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创伤推着陈水扁走

(2007-09-13 19:37:46)
标签:

健康/保健

陈水扁

心理创伤

作者: 韦志中

 

最近总是在各种媒体看到,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消息。我今天就在电脑上查了一下陈水扁的一些个人简历。写的都是差不多版本,我发现一点很关键,就是都没有详细的资料介绍陈水扁幼年的经历。

 

一个人都有几大影响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的道路,也可以说影响着这个人的两条腿是走向哪里。这几大因素分别是:

 

一、人格社会化

 

成为今天的陈水扁,最大的一个作用因子就是他在成年之前的成长经历。每一个人的这个过程,都将决定这个人是一个什么人格特性的人。幼年的贫穷经历让陈水扁的潜意识里面,增加了许多自卑,这些自卑是在一系列的经历中的事件中不断形成的。但等到成年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将要以十倍的正面影响,才能修复这些遗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创伤。也就是说过去如果有饿过一回刻骨铭心的肚子的经历,至少要有十次被差点胀死的感觉,才能够修复。

 

阿扁在幼年的经历里面,有太多这样的负性经验,遗留在他的潜意识里面。他要不断地“表演”才能修复潜意识里面的创伤。而且要不断的换大舞台。所以我说创伤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动力。

 

经过许多年把头削尖往前冲的经历,阿扁收获很多,当然,人们看到的只是物质和地位,其实真正开心的是阿扁内心那个小男孩“小扁”。他只有开心他才会不断地长大,成为一个大人,要不然他就会继续采取小孩子的方式,来和这个社会相处。

我们也看到,小扁确实长大了一些,但还没有长成大人,我想这是因为过去的人格社会化的过程,对自己影响太大的原因,也或者是下一个原因,家庭文化因素的作用。

 

二、家庭文化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妈妈或者爸爸被其他的家庭看不起,这个家庭的孩子的内心也是自卑的,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对待外面的人。有的贫穷家庭的孩子,非常努力勤奋。有的就孤僻高傲,有的就胆小怕事。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内心的虚弱。而虚弱的源泉是来源于这个孩子所在的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

不要说是一个家庭和另外的家庭,就是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或者爸爸的身份地位不平等的时候,孩子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不一样,将直接决定未来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和其他的人相处。这个也是一个人的心理创伤来源。而这个来源或者经历也将在一个人的人格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般来说,都是先修复人格社会化形成的创伤之后,再修复家庭而带来的心理创伤,但也有很多例外。阿扁也是一边通过物质和地位来实现修复人格社会化创伤,一边修复家庭文化而带来的心理创伤。

 

我们可以肯定地讲,阿扁还没有上升到更高的需要修复的阶段。因为他的家人还在贪污。这足可说明,阿扁的“原始心理需要”还没有满足。

他到现在还在可怜地被“小扁”所左右。最近“小扁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未来未知事件的焦虑。

 

当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些事件,出现在这个内在自卑还没有修复的“小扁”身上的时候,内在的冲突将直接带来更强大的焦虑和恐惧。

婴孩化解恐惧感的办法是哭泣,成年人的方式也就方式多了。我们看到的阿扁的方式是什么呢?

 

 

三、家族文化

四、历史文化

五、地域文化

 

下次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过程中,另外三个因素。希望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