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 |
分类: 成长故事 |

这是我在参加云南的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讨会后,自己想写的一篇后记。后记为什么要带感想呢?因为在这次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我会有一些感想,这些感想也是我心灵成长的一部分沉淀,感受到自己在从事心理学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成长过程。
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尽管我不是精神分析师,当我在不断的从事这个职业当中,因为走的是人本的理念,人本的理念就是很重视咨询师个人内在的成长。因为人本的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有能量,都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他现在遇到的问题,没有处理掉,来寻找我们的帮助,其实并不是他无能,只是现在他还没有把能力发挥出来。作为一个人本的咨询师,你需要去某种意义上讲做一种表率,让他知道人是有力量的,他也有,我也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遇到的生命轨迹,有自己的旅程,而且旅程不会相同。尽管旅程不相同,但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和挫折。让当时人明白这样观点以后,你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你不能处理,是能处理的。要他明白这个道理的前提和逻辑,并不是我们明白就可以了,是要求我们人格里面要求有这样的理念,而我们自身很清楚,发自潜意识里面相信,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感染别人,而不是去教育别人。感染和教育是不一样的,教育是告诉别人有这样的道理和逻辑,而感染别人是你发自内心认为就是这样的,所以你能够感染别人。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我在成长当中,更侧重与人格方面的修炼,才会有三个焦虑成长阶段的感悟、给咨询师的信、池塘的小鱼等都是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预示着你只要一旦打开心灵世界的大门,你就会像冒泡一样在不同的时候,不停向外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悟自己,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每经历一些事情或者遇到一些人的时候,或者你看一本书的时候,你都可以感受到很多观点可以触动你,因为你打开了大门。如果你没有打开大门,就算有很好的东西,你也没有办法去吸收,就仿佛说我们胃的吸收能力没有被打开,我们的能量没有发挥出来,给你很多好吃的也没有用。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去参加很多的培训班,不是里面的营养少,而是自己的吸收功能没有打开,这是一种成长能力,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学习能力、开放能力。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了,可能你的成长就飞速了。尤其是人格的修复能力、人格的健全、康复能力、人格的建构能力。只有个人的这些能力把握了,才能帮助别人,这就是人本理念的核心。
有了这样的一个前提,我在参加这一次的会议的时候,无论他们的水平多高,无论他们说的内容对我是否有价值,就这一次我的经历,见到的人,他们所表达的方式、现象,以及整个活动的环节,都可以触动我,让我有所感悟。这次参加的人数有109人,每一个人都肯定是在某些方面超过我的,我相信即使他们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发挥的是另外一部分是与我不匹配的,我都能从中获得感悟。比如说我今天听这个课,这个课可能不是我现在需要的,但难道就说它对我是没有用的?是有用的,我可以看到为什么它和我不匹配,它可以与别人匹配,我为什么和别人不同。所以只要大门打开,就会有所感悟。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在这8年的时间里可以用3个阶段来表达我的状况:第一个阶段是热情与盲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意识层面知道自己做心理辅导是为什么,这种意识层面的观点是很站得住脚,并且很有逻辑的观点。比如,我在最开始得时候,学习心理咨询的理由是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发展的职业,是我在99年的时候,职业发展不是很顺利的时候,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有前景的职业,站在当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就是我和社会,我的内心和这个社会之间的角度。当时我是不是很发达,事业没有,做很多生意是失败,在不停的选择一个又放弃一个,这个时候我的自我现状就是这样的。而社会是怎样的呢,我在社会当中是属于低层的人,社会是飞速发展,而我是停滞不前,不断的选择和放弃,但社会不等你,所以从这个自我与社会的角度去看,我选择这个,会很合适,这是我理性的观点,这是当时现实的需要。别人问你很爱它吗?我说不爱,因为这是现实的原因,很充分的原因,很站得住脚,但潜意识里并不知道真实动机和原因。
做为一个心理学的工作者,随着我在心理学的学习和成长,更多的从心理的层面去看问题了。比如我除了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还会从内在根源心理动机的角度去看,当然,在我八年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从这个角度去看,甚至我不知道有这个角度,即使我知道还有一个角度,我也可能看不到。我只会从表面看,不会从内在看。
在这个热情和盲目的阶段,顾名思义,这个阶段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新选择了一个方向,而且前面都是失败,忽然看到有光明,后面全部黑暗了,就往前猛奔。无论什么活动,只要是经济上允许我都积极参与,体力和精力完全不是问题。热情故然很好,但方向很不明确和具体,不知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尤其是小的方向,比如说选择社么、学习什么,哪个才是自己需要的,这无疑出现盲目的现象,很多做过的事情与自身当下需要并不是很相关,所以浪费很多精力,但我现在不觉得是浪费,是当时的状态。我会希望跟着我的学生们不要走这样的弯路,直接迈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焦虑冲突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发现真实现象,平衡焦虑冲突,而且经常发现过去没有发现的真实现象。随着自己在第一阶段热情和盲目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自我的外部和内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会表现出来,这些在第二阶段表现出来的现象,并不是这个阶段才有的,是我这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在社会化中形成的,只是因为没有学习心理学,没有心灵成长,所以没有进入这个阶段。因此,一般老百姓是没有这个阶段的,当然也可能有些在生命中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困难的人,他们不断的自我探索,他们也会经历这个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心灵成长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第一阶段就不一定,有好的老师和导向就不必了,而第二阶段是必经的。就是说这些并不是不存在的,它们是我在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比如我和什么人相处,和哪些事相处,经历了哪些事情,都是我们成长中的一个因子。许多人看到我都会跟我说,你要吃胖一点,这说明我的身体现在的确有些瘦,原因有很多,一是生活规律的问题,一个是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焦虑问题,当然有一种是原来就有,它不会因为我生活改变而消失,前面两种是生活改变,就可以消失的,生活规律稍加注意,诊所发展再进一步,这些焦虑就可以消除。但另外一种焦虑是不能变化的,就是我人格里面的原始焦虑,这原始焦虑是源于我过去人格形成中的一些缺失。虽然每个人在成长之中都会存在,但我的显然高出平均值。这是因为妈妈在怀我的时候,妈妈就有焦虑了,这是我与别人成长中不同的,我就已经焦虑了。关于这些部分,我正在写一个我人成长的自传,等到出来后,大家可以再分享,就不在这里描述了。
在第二个阶段,我一直在对抗这几种焦虑,而且如何把这几种阶段平衡好,是我这个阶段的很重要的任务。在第二个阶段所发现的真实现象是指那些在表象背后的东西,比如动机,需要以及需要与行为的关系等。原来知道动机是要寻找一个职业生涯计划,在第二阶段我开始发现我的心理动机,心理需要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开始发现自己为什么要从事心理学,慢慢明白更多的真实动机。但这并没有让我变得比原来轻松,相反有时候会更焦虑,因为埋在人格深处的那些创伤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出来。我形容为冒泡,在水底的淤泥发酵,在互相起化学作用,不断冒泡,在冒泡的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原来是沉淀的,现在浮上来。所以就经常有感悟,也经常有痛苦。这种机会越来越多,我也把这个阶段叫做自我成长最快的过程。如果按照精神动力学的观点来看,这就是自我“修通”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去找罗杰斯做个人督导,他会告诉我“这是你成为一个人的旅途中最快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段经历。”如果是罗罗梅先生知道他会说:“你做的很棒,你在不断地真实地尝试接受自己。”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用存在主义来说,我开始不断的接受真实的我,这是第二阶段,尽管还没有做得完全。
这个阶段持续了大约两年的时间,那些时光,我总会因为发现真相而欢喜,也会因为从人格深涌现出来的“淤泥”而困惑。用很多的时间去平衡焦虑冲突,可以说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典型表现。
机遇与挑战,这是我此刻对第三个阶段的认识,而这个阶段还在进行中,还没有完结,大概还有3-5年的时间。因为在这个阶段里面,我的成长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我才会说庆幸生在这个时代,难道之前没有吗?有,但我还没有上升到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会发现我在人格方面,我有很多机会去做探索,因为我自己已经沉淀和修通了一部分,所以在个人人格层面的成长就面临很多机遇,就会有大量的关于哲学、人类的思想,这是人格成长方面的机遇,另外就是技术层面的机遇,因为在长期的大量实践中,有很多的经验,而这实践的经验又与个人相互碰撞。
同时也会有挑战,个人成长的挑战是,目前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还带一些学生,如果方向不对,会误导了自己,而且会走火入魔。技术成长也是一样的,因为科学技术总是在发展中的,尤其是心理学,现阶段更多是源于自己的东西出现了。虽然技术很多,但哪些可以运用的,哪些是不适合的。现在的心理技术的发展,我认为不能光放到心理学领域,要把其他的科学领域的优秀的元素吸收近来,结合心理学再加工,整合出适合当下人类需要的技术。我已经发现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是行业之内的竞争,而是和其他行业的竞争。
还有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你是要谋求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是不同的。一开始我们可能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学,而现在我是为了一个人而从事心理学,我几年的生命旅程,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看起来很多机遇的,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很快的成为一个大学的教授,带一些学生,往学术研究方面发展;也可以在心理学运营、文化等方面发展;也可以第一线做咨询,带团体,实际解决别人的问题。这时候,这三者都可以选择,看起来都是机遇,但当选择太多的时候,其实是挑战。有时候我发现我要成为学术型的人,要搞学问,但我又在第一线做咨询,如果不解决别人的问题,不练效能,而去做研究,这反而不适合了。中间就会有冲突了。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好的经营者,在心理文化方面有很多的思维、很多的创意,但这些都会影响到去思考一些专业的知识,因为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时候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平衡。
还有一个是表演的机遇,随着名声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舞台,可以让你去表演,可是时间是越来越少。表演这个词并不是贬义的,表演的过程,就是宣传心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一个心理学的科技工作者,没有表演的能力,不能把你的学问、技能传播出去,你只能修好自己,学了这个东西,浪费国家资源。任何一个舞台,只要不是只是你一个人在,都可以表演,有时候也要自己表演给自己看,人生无处不是在表演。表演的机会对于我来讲比过去更多了。哪些可以更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要进行选择了。
还有效能的挑战,随着客户越来越多,你的时间越来越少,当时间与精力减少的时候,咨询的效能就会变少。但如果不接那么多人,又违背了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收益的理念。所以现在我尝试的教一些学生,让他们去上,难道最后就要进入到教育领域了吗?如果不进行第一线咨询,怎么能成为好的教育者呢?现在教出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实战技能,就是因为他们的老师们没有实战技能,所以某种程度来讲,他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这对我来讲也是挑战,不能放弃,如何搭配时间、精力、效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参加会议的几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发现很多人,比我还热爱心理学,这让我的眼界开阔了。我自己是很热爱心理学,我一直坚持,一直以此为荣,这几年中,在广州有几万人接受培训,我觉得我坚持了,我很热爱。但是这次参加了云南的大会,八十几岁的人,老学者,但他们还是聚精会神的记笔记,上台发言的时候,他们拿着讲稿,手还在抖。都给我这样的感受,他比我更热爱心理学。这是这一次的最大的感受,还有很多人比我还热爱心理学。
第二个,从很多人的发言和交流中,我得出了一个感受,实践得出来的理论需要严格的整理、去重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这几年来我做了很多个案,每一类型的个案都很多,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可是我们实践完了呢,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某种意义上不是我们的损失,而是心理学的损失,我有这方面的感受和实践经验。比如我用“十年”的技术用十个个案,我们把它整理出来,上升为一个“十年”的理论技术,其实后来会被很多人学到和用到的,而你把他用完了,只是韦志中收益了,别人没有,这对心理学的发展和推动是损失。另外一个是严谨程度,因为我是做实践的关系,只是解决问题就算完了,当理论化的过程中呢,还不够严谨和重视。以前我都不写论文的,这次我发现到,你要为心理学做贡献,真的需要把很多东西整理出来,不是为自己出名,而是为很多人知道,让他们看到,吸收。哪怕一篇论文有一个学生吸收到了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写出来的贡献。
感谢
作为一个参会的成员,我看到有很多人为这次会议付出努力,有些甚至看不到。几家主办单位,像昆明学院、云南师大很多师生都在里面参与了,还有绿岛咨询中心,一直做主导工作,可以说付出很多的辛苦。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们办得不是很好,可是你想想要你办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难干的活,各方面都要接洽,所以我会感谢为这次付出的人,前前后后的人。我要感谢大会主席杨鑫辉老师对我的爱护,因为他我才能走进这次会议。我要感谢所有来参加的人,因为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他们已经闯进我的职业生涯,走进我的生命旅程和人生旅程。所有这次擦肩而过,还包括没有时间与我有很多交流的人,其实都参与了我的成长过程,参与了我的人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并不因为交流多少,次数多少。
另外我要感激的是那些让我有灵感,让我更加自信,让我在技术上因为他的观点或者交流而提升的人。这是对我有实效的人。比如说这次大会的主席杨鑫辉先生,其实我对他还是很尊敬的。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他的开放和接纳,而学术研究就是要这样的。虽然我们可以说学术研究就是各自研究,各持己见,这才会对学术碰撞有意义,但对于一个实践工作,我更愿意看到开放,因为我不论流派。但从一个学者,学术研究来讲,他可能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什么学术、什么观点,什么理论在我手里都可能被我运用,他的开放让我很感动,所以要谢谢。
我这次提交的论文是《对本土团体中的冲突现象的阐发》。大会发言的主题是《绘画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会议中间的工作坊是《如何进行绘画治疗》。
论文是我在小组治疗当中的发现,以小组案例为论据,从本土化的角度来分析。我的大会发言也是我在运用绘画艺术在心理治疗中的一些发现。
工作坊进行了3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教授我在咨询当中发明的一个技术《十年》。在教授的过程中有一些成员的心理空间的大门打开了,我再继续运用绘画技术帮助一个成员进行治疗,这个过程帮助了这个成员,也让所有参与者看到绘画艺术的运用。在此,我感谢所有参与的成员。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我一起成长,因为你们的参与我的人生多了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