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夫熊猫》·西洋镜

(2008-06-25 01:30:29)
标签:

杂谈

分类: 爱『电影』

今天晚上,我在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一直在赞叹这部片子:太尼玛好看了!

 

《功夫熊猫》·西洋镜

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让我们从中更爱自己。

《功夫熊猫》·西洋镜 

何谓中国功夫:健康向上的精神;仁厚、博大的胸襟;坚韧顽强的意志;无坚不摧的勇气;刚柔并济的形式;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以不变应万变、随心所欲,收发自如的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中国功夫

 

片名:Kung Fu Panda
译名:功夫熊猫
导演: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
      约翰·斯蒂文森(John Stevenson)

类型:动画/动作/喜剧/家庭
片长:88分钟

 

一、一部动画片,包含多少文化精髓?

1、健康向上的精神;仁厚、博大的胸襟;坚韧顽强的意志;无坚不摧的勇气

乐观、兴趣、坚持,是成功人应具有的品质

 

2、以柔克刚,刚柔并济;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以不变应万变、随心所欲,收发自如

 

3、欲速则不达

万事都有自己的自然成长周期,龟仙人对“师傅”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我们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但却可助其更为优质,这需要我们的精心栽培和照料。

 

4、中庸之道

放下心中的成见,信任并接纳对方,尊重他人与己的不同之处。就算是天才也需得到认可、鼓励及被信任。

 

5、气定神宁,海纳百川

龟仙人说:“你的思想就如同水,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6、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

“神龙秘籍”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有多少人能明白:真正的秘籍就是『战胜自己,相信自己』。

 

7、先自爱,后被他人所爱

不要轻易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即使你是一只肥硕的熊猫,也有可能成为天下武林第一高手。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8、就地取材

真正深谙武术的行家,可以“就地取材”将随身物品为我所用,发挥比较关键的作用。

 

9、圆寂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盘”或“涅盘”。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10、珍惜当下

龟爷爷说:“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物”

 

二、老外讲出多少中国元素?

1、少林五拳

资料图片:《功夫熊猫》人物写真集(2)

·虎拳发劲凶猛。练时吞喉露齿,狮嘴映城目。常发声吐气,阔气催力,震脚助威,以扬其势。突出了刚猛势烈,以刚制刚的运动特点。
(各位仙仙火眼金睛,这只大猫是老虎,不是豹子。)

 

 

 

 

 

 

 

资料图片:《功夫熊猫》人物写真集(6)·猴子: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22个字: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抓、甩、采、切、刁、拿、扣、顶、缠、蹬、踹、弹。

 

 

资料图片:《功夫熊猫》人物写真集(7)·螳螂(少林五拳种此元素为“龙”,但因片中已经涉及“龙”,所以我猜想导演将其变为“螳螂”角色):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

 

 

 

资料图片:《功夫熊猫》人物写真集(9)·仙鹤:民间常言“遇鹤如能电,败势摔三丈”。其技击必发声,一指一节,一招一式,有如风驰电掣,锐不可当。

 

 

 


 

资料图片:《功夫熊猫》人物写真集(15)·蛇:蛇拳之运炼,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如蛇之气,节节灵通,来未着物也,若甚无力者;一与物遇,则气之收敛,胜于勇夫。有经验者自能知也。炼气柔身而出,臂活腰灵,骈两指而推按起落,若蛇之有两舌,且游荡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所谓百炼成钢而化绕指之柔,即为此写照。也。

 

 

 

 

 

 

 

2、来历不明的身世

但凡中国武侠小说,武林高手往往都是从家门口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孩子。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看别人都看得很准,但是看自己,就不知道如何了。所以养别人的孩子,容易使之成才。

 

3、元素

太极、面条、鞭炮、云中寺庙、龙、桃花、称呼:“师傅”“小张”、筷子功夫、龙、麻将、比武大赛。

 

4、中国式家庭教育

中国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会将自己的远景强加在孩子身上,而忽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兴趣。

 

三、老美眼中的中国,如此美丽

·一部没有一个中国人名字的电影,却将“中国味”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值得深思

·《功夫熊猫》:好莱坞给中国的两记耳光

·宣传《熊猫》,为了快乐孩子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