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2010-03-03 08:4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类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1989年以来全国各大银行相继问世了一种金融票据——“练功券”。所谓练功券,系供予钞票打交道的银行工作人员练习点钞专用。钱币收藏者称其为准纸币、是集币收藏的补充收藏品。一般不在社会上流通。早期的系列成套练功券1.2.5.分和1.2.5.角元分别仿造第二.四版人民币、由国家印钞厂承印的练功券,采用真钞的印刷工艺流程、精美异常、练功券的纸质、纸幅与真钞相同。设计的图案多姿多彩,既有人物形象、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还有工厂高炉以及矿山装载等等。加之早期系列成套练功券都是西安、成都、沈阳、保定印钞厂(公司)证券分厂承印,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远远超过一般的使用价值。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银行配备电脑.点钞机和电子设备的普及,练功券会逐渐失去作用,那时.特别是票面上印有由国家印钞厂承印,印刷量少之又少的系列成套早期练功券.其经济价值也就暴露出来,在收藏界的影响将与日惧增.所以,愈来愈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关注。

   练功券:也称专用点钞纸,它是银行员工用以提高业务技能的专门用品之一。在我国,练功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以内容丰富和印制精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被视为收藏新秀。练功券不仅具有金融知识,而且还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尤其是早期练功券,因当时不被重视,随着消耗增多,其收藏价值日趋明显。
  纸分币 罗冠纸分币是指使用罗马数字为冠字进行编排发行的分币,其中有壹、贰、伍分纸币,是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面值最小的券种。它于1955年开始发行,那时带顺序编号的现存极少,后来由铝分币取代。198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恢复纸分币的生产和投放,仍采用1955年版印制,票面保留冠字,但取消号码。如今,纸分币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难觅的收藏品。
  金融卡 包括信用卡、储蓄卡、ATM自动取款卡等。目前比较容易收集到储蓄卡及各银行的定额专用卡,信用卡较难收集。
  有奖储蓄存单 新中国于1950年第一次储蓄专业会议上决定开办有奖储蓄业务,1960年人民银行下文停办了这一储种,1980年以后,一些地区又陆续开办有奖储蓄。随着有奖储蓄的沉浮,有奖储蓄存单成为一热闹收藏新贵。

    练功券,或叫出纳点钞专用纸,是供银行工作人员练习点钞票用的,不在社会上流通。

    练功券的纸质、纸幅与真钞相同。设计的图案有人物、建筑,名胜古迹、工厂高炉等。


    大都是上海、石家庄、西安、成都、保定印钞厂承印,制作精良,存世少,所以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关注。


    比如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练功券,券幅与贰元人民币相同。该券采用单一翠绿色调,左上方有显眼的交通银行行徽,中间是交通银行大楼,右边有黑体空心字“练功券”三字。还有水印和练券字码。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的练功券,券幅与伍元人民币相同。该券主色调为墨绿,配以粉红、淡蓝为辅佐,中心突出中国农业银行大厦远景,左右配上对衬的机制花团。左花团上魏碑体“练功券”三字,右花团上有中国农业银行行徽。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近年又推出了选题考究、印制精良的1分至100元共13种券别的练功券。练功券作为人民币的一种附属品,更具有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前景。

    由印钞厂承印早期几套与众不同、格调高雅的系列成套练功券。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选题考究、印制精良的1分至 100元共 12种券别的系列大全套练功券,以及各行行徽标志大全练功券。

   特别是票面上印有由国家印钞厂承印,印刷量少之又少的系列成套早期练功券.其经济价值也就暴露出来,在收藏界的影响将与日惧增.所以,愈来愈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关注。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这里向收藏爱好者介绍和供应由印钞厂承印早期几套与众不同、格调高雅的系列成套练功券。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选题考究、印制精良的1分至 100元共 12种券别的系列大全套练功券,以及各行行徽标志大全练功券。练功券作为人民币的一种附属品,更具有艺术性、知识性、欣赏性和收藏前景。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简述练功券(点钞专用纸、练功专用纸、点钞纸)

相关链接:

1、练功券值得一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