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印度——朝圣之路

标签:
菩提伽耶那烂陀巴特那qing话题散片旅游 |
分类: 旅行日记 |
第二十五日12.25: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可以算是佛教徒的朝圣之路,虽然不是佛教徒我们还是把朝圣之路安排进行程当中。这趟瓦拉纳西-菩提伽耶的火车是我们在印度坐的最准时的火车,虽然是过路车,开出和到达都很准时。因为担心坐过站,我们交代同车厢的一个喇嘛到站告诉我们一下,交谈中得知喇嘛来自四川甘孜,很热情的一个人,知道我们还没找到住的地方,在凌晨下车后把我们带到朋友的住处找房东商量暂时把我们安顿下来。
早餐后去大菩提寺,进入摩诃菩提佛寺之前又是安检,必须脱掉鞋子,赤足进入,这是对佛的尊重,没有门票,每台数码相机收费100卢比。
摩诃菩提佛寺以摩诃菩提大塔闻名于世,又译为大菩提寺或大觉寺,主要遗迹包括有菩提树、摩诃菩提佛寺(Mahabodhi Temple)、阿育王石栏、金刚座(Vajrasana)等。建于释迦摩尼成佛后约两百五十年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来此朝圣,他在菩提树下安置了一块金刚座,并于菩提树旁建了一座塔寺。高耸的大佛塔由硬质砂岩构成,是一座中央尖塔式的建筑物,属于典型的北印度寺庙风格共九层;周围装饰有不同手印的佛陀雕像,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佛寺正面入口是一排台阶和长长的参道,参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佛塔遗迹,佛塔上都雕刻有精致的小塔、小佛像和佛经,还有镀金的佛像等。大塔三面又围绕的石栏,为阿育王所建,栏柱上装饰着花卉、动物、人物、几何图案的圆形浮雕。
摩珂菩提寺的大殿,供奉了佛陀像,是佛陀35岁降魔成道的模样,是9-10世纪用黑石雕刻的,后来被佛教徒涂上黄金,这尊大佛像法相庄严,全身散发出令人无法逼视的光芒,是我见过的最宝相庄严的佛陀像。各国来的信徒都在这里虔诚的膜拜。
大佛塔的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佛陀在此树下静坐7天7夜之后,终于参悟佛理,得道成佛。菩提树的周围,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佛教徒在这里诵经、打坐、礼拜。还有许多人绕塔、经行。大经堂四周有许多来自各地的喇嘛放了大礼拜板,虔诚的做大礼拜。
菩提伽耶是现今印度佛教圣地中保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每年前往圣地礼佛的各国佛教界人士和旅游者络绎不绝,来自四面八方的佛教徒在此膜拜、禅思或聆听法师讲述佛法。这些佛教徒,多半来自尼泊尔、不丹、台湾、日本、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亚洲国家的藏传佛教徒,还有不少来自西方国家,而印度本土的相对比较少。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
正觉山大佛是日本的佛教寺院在菩提伽耶建造的一座25米高的大佛,旁边还有十大弟子的雕像。来到这里正是黄昏时分,在夕阳映照下的大佛,慈悲的俯视着芸芸众生,十分庄严。
各国佛教徒在此修建了许多寺庙,有泰国寺、尼泊尔寺、不丹寺院、缅甸寺、斯里兰卡寺、日本寺、越南寺、中国寺,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也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寺庙。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风姿,是世界佛教建筑的集合之地。
菩提伽耶的中国寺没有中国僧人,游人香客倒是不少香火很旺。不丹寺最漂亮雕梁画栋非常精美。泰国寺则显得金碧辉煌金光闪闪,和这些热闹的寺院比起来日本寺清静的许多,觉得这样清净的地方更适合修行。
Nak shila和多杰都是来自四川甘孜的喇嘛,我们在火车上遇到的是Nak shila,现在贝拿勒斯印度大学读书,他的朋友多杰在菩提伽耶修行,今天他们俩陪了我们一整天。下午他们帮我们找了晚上住宿的地方,联系明天去那烂陀的包车和后天去巴特那的车票。
为了对陪了我们一天还帮了我们很多的Nak shila和多杰表示谢意我们请他们晚餐并邀请他们明天一起去那烂陀。
晚饭后再次来到大菩提寺,有上午买的相机票晚上可以不用再买了。寺里的气氛和白天很不一样,Nak shila和多杰要在这里做功课,多杰现在每天要磕1000个等身长头,今天为了陪我们落下的功课晚上要补上,我们先回House休息了。
多杰帮我们找的这家House很干净值得推荐。Urmila Guest House;0091-8804510910、0091-631-2200060.
第二十六日12.26:今天要去的几个地方比较远,天没亮就出发了,路上经过一个遗迹据说是佛陀的马车经过留下的车辙。
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建了许多世界和平塔和寺庙,这里是其中之一,坐缆车上去60Rs,步行下山道上可以远眺灵鹫山说法台,走过去只需半个多小时。
灵鹫山因正峰形如鹫鸟得名“灵鹫山”,佛陀曾在此山驻留12年,峰顶仍留有一座古平台遗址,便是佛陀当年讲经处。我们在山道上远远就听到山野里飘来的唱经声,模模糊糊看到远处山头上有个平台,那里就是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台。距离山顶不远处有许多小石窟是比丘们修行的地方。
著名的那烂陀大学(Narlanda Temple),在五世纪到十二世纪之间,是印度最高的佛教学府。据说当时这里有个水池,池中栖息了一只名为那烂陀的龙,支配着水和雨,因而得名。也有一说那烂陀为“赐莲之地”;在全盛时期占地范围方圆48里,南北数十所寺院,有一万多名学生,教授也达两千人的盛况。现在挖掘出土的遗迹,据说不到十分之一,目前还在挖掘,如果全部挖掘完毕,可能还需要一世纪的时间。寺内藏有丰富的书籍,曾经培养出很多有名的佛教僧人。当时亚洲各国的僧人都来此求学,中国著名僧人玄奘、玄照、义净、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大乘灯和新罗僧禽业等都留学于此。
玄奘纪念堂可以用于门前冷落车马稀来形容,纪念堂是中国政府在1957年捐款3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以纪念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式样为唐朝风格的大殿,寺内墙壁上是玄奘印度取经故事的壁画,这也是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的最有力的见证。
中华寺在就在路边,一点都不起眼,司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中华寺,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那烂陀的中华寺可说是相当凋敝,寺门上了锁跟寺里的人说了我们从中国来特地来看中华寺的才开门让我们进去。
第二十七天12.27:又是一大早天没亮就起床,不知为什么印度自己不守时却要求别人提早过来,7:30的车要求我们6点就过来等,这趟是过路的公交车我们要在车票代售处等突突车把我们送到大路边去等车,在清晨的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
公交车的车况比想象的好得多,到处都在修路,到巴特那火车站已经中午了,车站寄存行李不带锁的行李不给寄存,带着大包很不方便。巴特那是印度比哈尔邦首府火车站很大,站内拥挤不堪连个可以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车站外都是乞丐。我们的车次是在晚上7点多还有一下午的时间需要打发,带着行李没办法到处跑,车站对面的巴特那公园算是个可以歇脚的地方,进公园也要安检,东西寄存特别不能带食物进公园,饿着肚子逛公园的滋味也不好受,在车站对面的小餐馆吃晚餐特地点了菠菜糊和炸鱼。
回到火车站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很多火车都要晚点10个小时以上,眼看只剩半个小时就到发车时间了,其他比我们时间晚的多的车次都有显示晚点多少时间,在显示屏上却找不到我们的车次,赶紧跑去问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坐的那趟车不会晚点,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会停在哪个站台,所以干脆不在电子显示屏是显示,会在火车进站前15分钟通知。终于在提前15分钟看到有我们要坐的车的进站通知了,这一趟车等的真是揪心。
今日费用:交通费30、菩提伽耶-巴特那车票300、巴特那公园门票2*10、午晚餐230、苹果汁10、行李寄存17,今天费用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