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2012-01-09 15:49:45)
标签:

旅游

分类: 旅行日记

     在青海的最后几天一直在犹豫下一步何去何从,纠结数天的结果是现在手中拿着的是T210西宁-兰州的车票。

     丝绸之路一直是我长久以来魂牵梦萦的地方,张骞的马队、班超的将士留下了他们探寻的足迹。隔着时空,东晋的法显、唐朝的玄奘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在尘埃漫天的沙漠中踽踽而行。驼铃叮咚,羌管悠悠。回望历史,2000多年,似乎也只是一个瞬间,走在丝绸之路上,仿佛回到了千年前,跟着骆驼队前行,耳边还回响着悦耳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的征途中,体验当年行者的心情。这一切都令我向往。

       811:西宁火车站是临时搭建的,设计很不合理,下车到候车室还得走漫长的100多米,气喘吁吁赶到车站,电子显示屏显示我乘坐的T210延后半小时发车,打电话到敦煌青旅预订了住宿。18:30到达兰州,直接到售票处买了20:30往敦煌的Y667车票143元,这是一趟旅游专列车票很紧张,只有加挂的座票了,通宵坐车没有卧铺是件苦差事,这趟车还走两小时停两小时,难道铁道部的动车限速令这么快就开始执行,不是动车也限速?已经习惯于列车晚点的我对这种现象已经近乎麻木。就在开往敦煌火车上,窗外面是大片的风车田野荒芜人烟,敦煌,敦煌地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敦煌,这个名字在小时候看到飞天图案起就铭记在心,今天终于要靠近它走进它了。

     Y667晚点近5个小时才到敦煌,预订的住宿因过时不候被取消了,青旅前台给了另外两家青旅的电话,选了鸣沙山附近“风非沙”,电话过去预定了住宿。

    8月12日:16:00到敦煌,下了火车有敦煌火车站-沙洲市区的接驳公交3元,沙洲市3路公交到月牙泉终点站,车站周边就有不少客栈。“风非沙国际青年旅舍”床位25元/天,与别的青旅不同“风非沙”占地面积很大,房间都是树林里独门的小木屋,白天起床要把铺盖卷起,否则晚上回来床上会有一层细沙。公共浴室热水充足,水量很大,这在西部青旅是很难得的。这里离市区比较远,除了去鸣沙山方便,去别的地方都要到沙洲市区转车。在“风非沙”30元得高价买了本附有“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敦煌卡——甘肃旅游通票”的当期《读者》杂志,凭这甘肃境内的大部分旅游景点门票有五折优惠。青旅房间的墙上有前辈留下的进入月牙泉景区的逃票地图,后来被室友给进一步完善了,安顿好行李后和刚认识的室友按图索骥去探路,逃票之路一路都种有枣树,一边吃着枣子一边沿着村路走,没有任何阻拦顺着小路直达停放小飞机的停机坪。鸣沙山,顾名思义,在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是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沙子非常细腻,汉代称为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横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波1715米。再加上沙漠中间有一弯永不会被沙漠淹没的月牙泉而著名。

     爬沙山的时候绵细的沙子顺着脚步往下滑,觉得一直在原地徒劳踏步似的,每翻过一座沙山眼前呈现的还是沙山,远远望去,波纹似的沙痕,绵延起伏,峰峦叠错,犹如巨龙一般,在蓝天的映衬下,蔚为壮观。如果不是有游人和标识牌根本分不出爬了几座山。第一次与沙漠的亲密接触,对于生长在东南沿海的我来说充满奇特与兴奋

    这里天黑得晚,晚上8点太阳才下山,22点才从景区出来,觉得鸣沙山没有想象中的苍凉壮阔,水果摊老板说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翻过后面的沙山,只到了前面游人多的地方,翻过后面的沙山就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于是打算明天再去一次翻过后面的沙山看看。这里的水果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当地盛产的白玉瓜西瓜皮薄多汁,今天大伙都买了很多水果。

    8月13日: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等,都让我对西线雅丹这条线路充满期待。早上在青旅前台交了100元预订下午去西线雅丹,然后搭3路车进城上街(往返2元)购买了一些零食和后天去嘉峪关的车票(54+5)在街上吃过午餐回到“风非沙”今天的西线雅丹因为没人报名取消了,心情一下子很低落。既然去不成干脆回房间午休,准备傍晚再去月牙泉景区。这里气候干燥,白天温度都在37,38度,这两天刚好阴天,天气凉爽不少,但是因为没有太阳整个天灰蒙蒙的,感觉并不舒服。午觉醒来房间来了两个新住客,打了招呼一起去鸣沙山景区,她们听说我昨天已去探过路,一路招呼喊了好几个人集体去逃票,顺利进入景区后,一行七人很嚣张地往没有游人的地方走,太招摇的结果就是集体被逮遣送出景区。看不成连绵沙山茫茫沙漠集体到沙洲夜市吃烧烤,不是一般的贵,每人30元都没吃饱,又去吃了一碗10元的驴肉黄面才把肚子填饱,回到“风非沙”六个人的房间已经住满,集体躺在床上吹牛聊天,这才发现房间里的六个人都是一个人旅行的,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所有的伙伴都是路上搭的。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陇上行——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