包装膜,豁然的亮堂起来。
我想起自己过去不堪的岁月,我想起自己曾经带给这个社会不少的危害,我想起自己的行为曾经不知道给多少个家庭造成伤害,我不禁流下眼泪,那时候,我多么痛恨,我曾经是一个那么坏的人。我多么的渴望,能够成为一个好人,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家。
于是,我行走在废墟中,我想着,可能地底下还有会像我一样被困却没有被压的人。
我用自己的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先后挖出了两个孩子。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是不是还活着。
孩子们被挖出来的时候,都惊慌失措的哭。我抱着他们,自己也不停的流泪。我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觉得能够活下来其实是一种幸福,
我心里不停的叫着:妈妈,我终于也做了一件好事了。我救了人。妈妈,你看见了吗?我救了人。
为了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我一直在拦车,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出租车。
司机是个女的,她听说这是我从地震中扒出的孩子之后,让我上了她的车,把我们送到成都,没有收我一分钱。当我问她的姓名希望日后可以感谢她的时候,她说,就叫我党女吧。
我当时一听就不由得流下泪来,多么好的一个人啊,而且,像她这样的人,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不止一个。想想我自己,我不由得感到羞愧万分。
孩子被安排妥当后,我也被安置在了青羊区体育中心灾区群众临时接收站,
地震大灾难使得我看见世间的温暖,我并不是孤单一个人。地震让我们倒下,我们却要直立!我想做一个好人,我想有个家……
案例分析
张继明的案例可以从下面2个方面来分析:
1、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次重新评估。
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对他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冲击,在过去他是没有思考未来这个事情的,他是没有办法面对未来的,因为过去他的生活一直处于不顺利、挫折当中。当他想改变他的生命轨迹的时候,他总会遇到现实的困难,这个时候,人的惰性就会出来,尤其是现实的困难阻挠他把心里想要改变的、善的动力的发挥。因为现实的困难是确实存在的,一个服刑回来的人,现实中很多人是带着有色眼睛和固定的社会认知看他的。所以,当他每一次想要改变,想要做一个好人的时候,这种想法在以前也有过,但是都被现实无情的打击掉了,在一次次的挫折之后,他内心里想要做一个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优秀的人的动机就很小了。
他的成长经历和现实生活给了他很多的挫折,这些困扰着他,让他没有办法去摆脱,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曾经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但都是一闪而过,对未来的憧憬会被强烈的恐惧感和现实的困难淹没。这个时候在内心里想要做一个好人的动机就显的那么微不足道。
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潜意识里对过去没有内疚和自责的,他一样的会有耻辱感,对于那些做坏事的人,那些不按照社会道德标准去行为的人,大众通常会以为他就是这样的,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很心安理得,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人是有痛苦的,是有挣扎的,他们也想做一个好人,只是他的向善的心一次次的被打击掉了,他的耻辱感一直伴随着过去的他,直到地震发生。
地震的发生对任何人的心灵都会有冲击,对他也是一样的,让他一下子看到人的生命这么的脆弱,人的生命旅程这么短暂,突然间有了一个感动,就是四种感动里的对生命的领悟的那种感动,突然间达到了一个至高点。在这种感动的促使下,让他的那些被压抑多年的,一次次被打击下去的生命中想要做一个好人的动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个被激发出来的想做一个好人的动力和过去他做的那些事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他过去做的那些不为社会道德所允许的事件,和他现在对生命的强烈的感悟相冲击的时候,强大的耻辱感、愧疚感一下子涌上心头。
2、如何要度过这一关呢?
虽然他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感悟了,但是他还需要越过几个关卡,才能够真正做一个好人。第一个是他如何摆脱掉过去一直累积的耻辱感,就是如何接纳自己的过去,如果他一直不原谅自己的过去,他就会一直沉浸在对自己的自责和不接纳当中。一个不能接纳自我的人,无论过去的经历是怎样的,都没有办法面对明天,就会一直沉浸在过去。
所以,这个咨询我们围绕着走存在主义路线,让他知道过去的人生不是他的本意,不光要在他的意识层面意识到这个,还要让他从潜意识层面接受,过去我的人生走过的轨迹不是我愿意去走的,是由很多事情影响的,兜兜转转形成的一条没有选择,被动接纳的人生路线。当他的潜意识里理解这些的时候,他对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情的一些内疚感、自责感,耻辱感会减低,这是我们第一步要化解的部分。
化解的过程需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出来,让他自己去做一个整理,去比较,就是让他面对自己。我们知道面对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可以去偷去抢的时候,不怕被人打,但是让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却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我通过一幅画,就是让他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情景画出来,然后去做比较,通过这个画的表达,他可以重新整理,把过去的耻辱感化解掉一部分,又能清醒的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还有未来将如何走,如果再遇到和过去一样的困难的时候,会不会还和过去一样的屈服,被动的去接受,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治疗策略。
2、重新建立自我的自尊体系
第二个部分就是我们清醒的看到,在这一次地震给他带来的震撼的基础上面,要把这种震撼和他对生命的感悟发挥到淋漓尽致,和他去分享,他自身对生命的感悟使他上升到一个高点。比如,可以让他说出来,他说,我要做一个一撇,一捺的“人”,而不是只有一撇,或者只有一捺的人,我要做两个都具备的,站起来的人,不是趴在那里的。重新激发他生命的向上、向善的一种顽强,这种生命力和对生命的认知。当这个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他就开始重建自我的自尊体系。过去,他由于经历了那些挫折的事件,他的自尊体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他过去的一个一个的创伤点,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在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他是一个遗腹子,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一个很大的创伤,他会觉得和其他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又由于他的面相,眼睛突起,别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鬼”,整个一个童年和少年的时期,他是经历了一个伴随低自尊的成长旅程。我们知道,形成一个人的自我,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是和别人怎么看自己有很大关系的。现在大多数人都说他是一个“鬼”,那他在慢慢形成自我的过程中,他也觉得自己真的很丑的,他也真的觉得自己是不好的,自己不是一个有好命的人,不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人,这些都是由于创伤导致的低自尊人格。
他的潜意识里是非常自卑的,对自己不认可,我们让他摆脱掉过去耻辱感的同时,也是让他重建自我。重建自我除了要扫清过去的一些影响因素外,还要编织未来。把当下的这个地震事件中他对人生的感悟发挥到最大化,然后对未来有清晰的认知。以后他还会遇到挫折,
因为他的自卑在减少,他的自尊在提升,一个有自尊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相对就会比较自信,有勇气,一个自卑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和放弃。所以我们的咨询除了第一步要瓦解他过去的耻辱感和自责感之外,还要预防他未来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再重蹈覆辙,整个咨询要围绕这个去进行。.在咨询中,我会让他流下悔恨的眼泪,然后再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专业思考:我要做个好人的背后
关于创伤
一个人生下来第一才创伤是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在出生的时候,因为当他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因为有羊水的保护,很温暖,很安全,突然有一天,他要经过一个不知道有多长的通道,来到一个不知道将会是什么样的地方,对未来的恐惧给他带来了第一次创伤。婴儿在四个月的时候,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是有意识的,所以出生的时候的创伤都是有记忆的,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带着对未来未知的恐惧,也带着当下的恐惧体验。未知的恐惧是我生下来会怎么样啊?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啊?这是我们人作为一个生命第一次比较大的创伤,然后就开始踏上了心理创伤之旅。
“你真是个猪,这么笨,要你有什么用。”被别人或者父母骂,这是个创伤,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影响;“你坐到最后去吧,你不是一个好学生,以后你也没有出息。”这也是一个创伤;“我要和你分手,因为你不是一个男人。”这里会感觉到被别人攻击;在自己的亲人弥留之际,在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他的时候,痛哭流涕,感觉到内疚和自责,这也是一个创伤经历。我们一生当中要经历很多的创伤事件,就是这些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人格和个性特点。
我们会发现最叛逆的孩子,往往是最孝顺的孩子,因为他要证明他比那些受大人疼爱和夸奖的孩子做的好;你会发现家里最被看不起的孩子,往往对家庭的贡献最大,因为他们的创伤,自尊上的创伤,他们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
有些女人在婚姻里面,被男人疼,被男人爱,他会变成一个“没有用”的女人,因为当一个人觉得很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就不会去奋斗,因为他的动力被爱包围了;有些女人在情感路上屡经挫折,越战越勇,最后变成了女强人,因为他们把创伤转化成动力放在事业上了。
创伤是一笔财富,是上帝给我们的,但是有的人收到了,有的人没有收到。这次我们在灾区的时候,看到好多孩子失去了亲人,但他们表现的很坚强,他们就是收到了创伤的财富,我相信,这些孩子里面以后会有很多优秀的人出来。但如果我们的心理干预没有做好,也许会出现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
在面对一个有心理创伤的人,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是不是要立即帮助他解决掉呢?不是的。如果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个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就收到了,这将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当然这需要他很努力,心里的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强。
关于善恶
这个案例还让我看到,要做一个好人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命里边是有两种土壤的,一种是善的土壤,一种是恶的土壤,同时,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在我们的内心里面有2个种子播种,不断的成长、发芽。在一般人的眼里,好人好象天生是好人,坏人也天生是坏人,其实不是的。哪个种子在哪种土壤里成长,他就会是哪一种人,我们很少看到两棵树在一起,能够长的一样大小的,他们总一棵相对大一点,一棵相对小一点。如果在人的内心里边,善的种子长的大一点,他就可以吸取更多的阳光和养分,他的根扎的更深,而另外一棵树就没有办法成长起来,他就会长的很畸形,很小。
当一个人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的时候,就影响了他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因素是很大的。但是不是说在坏人堆里长大的人就只能是坏人了,就没办法调整了呢?不是的,是可以调整的,我们把那棵代表着恶的树砍伐掉,让善的树长起来,并且给予善的土壤,善的阳光,善的营养,就是要有足够的温暖,没有歧视,不被压制,还要有足够的支持的力量,在他还在很弱小的时候,如果有风雨来了,旁边的人要能拉他一把。所以,当我们去帮助这个人的时候,实际上并不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的态度就是我们能够理解你,支持你,相信你可以改善,这些态度就共同组成了善的土壤。
张继明的人生旅途不太顺利,但他的人格里也有善的种子的,有善根的,只是没有遇到善的土壤,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也不是社会的错,是很多因素结合起来的错误。通过阎华的这种做一个好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做一个好人是所有的人的原始本能,只是一开始他就成长在坏人堆里了,坏的土壤里让他成长了。
我们在助人的过程中,无论他是一个所谓的好人,还是一个所谓的坏人,我们都要明白有他的原因的,也是有一些经历形成的,那就可以平等的去对待他们,就会有尊重在里边,当你尊重、理解、接受了他的这种经历,以及形成今天的他的过程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你将发现你对他的帮助非常大,而且是那么的容易帮助到他,这个时候,方法和其他的东西都不是最重要的了。这对于很多的助人者,包括社工、帮教、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有启发的。你如果带一种眼镜去看一个人,不断的给他戴帽子,你不相信他可以改变,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真的不能改变,不是你做了很多影响他改变的事情,而是你的态度就限制了他的改变。
我们在对待张继明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作为一个人,他是和我们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想要做一个好人的动机的人。他是可以去改善的,可以改变生命轨迹的一个生命。有了这样的理念之后,在这个援助当中,或者说在这个心理帮助当中,可能许多人都会因为你而受益,这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思考,也是我看到想做一个好人的背后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真”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过程;“诚”是一种品质,也是道德本身。尊重和接纳当事人的“应对策略”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纳了自己,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心理治疗的过程!----韦志中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带着一个或者几个“包裹”,这就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
然而,有的人很早就享受到了礼物,有的人却是背负着礼物,在行了很多的路之后才敢于打开礼物,去享受它。
无论是很早就享受到礼物的人,还是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才享受到礼物的人,都要比那些背负了一
生的礼物,却从来不敢面对的人要好的多。----韦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