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札记 |
分类: 散文创作 |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动荡的生活和战争的洗礼,不仅使青年诗人艾青目睹了人民的苦难,更使艾青对我们民族的光明前途充满自信,因为,“在风沙吹刮着的地域我看见了中国的深厚的力量。每天列车运着无数的士兵与辎重与马匹驰向前线”,“看见了民众的力量在无限止地生长,扩大到任何一个角落”,“他们是新的中国的基本的构成员”。
就在这种信心的激荡下,一九三八年四月,又一首著名的长诗《向太阳》,在艾青的笔下诞生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是艾青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艾青创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飞跃。从此,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诗人以更为广阔的视野,不仅表现人民的苦难,更传达了我们伟大民族在苦难中顽强的斗争精神;不仅鞭挞社会的不平,更热烈地赞美和执着地追求光明;而诗人那感伤的心灵,经历了以往苦难岁月的磨炼,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博大的境界:
昨天
我把自己关在
精神的牢房里
四面是灰色的高墙
没有声音
我沿着高墙
走着又走着
我的灵魂
不论白日和黑夜
永远的唱着
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昨天
我曾狂奔在
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
没有太阳的原野
到山巅上去
伏倒在紫色的岩石上
流着温热的眼泪
哭泣我们的世纪
现在好了
一切都过去了
……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们
我们
笑得象太阳!”
诗人沐浴着太阳的光热,以无比的兴奋,描绘了太阳照耀下的朝气蓬勃的生活群像:那支撑着木制的拐杖,一步一步行走着的伤兵,在太阳下的姿态,“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那几个背着募捐袋的少女,唱着清新的歌,走在阳光闪烁的古桥上,她们是“幸福的象征”;那正在拼力劳作流汗的工人们,浴在太阳的光里,他们的号子也显得格外沉洪;而那在旷场上操演的兵士,举着因太阳的照耀而闪着白光的刺刀,誓志“抢回我们的田地”,“消灭我们的敌人”……太阳,“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照耀着我们饱经苦难的大地,照耀着大地上的人民,也照耀着我们年轻诗人的灵魂,它使被它所照耀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诗人再也“决不专心寻觅,那些象我自己一样惨愁的脸孔了”,诗人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抛弃在河畔”,而从此:
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
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
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
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
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
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
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
……象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
我感谢太阳
太阳召回了我的童年了
……
这时候
我对我所看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