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惠霞
(陈惠霞老师是心理援助自愿者小组成员,是成都本地人。地震发生的当天就奔赴到前线送物质了,后来加入我们队伍。从我们小组到达的第一天,陈老师就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所有的心理援助自愿者成员。小组成员来了,她驾车去接,走了,她去送,成员们到各个服务点也是她驾车过来接送,真的是小组的后勤部长呢。)
下面是陈惠霞老师发来的邮件:
韦老师:你好!
这两天出门太早,回来太累了,所以晚上没有给你发邮件。抱歉!现在我们在绵竹的队员是:邢晓川、邵鸿飞、陈惠霞、何亚琼、李金曼、邹得菊、金发玉、孙琼香。金老师和孙老师是绵竹的自愿者。队长是邢晓川、副队长是金发玉。
6月3日由邢晓川给小组成员们做了团体督导,这已是第二次做团体督导了,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给队员们做督导是很有必要的,效果也非常好。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队长根据每个人的专业与特长做了细致的分工,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小组成员与当地群众成了朋友、成了亲人,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主动找上门来求助,还有两个小朋友主动帮助我们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了我们的眼睛与耳朵......绵竹这个安置点的条件相对来说要艰苦一些,白天烈日下没一棵树、一片叶可以遮荫,帐篷内的温度达到四十度,晚上睡在卵石铺成的帐篷里,队员们依然坚守着、奉献着。在家里他们依然是父母的宝贝,可为了减轻灾难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痛苦,他们用心播撒着爱......

小组成员已和灾区群众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她们有什么事情都找我们的成员交流。



远远的看到有三个小孩在活动板房的材料场玩耍,正要高声制止,却见孩子们将散落的板材重新摆放整齐。看来我是错怪他们了,让我们记住他们吧。他们的名字是张弘一、王程、李康。








即将回昆明的四位老队员前往绵竹,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此行的感想、收获,共同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唱起了那首红遍德阳安置点的《最好的未来》歌曲,给留在绵竹的队员们打气加油。


此次的重灾区之一的汉旺镇,已是满目疮痍。队员们向遇难者默哀。
战友们:你们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