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上篇之《健康教育》
(2012-03-18 09:50:47)
标签:
教育随想语录 |
分类: 教学笔记 |
《教育漫话》上篇之《健康教育》
2012.3.7
今天读到洛克老师的《教育漫话》之《健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上篇之《健康教育》里面的某些观点与这个时代已经脱轨,例如教脚的锻炼和冷水浴,恐怕现在中国的父母很少有认同这一教育观念的。
但是《健康教育》里面的大多数观念都具有与时俱进性,应该提倡我们的家长多读读洛克老师的著作。《健康教育》中的许多观念都值得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们深刻反思的,例如在健康教育的开始提到避免娇生惯养和饮食及用餐等教育观念特别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反思。
中国家长娇生惯养的风气恐怕在世界上也很出名的,在中国父母总是抱有这样一种心态,自己在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家业就是为了让儿女继承,特别是在自己功成身就之后,乐乎所以的忘掉了作为家长应有的教育好孩子的职责。
所以在中国现在只要一提到富二代,几乎就是个贬义词,跟所谓的纨绔子弟,轻浮无知,素质低下联系在一起。我想这恐怕跟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的。
而提到饮食和用餐上,中国的家长也似乎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父母受了很多的罪,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家长会满足孩子在饮食上的要求,而孩子在饮食上几乎只是为了满足食欲,很少有什么营养价值,这导致中国孩子的体质相对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差距的。饮食的不合理不健康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而洛克老师对于身体保健方面只是略微提及,而我辈读之似乎有意犹未尽之意。
鄙人以为,体育乃一切教育之根基。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体魄,如何成为一个争创一番事业的优秀人才?
但是纵观现在教育制度,虽然已经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在基层的学校似乎体育仍然是一门副课,大多数县直或乡镇中心小学还好,即使再不重视体育课,最少可以开设开齐课程,而在一些农村偏远小学,所谓的体育课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海市蜃楼一般,有的时候一个学期也上不上一节体育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一听说上体育课就欢呼雀跃的而原因,而他们的心态也仿佛久旱逢甘霖般畅快淋漓。我想孩子们对体育的向往不仅是为了在繁重的课业下有一种放松发泄的途径,而是生理上孩子身体的发展对束缚他们教育体制的一种呼喊和抗议。
真正的教育是可以满足孩子在智力、身体、生理上的一切的渴求,是可以顺应孩子各方面发展规律的,而现在的教育离教育的本真越来越远了。
国家也一直在提倡阳光体育等锻炼孩子体质的政策方案,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切政策的制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后盾和坚定不移的教育执行者来贯彻实施的,所以上级的许多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政策,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但是最终大多数都流产了。
其实小学教育应该从对体育的重视开始的,良好的体质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正如建设高楼大厦,打不好地基如何打造出耐用持久的盖楼大厦来?
所以在小学阶段应该自上而下地对体育教育重视起来,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的形式也是应该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满足孩子在生理和体质的需要,孩子才能够在智力上更加把自己的潜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国家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应该不断重视体育锻炼对孩子终身的发展;而是应该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尽量培养孩子身上对各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从小培养起对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才能够为孩子从事某一领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对于在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的考察上,应该适当地降低教材的难度。小学语文的教材上应该侧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增加教材的阅读性趣味性和对语文教材的总体感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内化吸收,减少对语文教材上的段落划分及总结大意等繁琐的应试考试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教材上是更应该减少难度的,曾经浏览过一个调查报告:中国小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相当于美国初中高年级的数学内容,而美国所处的高科技人才并没有因为数学的低门槛而减少。社会需要进步,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可以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科技的内动力的。数学学科属于理论性学科,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上所起到的作用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深刻,所以我们中国人对数学学科的过度重视恰恰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我们国家对科技创新动力的漠视。
而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上我一直感到很迷惑,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把一门外语作为孩子终身学习的课程的。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而这种学习的脑力过程会一直伴随到孩子们读大学,这是十多年的外语学习对于我们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但是这终生的意义何在呢?这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对我们人生的发展到底又怎样的意义呢?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国家应该深刻反思的。
只有对这些所谓的主课的锐意“减负”,才能够让其他真正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其重要作用的副课抬头。而这种抬头势必会对中国的社会的进步和总体的国民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