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我对于这个话题实在没有发言权,但当我在新浪博客里看到这类文章之后,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30%是因为我想我的博客被人关注,30%的原因我对相声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情,还有30%就是“其他”了。
上中学的时候,我的3个同学要去当兵,我们年级的同学决定为这几个即将走进军营的男子汉举行一个欢送晚会。我当时在学校是活跃分子,自然担当起了“重要角色”,负责杂务工作,但也要贡献几个拿得出手的节目。我的嘴巴是很利索的,加上从小就喜欢曲艺,听了很多段子。
那个时候都很穷,整个村子也没有几台收音机。因我爸爸有病,不能行走,妈妈特为他买了一个收音机。在我的记忆里,只要一到评书播出的时间,我们家的院子里总会集聚很多人,我也就自然被“熏陶”了。
在晚会中,我自己拿出了三个节目,一个是绕口令“哑巴和喇嘛”;一个是单口相声“放驴屁”;一个是小品“排练七品芝麻官”。小品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完成的,当时我们学校刚分来了几个大学毕业的老师,他们有朝气,有才华,在晚会中弹着吉他,跳着舞蹈,比我们的节目高雅多了。整个晚会上我们的笑声是最多的,我们的自演节目也是当时晚会的第一亮点。
许多年过去了,我16岁离开家乡,在外漂泊,走过很多地方。但我最喜欢的文艺节目还是相声、小品、评书这些曲艺形式。因为受到这些影响,我还喜欢上了豫剧、京剧、山东快书等其他艺术表演。
就在前段时间,我在北方讲课。我的一个当地助理陪我去看了一场相声,那是在一个小的文化站里面的一个小剧场,我担心到时候没位子,就先去买了票才去吃饭,吃完饭去已经开演。一张票30元(坐第一排的),一壶茶15元,一袋瓜子(忘记多少钱了)。坐在那里没有一会工夫我的脸部肌肉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段子的内容大多都是修改一些前辈的,演员都是年轻人居多,也有几个老艺人。坐在台下,看着台上内心有些感慨,有点替他们说不容易。刚散场就迫不及待向陪我的人说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他们不容易,如果他们有时间到外地走走,中华文化那么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一定可以给他们的“艺术包袱”增加很多新的元素,可以让这些年轻人走上更大的舞台。我说到这里身边的人就和我说,他们收入很少的,哪有钱啊,一天不做就没有饭吃了。真是没有钱又没有时间才辛苦。
我觉得段子需要更新,要更新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艺人一生能有几个“突然性”的灵感爆发呢?
做为一个“老”的相声演员,(朋友们,别误会,我不是说错话了,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个人都在演出,有时候有一个不太合适的参考剧本,有时候根本没有剧本,你演出之后剧本才被自己写出来,这就是人生。看着台上的演出,我在台下也在演着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叫自己是演员)我觉得相声有没有前途呢?
我觉得要是大家一起努力,相声还是有机会,有前途的,要是用攻击和抄作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呢,就一定没有前途。要知道这样的一个高潮,就象一个好长时间没有过性生活的男人,在某个城市的周围那些小“发廊”聚集的地方,转悠了好长时间,一边走还一边寻找,手还插在口袋里抓着自己的钞票,心理暗暗发誓,要找一个好一点的“小姐”,好好享受一下。
结果和小姐在昏暗的小房间只有4分钟就出来了,还包括穿衣服和脱衣服的时间。有没有高潮呢?一定有,至少在射精的时候,全身出现了一刹那的血液快速流通。
我不知道这个比喻是不是恰当,至少我不喜欢通过这样形式达到“高潮”。
我也希望相声有更好的发展,我喜欢这个艺术形式,所以才说。
如果哪天谁听说有演出相声的剧场要关闭,请和我说一声,我去竞拍。然后把它改成“心理剧场”。因为我喜欢相声,对它有感情,不想让别人糟蹋它。
作者:韦志中
相关心理学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