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标点

(2007-05-31 08:50:28)
标签:

教育教学

标点符号

分类: 教育教学
新浪博客     知识/探索最热文章每日TOP50
    真情告白:
    本文选自拙著《杏坛心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一书,初稿发表于兰州《少年文史报》。
    本文谢绝网络媒体转载转录,平面媒体如欲选用,烦请在本博留言,或发通知至本博公布的电子邮箱。拜托,多谢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标点
文/熊益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标点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处描写三味书屋先生念书的细节。先生大声朗读了这么一段古文: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这段文字见诸于《清嘉集初编》卷五《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此赋为宋代刘翰所作,描写唐末军阀李克用攻克邢州后,在三垂岗设宴庆贺的情况。意思是:(李克用)手握如意,潇洒地指挥大家喝酒,满座都惊奇不已;金杯里的酒满满的,泼洒出来,千杯未醉。句中的“呢”、“噫”、“嗬”三个字原文中并没有,是先生读时加进去的语气词。“呢”、“嗬”两词后面的“﹏﹏”符号原文中也没有,是作者写作本文时根据先生读书时的语气、神态等加进去的。这个符号叫象声号(亦称曳引号)。
    象声号是一种标点符号,它一般标示声音的延长,但这种延长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摇曳拖引、抑扬抖动的。在书写上,它是一段浪线,使用时如破折号的格式,占两格,位于格子正中部。
    三味书屋先生朗读的这段话中,用在“呢”、“嗬”后面的两个象声号,至少收到了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一、表示先生读到句末时语气词“呢”、“嗬”语音的延长,但这种延长不同于破折号所表示的那种纯粹的直线延长,而是带有抑扬颤动意味的。从听觉上刻画出三味书屋先生吟诵古文入神时旁若无人、自得其乐的情态。
    二、化抽象为形象。读者从听觉感受中很自然地领略到视觉形象,由闻其声过渡到见其人,一位封建社会中既食古不化,又方正博学的知识分子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三、不著一字而神韵尽得。省却了许多描述、铺陈性的笔墨,行文简洁而形象鲜明、深刻。
    运用象声号来摹声,由声到色,可谓声色俱全;又绘神,由神到形,可谓神形兼备。象声号常见于二三十年代的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就有绝妙的运用。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一般认为在现行的标点符号系统中已经没有这一标点了。不管怎么说,象声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特定的表达和修辞作用我们还是不容忽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给自己监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